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头顾名思义意味着名列前茅,寓意很好,所以秋实干脆就把所产丝线命名为“排头丝线”。
曼群记忆里父亲中等个子,戴着一幅知识分子常戴的黑框圆形眼镜。热爱自己的丝线制作工作,虽然是手工业者,但一直引以为荣。
他曾经对曼群讲过:对待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情,要有尊重心和敬畏心,需用心用力,我虽是自己动手制作丝线,但走到街上,人家都称我为‘先生’,而做丝线的工人及其他伙计,只是被叫一声‘师傅’”。
“排头丝线”以质量、信誉赢得了长期的合作。第一家“丰裕绸布行”,因“丰裕行”出售的绸缎在制衣时,一定要用相配的丝线,缝制成的长衫、旗袍才相映出彩。另外两家销售点分别是“洪昌丝绸店”和“久昌绸布店”。
“排头丝线”特别与“丰裕绸布行”关系最为稳固,两家的当家人秋实与周兴道两人同样因为为人率直,做事踏实,急公好义,所以除了生意合作,还有很好的私交。
店埠河位于肥东县城中心位置,长约六公里,宽约一百米,河水犹如一条长长的白带,望不到尽头。唐杨桥、通济桥、包公桥、八斗路桥横跨其上,将城东和城西紧紧相连。在通济桥街中间临河的码头边,停着有一种靠人力摇的快班船。由于经常有经过店埠河销往丰乐河、南淝河串联起来的沿岸的丝线市场。有时秋实自己没空不去,就把货委托船主人带至“丰裕绸布行”,再过几天,快班船会把收到的款项交给秋实,其间,买卖双方也不会催问,相互之间的信誉度很高。秋实与周兴道同样喜欢饮酒,两人曾多次相约,饮得酩酊大醉而归。
那些年,“排头丝线”先后与合肥周边十余个县城的绸布行,陆续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方便就地收购蚕茧、制作,“排头丝线”作坊先后在庐阳、长丰、舒城、巢湖等地开张运营,丝线生意越做越大,排头王秋实家,呈现出兴旺鼎盛的气象。
但后来,一切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生了转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贸易的紧缩、地方军阀混战导致的经济秩序混乱、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引发的刻意扼杀、金融上的萧条等等,中国经济更加疲软不堪。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丝业一反往常开始出现衰落,“九一八”事变,东北市场被夺,营业即一落千丈。特别是日本人造丝的侵入,在国内外市场上对中国生丝的挤压,并不断加剧中国本土丝业的衰落。
此外,农村破产,农民无力消费,城市产品销路大受影响。
“排头丝线”这种小作坊,无法完全理解世界时局的深刻变化,给自己生意带来的破坏。
那段时间,报纸上经常会刊载这类新闻:“杭市之绸缎,行销全国,负誉遐迩,然客岁丝绸失败,农村购买力薄弱,销路大减,各号生意清淡。”“因日丝成本低廉,加以施行倾销政策,故人造丝市场几全部被其垄断。”
对这类新闻,秋实觉得不能理解,他会一遍遍围着滞销的成堆的丝线,反复查看。
“是不是蚕茧成色不好?是颜料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上色不均匀?为啥现在就卖不出去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随着滞销情况的加重,“排头丝线”在外地的作坊陆续倒闭关门,只剩下店埠老店勉强维持。丝线生意一年年越来越惨淡,犹如秋实的闷酒一天天进行,身体,一天天衰败。
曼群父亲是在第二个冬天去世的。家里的的热气仿佛也随那个冬天一去不复返。帮工、女佣、保姆在那年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孤儿寡母,生活难于维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变卖家产,最后只剩下那座诺大的祖屋,仿佛在用骨架努力维持这个家的形态。
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的四月,老宅堂屋里。母亲叫来了曼群,神情庄重地说到:“儿啊,妈给你说件事情。”
“母亲,你请讲。”看到母亲这么严肃,曼群有些诧异。
“曼群,你是长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已经满十八岁,该考虑婚姻大事。你们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的事情你辛苦要多担待些,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呢。”母亲开始有些抽泣。
“我们这座房子还是靠你父亲生前好友周伯的扶助,才得以保全,不然我们孤儿寡母没处安身啊!”
