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部、湖广南部一带的山区中,生活着大量的瑶民。现在广东连州八排二十四冲的瑶人已经开始和官军冲突起来,按照原本的历史,瑶人将参加崇祯九年的湘南矿工暴动,在崇祯十二年还会在广东发动更大规模的暴动,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五年年末。
而且这个“结束”还不是说瑶人不暴动了,而是官兵放弃围剿了。明军集结广东、广西、湖广、江西、福建五省的数万兵马,也没能把瑶民剿灭,反而屡屡败绩,连广东副总兵陈鹏都被打死了。
崇祯十五年的年底,李自成和罗汝才刚刚在郏县打败孙传庭,赶走左良玉,占据襄阳,马上就要割据建国了。张献忠向着武昌杀来,清军入关劫掠,与袁时中交战于海州。大明朝这条破船四处漏水,崇祯早已焦头烂额,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去管瑶民,也就只好视而不见。南明时期,还有不少瑶民参加过抗清,本地的义军还有忠贞营、李定国都和他们合作过。
把瑶民暴动解释成“民族仇杀”纯属放狗屁,否则的话,崇祯八年有瑶乱,崇祯十二年到崇祯十五年也有瑶乱,中间那三年瑶民在干什么?放假休息?无非是因为这三年里发生了临武、蓝山矿工起义,瑶民不在广东暴动,改去湖南暴动了。如果说这是民族仇杀的话,领导矿工暴动的刘新宇、郭子奴不是汉人吗?还有南明时期逃到瑶峒寻求庇护的堵胤锡就不是汉人吗?带着忠贞营在粤北抗清的刘希尧就不是汉人吗?为什么瑶民和他们就能合作呢?
何况瑶汉之间的界线本也不那么分明。在平原地带居住的瑶人,接受官府直接管辖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成了汉人,而逃避租税的汉人流民进了山,就往往变成瑶人,双方之间也时有通婚,瑶人中会说汉话的大有人在。海南的黎族、浙江的畲族等,都有这样的情况。民族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你自认为是什么族,你就是什么族。用语言、宗教、外貌、风俗这些指标来区分还算合理,往血统、源流上掰扯细致了都是扯淡。
但是,忽略民族问题也是不行的。农民起义里,能够不杀不抢的终究是少数,就算是闯营,也不过是在有饭吃的时候不杀不抢。一旦发生暴动,劫掠是难免的事情,百姓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必然会党同伐异,各自抱团,民族、语言、籍贯便是最容易团结乡党的旗号。
所以,在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当社会秩序混乱,非常容易就会出现以民族为号召的团伙,并且互相攻杀。不光是不同民族之间,就算在汉人内部,土籍和客籍打得一样凶。民国的时候,陕西的国民军打河南的红枪会,红枪会都能用“杀老陕”把乡勇民团煽动起来。河南人和陕西关中人同属于中原官话区,可以直接交流,只不过口音有差异,尚且能形成这样的隔阂,就更不要说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了。
策划暴动是王瑾的长项,但控制暴动可就难得很了。闯营没有财政基础来支撑,无法解决瑶民的生计问题,所以联合瑶民一起暴动没问题,但暴动之后没法在瑶区建立政权,也是白饶。除了牵制、削弱明朝的力量之外,只能造成破坏而已。
王瑾还是比较心宽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干脆就不管了。现在瑶民已经开始暴动了,他既提供不了帮助,更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控制和约束。既然如此,他就专心搞好自己的计划便是了。
即便如此,他还是派出了黄士欣这一队人,任务是和瑶民建立联系,就算现在管不了,将来终究还是要管的。井冈山地区需要供盐,夔东闯军要向广州输送大黄,这两条贸易路线都需要经过连州,如果和瑶民敌对,闯军的商队就只能走梅关这条路。井冈山方面倒是无所谓,走梅关到广州倒还近些,但大黄贸易如果没有连州这条路,就必须大大地绕远,也就需要重新打点沿途的势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既然打算从广州搞盐,那么贩盐倒是有可能成为和瑶民联合的筹码,如果能从佛山向连州贩运铁器也行,瑶区向来缺盐、缺铁、缺粮,要是能供给他们这些物资,就有控制他们的可能性。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剿瑶的官军到底有多废物,一群缺盐、缺铁、缺粮,还没有统一指挥的山民,愣能和这帮官兵打七年,还打死一个副总兵,而且官军居然还没打赢。不过现在盐的事情连影子都没有,也不用考虑那么远的事情。
王瑾本人并不会去瑶区,他只是从连州州城路过,前往广州。他不是奔着盐的问题去的,他也不懂贩私盐的路数,自有在晋陕的盐池周围参与过私盐生意的兄弟负责,他是被余庆送来的情报吸引来的。
孟加拉爆发了佛教徒起义,一艘葡萄牙私掠船打探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消息,就算王瑾不是穿越者,都该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再怎么想,李自成的名声也不至于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晓吧,张献忠就更不可能了。
余庆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王瑾这样的敏感度,所以王瑾必须得亲自去会会他们才行。一个纳敏夫已然太多,再来两个的话,这个世界就真要乱套了。
去广州的一路上并没遇到什么风险,和之前一样,是道州、连州、清远的官兵给他们保驾护航。虽然要价奇高,服务态度也烂得要命,但这确实是商旅通行最安全的办法。
本地卫所的世袭军官有好些自明朝初年就驻屯在这里,这种地头蛇中有脑子的都讲究可持续发展,虽然很多官兵并不以杀人越货为非,但杀人越货多了,也就没有商人来了。尤其是那种小本经营,贩卖杂货的商人,要是把他们都抢了,官兵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因为物流中断而受到影响。贩运药材、丝绸、瓷器之类大宗货物的商队,虽然他们的货很有价值,但是官兵抢了这些东西很难出售,还是直接收过路费更划算。
王瑾在北方是知名的流寇巨渠,仅次于高迎祥和李自成,与张献忠、罗汝才齐名,不过广为人知的是“活阎王”的绰号,他的本名倒是不大有人知道。何况“王瑾”这个名字十分寻常,只要王瑾自己不说,谁能说他是流寇。
就算沿途官兵知道他是流寇,只要不提那八千两银子的赏金,也没人在乎。和土匪、海贼做生意,对于广东官兵来说是家常便饭。反正流寇又没打到广东来,做买卖又能怎样?
