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戴高乐的拥护者,还是左翼力量,其实这次都算不上赢家。”谢洛夫边走边对安德罗波夫说道,“其实对于资本家来讲,左和右都不是最有利的选择。****总是主张利用国家的力量来平衡底层和上流社会的差距,这自然是不受欢迎。但****往往保守的太过分,片面的保护让这些金融资本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在这个年代甚至搞实业的资本家,都是那些金融资本家的敌人。”
“所以你认为这是第二国际那些人越来越早西欧受欢迎的原因?”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下道,“可第二国际的人是恩格斯的信徒,名义上其实也是不欢迎资本家太过于膨胀的。”
“这就要说道第二个问题,社会党国际那些软骨病患者,如果真有牺牲的精神,一战就不会爆发的这么惨烈,那群叛徒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对于资产阶级来讲,属于可以控制的对象,而*政党不同,因为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他们只会对任何社会主义运动赶尽杀绝,”谢洛夫低着头很无奈的总结道,“很麻烦,社会党分流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十几年前意大利*可以独立和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对抗,但现在同样的法国*,根本不是戴高乐党派的对手,不得不组建左翼联盟。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变化太大了,西欧国家现在也只有意大利*可以和反对党二分天下了。”
“如何扭转这个局势呢?”安德罗波夫也心情很繁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是苏联的中央联络部部长,没人比他更加明白苏联在扶持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上费的力量。哪怕赫鲁晓夫并不愿意和美国起正面冲突,也没有砍中央联络部的经费。
很多国家的*其实处在离开苏联经费支持,就会受到重创的处境。安德罗波夫当然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总是给他们经费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归根究底,我们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在实力上压倒美国,只有这种印象被世界人民普遍接受,才能稳固住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谢洛夫也一副很难办的表情道,“其实考虑到我国民众收入的平均化,我完全可以说只要我们的真实国力有美国人的七成,我对世界的争夺上,国家就可以和美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场面,如果我们的国力有八成甚至和美国国力相等,这场争夺就必然是我们压着美国人,让他们毫无反击的机会。”
谢洛夫这种说法其实还算比较慎重,一点都没有扩大苏联的国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实力达到了美国的七成,在战略进攻的时候几乎是压着美国打,不过苏联的潜力还不够,一旦美国开始杀贫济富的透支潜力开始反攻,苏联就顶不住了。把美国的巨富阶层换算成美国人的三成财富,谢洛夫已经很看得起资本家的良心了。
法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一时之间在欧洲国家以及苏联和美国双方,出现了一阵难言的沉默,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给予报道不同。几乎涉及到的欧洲国家和美苏双方,不知道如何对选举结果进行评估,对于两个阵营来讲,这都是比较无法用一两句话总结的事情。
苏联无法宣布这是人民正义的胜利,因为法国的总统还是戴高乐,戴高乐自己设计出来的这套政治结构,仍然能保证他强势总统的地位。只要戴高乐自己不下台,估计这几年法国还有的扯皮。而且左翼联盟当中还有托洛茨基派,第二国际的社会党。
美国政府更是觉得选举之后的法国,有些无法让美国自己制定政策。美国毫无疑问是非常讨厌戴高乐的,这个人给美国找了数不清的麻烦。但他们更加不喜欢法国*,以及法国*为首的左翼联盟。现在好了,所以让美国人讨厌的要素都齐备了。
如果戴高乐被暴力推翻,美国政府说不定会铤而走险进行干涉,虽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但现在集中美国讨厌于一身的法国,一样让美国制定政策上感到无所适从。
于是比起很多欧洲之外的国家,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美国和苏联,以及涉及的欧洲国家,都以很正式的口吻用叙述语报道了这件事,对法国的大选进行了冷处理。这和刚开始游行抗议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些右翼政党来讲,任何左翼政党都是他们怀疑苏联的理由,这就是冷战的思维,不要说是各国的*,就连各国的社会党、工人党、要么是第二国际的成员,要么是托派,也往往被怀疑是苏联的间谍,英国现在的工党首相就被不止一次的怀疑是苏联间谍。
在苏联只要还存在的一天,各种左翼的政党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苏联的代言人。虽说这些大部分的政党跟苏联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问题是没有人相信。更何况苏联还时不时的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进行说教,更让一些国家的政党怀疑自己国家的左翼政党时不时有立场问题。
