钱建叶与左羊一样是两朝老臣。但与他不同的是,钱建叶平日里做事极为爱惜羽毛,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在三老和皇帝之间,经常充当和事老的角色。
原本这日是他休沐,当宫人来报说御史大夫钱建叶求见时,崔始宸不由一呆。难道是为了调任朝臣的事?难道他最终也站到申屠庸的队伍里去了吗?还是又为了之前外商税收的事?
宣室宫,紫金阁。
钱建叶并不知自己的动作引起了新帝的多疑。只是他年迈,腿脚也不好,颤颤巍巍好不容易走上这高耸的紫金阁,累得半天也缓不过气来。
崔始宸赐了座,半闭着眼睛等着钱建叶平稳呼吸,一言不发。论年龄,这两人相差了十几年,观念何止是代沟,简直就是天堑;论观念,一个心性多疑,野心勃勃地想要将整个朝堂控制住,另一个则被人称为朝堂清流、苍松翠柏,因了年老准备致仕,多少都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崔始宸只需要他来做出个尊敬善待前朝老臣样子。在朝堂上或许还能够有问有答,可在私下里却没有什么来往,更别说专门找他议事了。
紫金阁内很安静,气氛安静得有些尴尬。
钱建叶好不容易喘匀了气,肃然脸色,恭恭敬敬地对着面前年轻的皇帝行了大礼“圣上,老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此言一出,崔始宸的眉梢一跳。君臣奏对是非常正式的问答,每个字都将由中书舍人记录,以载万年。若是要遵循此礼,那么事情八成便和朝堂上那些龌龊没什么关系。
这样想着,他的心情总算好了些,扬声下令招中书舍人入阁。
研墨、铺纸、提笔……中书舍人准备就绪后,气氛陡然变得庄重起来。
崔始宸整理衣冠,神色凝重,身体微弓,不论对钱建叶有何看法,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他必定要做出待人以国士,垂问天下的姿态来。钱建叶也整理好了衣冠,从跪伏的姿态改为跪坐,拱手对君问道“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敢问圣上,‘庶民之水’,何以稳之?”
“愿闻其详。”
“庶民者,所求不过吃饱穿暖,所惧不过天灾。者,先是君主昏聩,亲奸人而远贤臣;后是官府残暴,重税收而轻民生。以至于哀鸿遍野,民生怨恨,从而推翻朝政。”钱建叶娓娓道来,“而天灾,便是天降灾祸。我俞国建国一百七十年余,天灾不断。从江南道的洪涝、蝗灾,到锡州的瘟疫、地动,还有地处极北的蒙、灵、凉三州,每年冬季都会爆发白灾,天寒地冻,作物无产,牲畜冻死。百姓无粮可吃,无柴可烧,冻饿死倒不计其数。北三州地广人稀,若是冻饿死绝了一户,那便荒废了一户的土地。日久天长,我俞国虽有土地,却无百姓居住耕做,届时岂非被边临的清闽与蛮平生生占去,为他国做了嫁衣?”
崔始宸眼中露出思虑之色,“钱大人所言,是想要朕给北三州拨银粮?”
“非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钱建叶从袖中拿出一只小布袋,恭敬地承上,“还请圣上过目此物。”
他便亲自伸手拿过来,感受了一下里面是什么之后,有些疑惑地将内容物倒在桌上。顿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小堆粟米“钱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此乃蛮平的粟种。”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说到了正题,钱建直了脊背,肃然道“老臣所言这许多,究其根本,正是‘安身立命’的道理。庶民百姓从来都是最质朴的,他们只需吃饱穿暖,就能安分守己。只要腹中有了粮食,头上有片瓦遮身,便会对圣上感恩戴德,生不出反叛之心,忠诚地拥护皇家官府。‘衣食住行’当中,‘食’为最重。如今有此蛮平粟种,比俞国如今广种的冬麦更加耐寒耐旱,产量稳定,还请圣上设立农学,推广此粟种,可为安邦定国,足以支撑北三州百年不乱矣!”
崔始宸听到此言,身躯一震,急忙将桌上的粟米抓了一把在手心,又捡起数粒放进口中细细咀嚼。感受到粟米结实的口感,他常年阴沉的面上神情怔松起来,两眼逐渐放出骇人的光亮,呼吸也不自觉地急促起来“钱大人,如今北三州的冬麦产量不稳,一季一收。此粟种收获如何?”
