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的诞生,在香港乃至华人电影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只是该片获得是届“金棕榈”奖,享有世界级的荣誉,最重要的一点是,此片对当时电影人浮躁的心态和迷失的艺术创作来个当头棒喝。

    七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动荡不安,香港经济高度发展和腾飞、独立电影制片机构风起云涌,此时一大批具有正义感的影视工作者鄙弃“四头”(噱头、拳头、枕头、鬼头)影片而开拓新路。他们皆是年轻导演,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的独特创意和社会触觉,在编导手法和摄制技术上呈现出异于传统港片的新风貌......这就是“新.浪潮”。

    1976年,梁普智、萧芳芳导演的《跳灰》是新.浪潮的先声。之后78年严皓的《咖喱啡》打响第一枪,79年徐客的《蝶变》、许安华的《疯劫》、章囯明的《点指兵兵》三部影片标志着“新.浪潮”的正式到来。但这股浪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及至谭嘉明的《烈火青春》上演,“新.浪潮”已是强弩之末,即将宣告结束。

    香港是一个极商业化的投机城市,电影剧作始终以纯大众娱乐为纲领。而“新.浪潮”电影往往是叫好不叫座,没法做到艺术与商业雅俗共赏。年轻导演们对电影的热爱与艺术抱负,在香港高度竞争的商业生产制度下,没有个机构和资金支持,迅即被商业浪潮裹卷而去。

    回归人文关怀、历史反思和社会风潮,才是电影的本质。好莱坞的电影后世之所以能够横扫世界,电影技术创新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从来就没脱离过电影的三点本质,做到雅俗共赏。

    只可惜当《霸王别姬》诞生,众人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形势急转直下,香港电影的本埠及外埠市场急剧萎缩,已不能提供香港电影人浴火重生的巨大推动力。

    ......

    想到这,张绍平对徐杰笑道:“说起来,我还是你的影迷呢,不知徐小姐今年可有新戏上演了?”

    这厮根本就没看过徐杰演的戏,但开口就胡诌,以此打消两人的陌生感。他这是想通过徐杰结识她的姐姐徐风——一位商业上的女强人,电影界的出色制片人。

    胡美仪闻言,登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一脸惊奇地左看看张绍平,右看看徐杰。张绍平感到莫名其妙,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胡美仪娇笑道:“张先生,你是阿杰的影迷,但你肯定想不到,阿杰可是你的崇拜者来的。”说完,她调笑着强调一句:“是心仪的白马王子那一类。”

    腾地一下,徐杰的雪白玉颜羞红一片,她又羞又急地用小手挠了胡美仪几下,叫道:“叫你乱说!”

    “我没乱说,这可是你亲口承认的,说要嫁就嫁张先生这样的男子!”

    “你还说!”这是女儿家之间私底下说的心事,此时被闺蜜当着心仪男子的面说出来,徐杰纵然再得体大方,也不免有些娇羞。

    张囯荣倒是头回听到这事,不合时宜地叫道:“唷,怪不得一听到我是来张生家,你就二话不说跟着来,原来你喜欢张生!”

    这话一出,无疑坐实了徐杰真对张绍平有好感的事实,徐杰干脆大方承认,说:“我因为家父早逝,家姐的前夫又欠了一屁股债逃了,当时生活很彷徨,没出路,所以一直很崇拜有本事的男人。张先生白手起家的事迹,我是深为佩服的。”

    有个大美女说是自己的拥趸,张绍平心里飘飘然起来,看着徐杰俏丽的娇靥,心痒痒的,心想若是能有个超友谊发展就好了。这厮为了加大自己在佳人心目中的“伟岸”形象,不得不掩饰住内心的龌蹉与急色,爽朗笑道:“徐小姐过誉了,张某比之汤郡年先生,多有不如啊!”

    小小地捧了一下她那令人骄傲的姐夫,张绍平转移话题,继续道:“对了,徐小姐,你还没说,你今年都有什么安排呢。”

    徐杰说:“我不拍戏了,我现在正在攻读工商管理学。”

    “你去读大学了?”张绍平诧异地问道。

    “嗯。”徐杰应了一声,轻声道:“家姐说,拍电影不能拍一辈子,女人家终究是要嫁人的。前几年没条件,现在家境逐渐好转,她便送我读书去了,说是读书归来,也可以帮帮她打理生意,照顾小弟。”

    话虽如此,但张绍平却知道,后来不知因为什么缘由,徐杰一直云英未嫁,单身一人。她姐徐风本是一番好意,只想让她远离娱乐圈的是是非非,然后做个大家闺秀,但到底是打了水漂,说起来也真是造化弄人。

    张绍平接了个电话就扔下包饺子的大事,溜出大门去,周惠敏见了满肚子疑惑,双眼一直盯着门口,包起饺子来都心不在焉的。半个小时后,张绍平带着两个大美女,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