周伯,就是“丰裕绸布店”周兴道,在省城做丝绸生意。是排头村为数不多的几家外姓人。以前经常来拜访父亲,在家里生意最好的时期,曼群常看到父亲与周伯,在家里花园里推杯换盏,相处甚欢。
周伯也很喜欢曼群,每次到访总是会带给他礼物。
“周家大小姐周瑞安已经21岁了,听说瑞安从小知书达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父母之前太想为她找一门好亲事,结果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前几天,周伯来拜访,正式提出订婚的想法。”
曼群记忆里父亲中等个子,戴着一幅知识分子常戴的黑框圆形眼镜。热爱自己的丝线制作工作,虽然是手工业者,但一直引以为荣。
他曾经对曼群讲过:对待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情,要有尊重心和敬畏心,需用心用力,我虽是自己动手制作丝线,但走到街上,人家都称我为‘先生’,而做丝线的工人及其他伙计,只是被叫一声‘师傅’”。
“排头丝线”以质量、信誉赢得了长期的合作。第一家“丰裕绸布行”,因“丰裕行”出售的绸缎在制衣时,一定要用相配的丝线,缝制成的长衫、旗袍才相映出彩。另外两家销售点分别是“洪昌丝绸店”和“久昌绸布店”。
“排头丝线”特别与“丰裕绸布行”关系最为稳固,两家的当家人秋实与周兴道两人同样因为为人率直,做事踏实,急公好义,所以除了生意合作,还有很好的私交。
店埠河位于肥东县城中心位置,长约六公里,宽约一百米,河水犹如一条长长的白带,望不到尽头。唐杨桥、通济桥、包公桥、八斗路桥横跨其上,将城东和城西紧紧相连。在通济桥街中间临河的码头边,停着有一种靠人力摇的快班船。由于经常有经过店埠河销往丰乐河、南淝河串联起来的沿岸的丝线市场。有时秋实自己没空不去,就把货委托船主人带至“丰裕绸布行”,再过几天,快班船会把收到的款项交给秋实,其间,买卖双方也不会催问,相互之间的信誉度很高。秋实与周兴道同样喜欢饮酒,两人曾多次相约,饮得酩酊大醉而归。
那些年,“排头丝线”先后与合肥周边十余个县城的绸布行,陆续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方便就地收购蚕茧、制作,“排头丝线”作坊先后在庐阳、长丰、舒城、巢湖等地开张运营,丝线生意越做越大,排头王秋实家,呈现出兴旺鼎盛的气象。
但后来,一切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生了转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贸易的紧缩、地方军阀混战导致的经济秩序混乱、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引发的刻意扼杀、金融上的萧条等等,中国经济更加疲软不堪。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丝业一反往常开始出现衰落,“九一八”事变,东北市场被夺,营业即一落千丈。特别是日本人造丝的侵入,在国内外市场上对中国生丝的挤压,并不断加剧中国本土丝业的衰落。
此外,农村破产,农民无力消费,城市产品销路大受影响。
“排头丝线”这种小作坊,无法完全理解世界时局的深刻变化,给自己生意带来的破坏。
那段时间,报纸上经常会刊载这类新闻:“杭市之绸缎,行销全国,负誉遐迩,然客岁丝绸失败,农村购买力薄弱,销路大减,各号生意清淡。”“因日丝成本低廉,加以施行倾销政策,故人造丝市场几全部被其垄断。”
对这类新闻,秋实觉得不能理解,他会一遍遍围着滞销的成堆的丝线,反复查看。
“是不是蚕茧成色不好?是颜料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上色不均匀?为啥现在就卖不出去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随着滞销情况的加重,“排头丝线”在外地的作坊陆续倒闭关门,只剩下店埠老店勉强维持。丝线生意一年年越来越惨淡,犹如秋实的闷酒一天天进行,身体,一天天衰败。
曼群父亲是在第二个冬天去世的。家里的的热气仿佛也随那个冬天一去不复返。帮工、女佣、保姆在那年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孤儿寡母,生活难于维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变卖家产,最后只剩下那座诺大的祖屋,仿佛在用骨架努力维持这个家的形态。
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的四月,老宅堂屋里。母亲叫来了曼群,神情庄重地说到:“儿啊,妈给你说件事情。”
“母亲,你请讲。”看到母亲这么严肃,曼群有些诧异。
“曼群,你是长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已经满十八岁,该考虑婚姻大事。你们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的事情你辛苦要多担待些,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呢。”母亲开始有些抽泣。
“我们这座房子还是靠你父亲生前好友周伯的扶助,才得以保全,不然我们孤儿寡母没处安身啊!”
周伯,就是“丰裕绸布店”周兴道,在省城做丝绸生意。是排头村为数不多的几家外姓人。以前经常来拜访父亲,在家里生意最好的时期,曼群常看到父亲与周伯,在家里花园里推杯换盏,相处甚欢。
周伯也很喜欢曼群,每次到访总是会带给他礼物。
“周家大小姐周瑞安已经21岁了,听说瑞安从小知书达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父母之前太想为她找一门好亲事,结果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前几天,周伯来拜访,正式提出订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