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术,存在着很多主观情感浓厚的说法。什么人御剑,剑御人,人剑相御,还有什么天人合一。甚至存在很多人为臆想编造的阶段。小说中,为了显示主角的战斗力增强了。编个词,表示这个人境界提升了,可以打下一个副本难度的怪了。

    其实科学的解释剑术的阶段,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人御剑。也就是初学者阶段,每个动作都不熟练,做一个动作,脑海中都要想着这个动作的要领,一点一点校对自己的姿势。直到心念一动,动作就能完美无缺的做出来,发挥最大威力。

    比如太极拳练的时候越慢越好,打起来才快,才刚。一般小说中二三流的剑客就是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剑御人。也就是肌肉神经反应已经快到极点,凶猛到自己都不能掌控。每个人每天坚持锻炼武术,也能体会到什么叫下意识反应。甚至强烈的身体反应,会影响人的神经,从而影响人的思维,也就是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心魔。

    什么被杀意控制了心神,什么聂风的麒麟疯血,都是这个阶段。严格来说,和毛片看多了,撸成阳痿了,一个性质。

    第三阶段,人剑相御,这就是自己的精神能量跟上了身体。身体好练,精神难练。这个时候一般人想要突破,就要追求精神能量,甚至借助神学,帮助自己突破物质的困境。科学世界就是比如钱学森,牛顿。高武世界就是想着破碎虚空。国术世界就是见心明性,觉险而避。

    精神力量够了,想要身体做出套路就做出套路,想要临时变招就变招。人的思维往往在脑海中是用语言的形式表现的。就好像有个人在你脑子中说话似的。所以在动画片和漫画中,常常有喊出招数的表述。其实就是迎合人脑海中,启动动作时的样子。如果思维和意志强大到跳过这个表述的过程,把一部分计算交给潜意识。那么该有多快,多灵活。也就是武侠中说的,存乎一心之妙。比如李寻欢的飞刀,陆小凤的灵犀一指。

    第四阶段,天人合一。古代东方是没有严格系统的物理体系的。所以,古代武术家被逼得,不得不用哲学观念来阐述武术理论。

    比如独孤求败的境界,我给你们剖析一下。利剑-锋利度(剑锋的夹角与砍到物体上的角度,会影响剑的杀伤力。所以能做到用利剑破河朔群雄)。软剑-轨迹(你能指望独孤求败用双曲线,抛物线教你怎么用软剑么?)。重剑-质量(不止是原著中的大力,其实质量还影响加速度,惯性等等。)。草木竹石-这就是集大成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物理特性在战斗中的使用。

    由于使用的是形而上的哲学观点。所以武术家的武术体悟,常常混杂了哲学上的人生感悟。并且会在思考世界的时候,把某些哲学观念上的相同点,融合到武道中。也就是看到什么,格斗技术中就会有相应自然景物的特点,比如衡山五神剑,泰山十八盘什么的。然后在达到人剑相御境界后,潜意识在接触到相关景物的时候,可以触发潜意识反射,好像世界在帮助自己,纠正自己的姿势,使出最符合心意的招数。所以宋缺在磨刀堂时战力最高。排云掌在有水的地方威力最大。

    除了想给后代留一碗饭的武术家,真正想要传武天下的宗师,无不希望把自己的武术体悟说的越浅显越好,因为自己理解越简单,越清晰,就越容易找到后面的路。

    武术家往往不是文化人,于是写的东西只能用听到的哲学观念来描述。比如阴阳,虚实,五行。后代除非口对口亲传,是越看越迷糊。真传一句话,假经万卷书。更有甚者,故弄玄虚,蒙吃蒙喝。

    而现代人是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古人的思维有差异,就更难理解了。比如,理科男怎么去理解什么叫“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学文学试试怎么把一剑切掉七个杯子转化成笛卡尔坐标系。(文理分科害死人啊。)

    写小说也是遗传了这种恶习。动不动就是什么境界无法用语言描述。什么境界只能靠个人感悟。

    大宗师描述不清自己的境界,就等于是没有突破。被困在某一境界难以寸进几十年的,那种痛苦,怎么后人就变得沾沾自喜,以无知为荣呢。李小龙被这种困惑折磨到采用电流刺激肌肉而死。后人怎么就没有了那种勇猛精进的勇气了呢。

    双刀是一种很难使用的武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邪道。因为双刀要求心分二用,而有志于剑道至高的人,在突破第二阶段,达到第三阶段人剑相御的时候。需要精神力量高度集中,才能迈过那到坎。而双刀,为了追求动作的花哨,迷惑敌人。会留一部分注意力来协调双手的动作,观察对手的破绽。甚至为了追求动作的连贯配合,而降低单个手的速度。没有办法斩出精气神合一,无我无敌的终极一刀。

    但是忍者世界无所谓,力量不够,查克拉来凑。速度不够,查克拉来凑。意志不够,查克拉来凑。所以正统的铁之国武士鄙视忍者,不光是忍者的职业工作范围。也是因为忍者只寻求杀人手段,而不追求精神境界。武士追求的是豁出一切,在战斗中斩出自己生命光辉的一刀。而忍者算计太多。只有少数贯彻了自己忍道的忍者,才会在生死关头达到没有疑惑,没有犹豫的那种佛的境界。

    派迪弗使用的是两把一样长的刀(类似柳生十兵卫),和正统的日本二刀流(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使用一把太刀和一把胁差不同。派迪弗的双刀,刀刃和刀柄变短,刀柄弧度变小,使之更容易直刺。

    传统的二刀攻击法,是以小刀押住对方的刀,同时以大刀击面、小手;或胴(躯干)打;或是突刺。所以,二刀流之技多为以小刀受对方之打而,大刀趁空隙击打对手破绽部位。

    派迪弗的双刀更注重格挡,寻找间隙防守反击的流派。但是他用头带把手和刀绑在了一起,却是放弃了背后的防守,表示一心向前,绝不后退的姿态。

    忍者的刀,通常没有刀锷,也就意味着,忍者的刀,不可以利用刀锷做出格挡。忍者利用手指的动作,可以把刀刃调换方向。从刀刃向虎口的正握,转向刀刃向手腕外侧的反握,做出更隐蔽,更迅速的横扫,斜刺。同时,对于背后的敌人,也可以做出攻击和防守(参见奇拉比顶住波风水门。)

    现在只能正握,也就是说,派迪弗会采用攻击范围更大的砍,刺,洗(缠绕)动作。忽视自身防守,一心要砍死智江。也蕴含着,他绝不会留手。甚至胜利后可能做出鞭尸的举动。(因为绑住手和刀,会增加握刀的稳定性。同时,鞭尸的时候,不容易被骨头卡住,飞溅的鲜血不会让刀柄变滑)。确实,对手是一个废人,没必要防守了。

    派迪弗左手在前,左手刀尖前指智江面部。右手在身侧,刀竖直。这是上段位。同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当一个剑士进入战斗状态,千锤百炼的肌肉动作绝不会有半点偏差。脚趾微微离开地面,脚跟抵住地面逐寸移动。剑术家,绝不会像个二傻子一样冲向敌人,因为跳跃、轻浮及滞涩都会导致失败,这是铭刻在骨子里的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