于是,王瑾一行人带着一批井冈山的山货,与道州守备沈至绪往广东私贩粮食、铜料的商队同行,跟在“平瑶”官兵的后面,安然通过楚粤边界,在连州乘船前往广州。他身上没有太贵重的财货,不用担心官兵见财起意,又有郭瑶的片子,所以使了贿赂之后就和官兵相处得非常融洽。
此时在京师、江南等地的市井传闻乃至文人雅集上,因为陈奇瑜发布的悬赏令,已经有了“天下五大贼首”的说法,即闯王、闯将、八大王、曹操、活阎王。然而讽刺的是,“五大贼首”之一的王瑾,却在官兵的保护之下,使用本名,大摇大摆地进入华南地区的最大城市广州,公然拜会城内官员。倘若有君子得知,不免有大明朝要完之感慨。
这般和流寇“勾勾搭搭”的郭瑶,其实已经算得上对大明朝非常忠诚的了,否则的话,另一时空十五年后广州保卫战的殉国名单中不会有他一个。但对于“忠诚”二字的理解,像他这样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忠于锦绣河山,忠于家乡父老,至于紫禁城里的皇帝,只是他们的雇主而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而且这个“结束”还不是说瑶人不暴动了,而是官兵放弃围剿了。明军集结广东、广西、湖广、江西、福建五省的数万兵马,也没能把瑶民剿灭,反而屡屡败绩,连广东副总兵陈鹏都被打死了。
崇祯十五年的年底,李自成和罗汝才刚刚在郏县打败孙传庭,赶走左良玉,占据襄阳,马上就要割据建国了。张献忠向着武昌杀来,清军入关劫掠,与袁时中交战于海州。大明朝这条破船四处漏水,崇祯早已焦头烂额,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去管瑶民,也就只好视而不见。南明时期,还有不少瑶民参加过抗清,本地的义军还有忠贞营、李定国都和他们合作过。
把瑶民暴动解释成“民族仇杀”纯属放狗屁,否则的话,崇祯八年有瑶乱,崇祯十二年到崇祯十五年也有瑶乱,中间那三年瑶民在干什么?放假休息?无非是因为这三年里发生了临武、蓝山矿工起义,瑶民不在广东暴动,改去湖南暴动了。如果说这是民族仇杀的话,领导矿工暴动的刘新宇、郭子奴不是汉人吗?还有南明时期逃到瑶峒寻求庇护的堵胤锡就不是汉人吗?带着忠贞营在粤北抗清的刘希尧就不是汉人吗?为什么瑶民和他们就能合作呢?
