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他们村里没人不知道,这苏月在苏家又怎样过活,村里人也是知晓得,左不过人家家事,且也没闹的太过分,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对苏月多一分同情好心罢了。

    提着蓝子默默回到自己住的小茅屋,苏月坐在门前静静看着远处村南的一处院子,那是她奶家,也是大伯家。

    无奈的撇撇嘴,林清月觉得自己真的是倒霉的够可以的。穿越就算了,为啥还拿了这么个狗血的剧本?!

    原主苏月是个可怜的孤女,父母不幸双亡,早年挣下的那点家当也全被偏心奶奶掏的一干二净。苏父在家时排行第三,名苏成浩。苏成浩成亲后苏家三个儿子便分了家,大儿子抚养老母自然分到了老宅和上好的几亩田地,二儿子和三儿子则平分了几亩二等田地,其他的一概没有。

    苏成浩和苏成明兄弟二人也没有多做挣扎,儿子成家后分家是常事,而大儿子多分家产更是常态,这世俗便是如此,哪怕他们的母亲明显偏心的多分给大哥也没人能说什么,哪怕族长也只能默认。

    而后兄弟二人带着妻子便一起在这村西小山坡上起了两间茅屋,也算安了家。兄弟二人是勤快人,不过三年便将开垦的几亩荒地伺候成了二等水田,哪怕住着茅屋,这日子本也是有奔头的,兄弟俩更是齐心协力的将日子过好,而苏月的娘与二婶相互相处的也很不错,一同从苦日子过过来的,这情谊自然比平常妯娌深厚。

    而苏月正是在两家蒸蒸日上的时间里出生的,苏月出生的第三年二伯苏成明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苏平瑞。

    家里添丁,日子有盼头,两家的日子算的上是蒸蒸日上的,可惜好景不长,不过三年,北边起了战乱,朝廷里征兵的来了。

    那年苏大伯没去,卖了几亩上好的田地花了银钱抵了名额。苏明成两兄弟将所有二等田地都卖了也只凑了一人份的银钱,兄弟两生平第一次向自己的母亲磕头求救,可哪怕兄弟俩磕破了头苏家老太也没有松口。

    兄弟两寒了心,回家后争执了许久,最后苏成明已长兄的身份硬是拿了银钱给弟弟抵了名额,自己上了征兵的队伍,苏成浩无法阻止,因为苏成明说他有儿子他不怕,而苏成浩只有一个女儿……

    苏成明离家那日,原主苏月的记忆尤其深刻,哪怕才四岁,小姑娘也记得那天每每笑容满面的父亲眼眶红的几乎冒血,伯母关紧的门扉里低声的哭声从未停止。

    更记得伯父离开前摸着她和瑞弟的小脑袋,笑容一如既往的慈祥。

    第二年捷报传来,战胜了,但伯父却没有回来……苏成浩去衙门问询,得到是死讯,县官给了五两抚恤银便不管了。

    苏成明的妻子李氏哪怕早有准备,也撕心裂肺了一场。四岁的苏平瑞也已经知晓常事,更是哭的人肝肠寸断。

    那之后李氏便患了病,第二年便病逝了,而年仅五岁的苏平瑞成了孤儿,哪怕苏成浩将孩子悉心养着,孩子终究还是没了爹娘。

    苏成浩夫妻自觉亏欠兄嫂,那之后便不打算要孩子了,打算将苏平瑞当亲儿子养,更打算好好栽培苏平瑞,等孩子再大些便送去念书。这么一来依照他们家的情况自然是再也养不起一个孩子了,更何况夫妻两也怕自己有了儿子后会变偏心,到时不管是伤了苏平瑞的心还是亲儿子的心都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而苏成浩夫妻俩回出事也是因为苏平瑞,苏平瑞满了六岁便被夫妻俩送去念书,起先并无不妥,苏平瑞也确实是读书的料子,先生很是郑重的跟苏父说过苏平瑞的天赋聪颖,希望苏父一定不要放弃让孩子读书。

    为此夫妻俩还很是高兴了一段日子,可惜,天妒英才,苏平瑞三年前患了心悸之症,哪送到了镇上最好的回春堂也没看好,苏成浩夫妻两本就没有多少积蓄,如今更是掏空了家底,哪怕想送苏平瑞去府城再医治也是去不成的。

    才八岁的苏平瑞病了后便整日病恹恹的,小脸白着,唇上都不见多少血丝。夫妻俩看着心疼不已,这是二哥家的独苗啊,他们若是护不住日后有何面目见兄嫂。一时无法之下,夫妻俩决定铤而走险跟着村里在镖局走镖的小伙去边关。

    这镖自然不是好走的,近年边疆又乱了起来,镇里这支镖局便是发乱世财的,他们押运的货物是那些胆大的倒卖商的货物,都是边关低价买进而后去富饶的南北之地争取高额差价。

    高收入自然也有高风险,乱地匪徒何其多,运气不好便是财命两失。

    苏成浩夫妻俩是看上了那丰厚的利润,苏平瑞的病拖不得,大夫说了若能早日医治,是能够治愈的,若是拖久了这病便要跟一辈子。若是不治,那定然是要活不过二十。

    为此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原本也是打算好了只要挣够了治病钱便好。

    第一趟出去,夫妻俩拿着变卖最后几亩天地的十两银钱到是捣鼓到了一些货物,随着押镖队伍走了一趟除去成本和给押镖队的费用两人倒是挣了二十两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