“此粟米虽然也是一季一收,但是因为耐寒耐旱,产量比冬麦稳定得多。且此粟米根茎比麦子粗大,富含水分,可以制糖,可以酿酒,可以饲喂牛羊;其谷壳也可以用来养殖鸡鸭,可以说是物尽其用!”此番话掷地有声,也是钱建叶如今请循君臣奏对之礼的最大底气!
崔始宸的呼吸顿时又粗重了几分,他的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坚定地告诉自己,此粟米绝对乃是国之重器!
只不过……年轻的帝皇又眯了眯眼睛。只有一点点不合心意的地方——这粟米的蛮平国的粟种。若要在北三州境内广泛推种,那就必须得去蛮平引进足够的粟种才行。可如今正在有蛮平邪教在边境蠢蠢欲动,此时还要在巴巴地凑上去引进粟种,实在叫人咽不下这口气呢?
这样想着,崔始宸那突突直跳的心脏便缓和下来,他点了点头,对钱建叶赞道“难为老大人在休沐日还特地来找朕议事,实在是辛苦了。蛮平粟种之事朕记下了,待过几日便开设农学,在安京都外率先开始试种此作物。”
钱建叶捋了捋胡子,露出欣慰的微笑“圣上英明。”虽然崔始宸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能开始这项工作,可从刚才的表情来看,的确是被皇帝放在了心上的。这位年轻的皇帝是个多疑的性子,凭着他的三言两语是不可能让崔始宸彻底相信的,在来之前他便已经做好蛮平粟不被接受的准备。不过事关黎民社稷,崔始宸倒也能够放下一部分偏见,这已经是意外之喜。
钱建叶在奏对完成之后便不再多留,婉拒了崔始宸同进晚宴的邀请,告辞还家。崔始宸则单独一人坐在紫金阁上,手里握着那把粟米,大脑飞速运转御史大夫钱建叶,自从上次递交过一次辞呈之后,行事向来低调。虽然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但几乎不主动进奏,连涉及到朝堂争论也都是和稀泥,颇有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样的一个人,是如何知道了蛮平的粟种耐寒耐旱,比起冬麦更适合在俞国极北三州种植的呢?
原本这日是他休沐,当宫人来报说御史大夫钱建叶求见时,崔始宸不由一呆。难道是为了调任朝臣的事?难道他最终也站到申屠庸的队伍里去了吗?还是又为了之前外商税收的事?
宣室宫,紫金阁。
钱建叶并不知自己的动作引起了新帝的多疑。只是他年迈,腿脚也不好,颤颤巍巍好不容易走上这高耸的紫金阁,累得半天也缓不过气来。
崔始宸赐了座,半闭着眼睛等着钱建叶平稳呼吸,一言不发。论年龄,这两人相差了十几年,观念何止是代沟,简直就是天堑;论观念,一个心性多疑,野心勃勃地想要将整个朝堂控制住,另一个则被人称为朝堂清流、苍松翠柏,因了年老准备致仕,多少都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崔始宸只需要他来做出个尊敬善待前朝老臣样子。在朝堂上或许还能够有问有答,可在私下里却没有什么来往,更别说专门找他议事了。
紫金阁内很安静,气氛安静得有些尴尬。
钱建叶好不容易喘匀了气,肃然脸色,恭恭敬敬地对着面前年轻的皇帝行了大礼“圣上,老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此言一出,崔始宸的眉梢一跳。君臣奏对是非常正式的问答,每个字都将由中书舍人记录,以载万年。若是要遵循此礼,那么事情八成便和朝堂上那些龌龊没什么关系。
这样想着,他的心情总算好了些,扬声下令招中书舍人入阁。
研墨、铺纸、提笔……中书舍人准备就绪后,气氛陡然变得庄重起来。
崔始宸整理衣冠,神色凝重,身体微弓,不论对钱建叶有何看法,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他必定要做出待人以国士,垂问天下的姿态来。钱建叶也整理好了衣冠,从跪伏的姿态改为跪坐,拱手对君问道“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敢问圣上,‘庶民之水’,何以稳之?”