何况瑶汉之间的界线本也不那么分明。在平原地带居住的瑶人,接受官府直接管辖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成了汉人,而逃避租税的汉人流民进了山,就往往变成瑶人,双方之间也时有通婚,瑶人中会说汉话的大有人在。海南的黎族、浙江的畲族等,都有这样的情况。民族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你自认为是什么族,你就是什么族。用语言、宗教、外貌、风俗这些指标来区分还算合理,往血统、源流上掰扯细致了都是扯淡。
但是,忽略民族问题也是不行的。农民起义里,能够不杀不抢的终究是少数,就算是闯营,也不过是在有饭吃的时候不杀不抢。一旦发生暴动,劫掠是难免的事情,百姓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必然会党同伐异,各自抱团,民族、语言、籍贯便是最容易团结乡党的旗号。
所以,在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当社会秩序混乱,非常容易就会出现以民族为号召的团伙,并且互相攻杀。不光是不同民族之间,就算在汉人内部,土籍和客籍打得一样凶。民国的时候,陕西的国民军打河南的红枪会,红枪会都能用“杀老陕”把乡勇民团煽动起来。河南人和陕西关中人同属于中原官话区,可以直接交流,只不过口音有差异,尚且能形成这样的隔阂,就更不要说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了。
策划暴动是王瑾的长项,但控制暴动可就难得很了。闯营没有财政基础来支撑,无法解决瑶民的生计问题,所以联合瑶民一起暴动没问题,但暴动之后没法在瑶区建立政权,也是白饶。除了牵制、削弱明朝的力量之外,只能造成破坏而已。
王瑾还是比较心宽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干脆就不管了。现在瑶民已经开始暴动了,他既提供不了帮助,更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控制和约束。既然如此,他就专心搞好自己的计划便是了。
即便如此,他还是派出了黄士欣这一队人,任务是和瑶民建立联系,就算现在管不了,将来终究还是要管的。井冈山地区需要供盐,夔东闯军要向广州输送大黄,这两条贸易路线都需要经过连州,如果和瑶民敌对,闯军的商队就只能走梅关这条路。井冈山方面倒是无所谓,走梅关到广州倒还近些,但大黄贸易如果没有连州这条路,就必须大大地绕远,也就需要重新打点沿途的势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既然打算从广州搞盐,那么贩盐倒是有可能成为和瑶民联合的筹码,如果能从佛山向连州贩运铁器也行,瑶区向来缺盐、缺铁、缺粮,要是能供给他们这些物资,就有控制他们的可能性。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剿瑶的官军到底有多废物,一群缺盐、缺铁、缺粮,还没有统一指挥的山民,愣能和这帮官兵打七年,还打死一个副总兵,而且官军居然还没打赢。不过现在盐的事情连影子都没有,也不用考虑那么远的事情。
王瑾本人并不会去瑶区,他只是从连州州城路过,前往广州。他不是奔着盐的问题去的,他也不懂贩私盐的路数,自有在晋陕的盐池周围参与过私盐生意的兄弟负责,他是被余庆送来的情报吸引来的。
孟加拉爆发了佛教徒起义,一艘葡萄牙私掠船打探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消息,就算王瑾不是穿越者,都该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再怎么想,李自成的名声也不至于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晓吧,张献忠就更不可能了。
余庆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王瑾这样的敏感度,所以王瑾必须得亲自去会会他们才行。一个纳敏夫已然太多,再来两个的话,这个世界就真要乱套了。
去广州的一路上并没遇到什么风险,和之前一样,是道州、连州、清远的官兵给他们保驾护航。虽然要价奇高,服务态度也烂得要命,但这确实是商旅通行最安全的办法。
本地卫所的世袭军官有好些自明朝初年就驻屯在这里,这种地头蛇中有脑子的都讲究可持续发展,虽然很多官兵并不以杀人越货为非,但杀人越货多了,也就没有商人来了。尤其是那种小本经营,贩卖杂货的商人,要是把他们都抢了,官兵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因为物流中断而受到影响。贩运药材、丝绸、瓷器之类大宗货物的商队,虽然他们的货很有价值,但是官兵抢了这些东西很难出售,还是直接收过路费更划算。
王瑾在北方是知名的流寇巨渠,仅次于高迎祥和李自成,与张献忠、罗汝才齐名,不过广为人知的是“活阎王”的绰号,他的本名倒是不大有人知道。何况“王瑾”这个名字十分寻常,只要王瑾自己不说,谁能说他是流寇。
就算沿途官兵知道他是流寇,只要不提那八千两银子的赏金,也没人在乎。和土匪、海贼做生意,对于广东官兵来说是家常便饭。反正流寇又没打到广东来,做买卖又能怎样?
于是,王瑾一行人带着一批井冈山的山货,与道州守备沈至绪往广东私贩粮食、铜料的商队同行,跟在“平瑶”官兵的后面,安然通过楚粤边界,在连州乘船前往广州。他身上没有太贵重的财货,不用担心官兵见财起意,又有郭瑶的片子,所以使了贿赂之后就和官兵相处得非常融洽。
此时在京师、江南等地的市井传闻乃至文人雅集上,因为陈奇瑜发布的悬赏令,已经有了“天下五大贼首”的说法,即闯王、闯将、八大王、曹操、活阎王。然而讽刺的是,“五大贼首”之一的王瑾,却在官兵的保护之下,使用本名,大摇大摆地进入华南地区的最大城市广州,公然拜会城内官员。倘若有君子得知,不免有大明朝要完之感慨。
这般和流寇“勾勾搭搭”的郭瑶,其实已经算得上对大明朝非常忠诚的了,否则的话,另一时空十五年后广州保卫战的殉国名单中不会有他一个。但对于“忠诚”二字的理解,像他这样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忠于锦绣河山,忠于家乡父老,至于紫禁城里的皇帝,只是他们的雇主而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