“愿闻其详。”
“庶民者,所求不过吃饱穿暖,所惧不过天灾。者,先是君主昏聩,亲奸人而远贤臣;后是官府残暴,重税收而轻民生。以至于哀鸿遍野,民生怨恨,从而推翻朝政。”钱建叶娓娓道来,“而天灾,便是天降灾祸。我俞国建国一百七十年余,天灾不断。从江南道的洪涝、蝗灾,到锡州的瘟疫、地动,还有地处极北的蒙、灵、凉三州,每年冬季都会爆发白灾,天寒地冻,作物无产,牲畜冻死。百姓无粮可吃,无柴可烧,冻饿死倒不计其数。北三州地广人稀,若是冻饿死绝了一户,那便荒废了一户的土地。日久天长,我俞国虽有土地,却无百姓居住耕做,届时岂非被边临的清闽与蛮平生生占去,为他国做了嫁衣?”
崔始宸眼中露出思虑之色,“钱大人所言,是想要朕给北三州拨银粮?”
“非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钱建叶从袖中拿出一只小布袋,恭敬地承上,“还请圣上过目此物。”
他便亲自伸手拿过来,感受了一下里面是什么之后,有些疑惑地将内容物倒在桌上。顿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小堆粟米“钱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此乃蛮平的粟种。”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说到了正题,钱建直了脊背,肃然道“老臣所言这许多,究其根本,正是‘安身立命’的道理。庶民百姓从来都是最质朴的,他们只需吃饱穿暖,就能安分守己。只要腹中有了粮食,头上有片瓦遮身,便会对圣上感恩戴德,生不出反叛之心,忠诚地拥护皇家官府。‘衣食住行’当中,‘食’为最重。如今有此蛮平粟种,比俞国如今广种的冬麦更加耐寒耐旱,产量稳定,还请圣上设立农学,推广此粟种,可为安邦定国,足以支撑北三州百年不乱矣!”
崔始宸听到此言,身躯一震,急忙将桌上的粟米抓了一把在手心,又捡起数粒放进口中细细咀嚼。感受到粟米结实的口感,他常年阴沉的面上神情怔松起来,两眼逐渐放出骇人的光亮,呼吸也不自觉地急促起来“钱大人,如今北三州的冬麦产量不稳,一季一收。此粟种收获如何?”
“此粟米虽然也是一季一收,但是因为耐寒耐旱,产量比冬麦稳定得多。且此粟米根茎比麦子粗大,富含水分,可以制糖,可以酿酒,可以饲喂牛羊;其谷壳也可以用来养殖鸡鸭,可以说是物尽其用!”此番话掷地有声,也是钱建叶如今请循君臣奏对之礼的最大底气!
崔始宸的呼吸顿时又粗重了几分,他的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坚定地告诉自己,此粟米绝对乃是国之重器!
只不过……年轻的帝皇又眯了眯眼睛。只有一点点不合心意的地方——这粟米的蛮平国的粟种。若要在北三州境内广泛推种,那就必须得去蛮平引进足够的粟种才行。可如今正在有蛮平邪教在边境蠢蠢欲动,此时还要在巴巴地凑上去引进粟种,实在叫人咽不下这口气呢?
这样想着,崔始宸那突突直跳的心脏便缓和下来,他点了点头,对钱建叶赞道“难为老大人在休沐日还特地来找朕议事,实在是辛苦了。蛮平粟种之事朕记下了,待过几日便开设农学,在安京都外率先开始试种此作物。”
钱建叶捋了捋胡子,露出欣慰的微笑“圣上英明。”虽然崔始宸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能开始这项工作,可从刚才的表情来看,的确是被皇帝放在了心上的。这位年轻的皇帝是个多疑的性子,凭着他的三言两语是不可能让崔始宸彻底相信的,在来之前他便已经做好蛮平粟不被接受的准备。不过事关黎民社稷,崔始宸倒也能够放下一部分偏见,这已经是意外之喜。
钱建叶在奏对完成之后便不再多留,婉拒了崔始宸同进晚宴的邀请,告辞还家。崔始宸则单独一人坐在紫金阁上,手里握着那把粟米,大脑飞速运转御史大夫钱建叶,自从上次递交过一次辞呈之后,行事向来低调。虽然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但几乎不主动进奏,连涉及到朝堂争论也都是和稀泥,颇有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样的一个人,是如何知道了蛮平的粟种耐寒耐旱,比起冬麦更适合在俞国极北三州种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