虽然两个阵营都对法国大选进行了冷处理,但实际上在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的眼中,这仍然是一场失败,只不过戴高乐还是总统,他们这边还没有完全失败。因为有意大利的先例在,所以他们仍然认为有机会在未来消弭掉这次抗议的影响。
意大利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先例总是成为事情发生之后的参考标准,既然十几年前意大利的情况更加恶劣,北约都没有出兵干涉,那现在似乎用时间来冲淡影响也不是不可以。何况美国在结束了春季攻势之后,国内反战已经到达了巅峰。现任政府已经声明会逐渐让美军撤出越南战场,美国已经没有舆论来在法国进行军事行动。
克里姆林宫围墙中的草坪上,两个老人正在肩并肩的散步,这两个人都是在苏联政坛响当当的任务,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以及苏联名义上的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两人正在优先的在苏联的政治中心中散步,表情十分惬意。
对于赫鲁晓夫来讲,马上已经年满七十五岁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从第一次释放出来退休的信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他如果是六十五岁的话,肯定还会再考虑考虑,说不定还会反悔,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可能。全世界的领导人都已经知道了他要退休。
在现在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当中,除了米高扬之外,已经没有赫鲁晓夫的同龄人。除了他们两个人,所有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是赫鲁晓夫自己提拔上来的。
“在好好看看这里的景色,以后可能不会经常来了。”赫鲁晓夫之所以没有把话说死,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正在制定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问题,谢洛夫当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用提拔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来收买人心,表明他自己才是赫鲁晓夫指定的领导者,但赫鲁晓夫本人不知道,而且对此还比较满意。
“我已经看到了战胜美国的可能,但不得不说我那时候说必将亲眼看到埋葬美国,有些乐观,我只能说看到了这种趋势,但不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赫鲁晓夫显然对这几年的国际形势非常满意,就像是一首苏联歌曲中唱的那样,从胜利走向胜利。
“是啊,我们的年龄太大了,这种长期斗争似乎不一定会看到结果,但趋势是很明显的,可以交给那些年轻人来完成。”米高扬的资格甚至比赫鲁晓夫还要老,四十五年前米高扬就已经是中央委员,说到这里米高扬想了一下问道,“我们两个都退休的话,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会空出来两个,你看谁比较合适?”
米高扬因为岁数比赫鲁晓夫还要大,而且在赫鲁晓夫退休之后,米高扬已经清楚的看到,以自己的年龄如果还在中央主席团的话,迟早会遭到敌视,不如和赫鲁晓夫一样一起退休。
米高扬的政治嗅觉是很敏锐的,虽然他从来都称不上是位高权重,但也一直都是苏联领导层重要的一员,能看到一些趋势。
“所以你认为这是第二国际那些人越来越早西欧受欢迎的原因?”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下道,“可第二国际的人是恩格斯的信徒,名义上其实也是不欢迎资本家太过于膨胀的。”
“这就要说道第二个问题,社会党国际那些软骨病患者,如果真有牺牲的精神,一战就不会爆发的这么惨烈,那群叛徒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对于资产阶级来讲,属于可以控制的对象,而*政党不同,因为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他们只会对任何社会主义运动赶尽杀绝,”谢洛夫低着头很无奈的总结道,“很麻烦,社会党分流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十几年前意大利*可以独立和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对抗,但现在同样的法国*,根本不是戴高乐党派的对手,不得不组建左翼联盟。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变化太大了,西欧国家现在也只有意大利*可以和反对党二分天下了。”
“如何扭转这个局势呢?”安德罗波夫也心情很繁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是苏联的中央联络部部长,没人比他更加明白苏联在扶持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上费的力量。哪怕赫鲁晓夫并不愿意和美国起正面冲突,也没有砍中央联络部的经费。
很多国家的*其实处在离开苏联经费支持,就会受到重创的处境。安德罗波夫当然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总是给他们经费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归根究底,我们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在实力上压倒美国,只有这种印象被世界人民普遍接受,才能稳固住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谢洛夫也一副很难办的表情道,“其实考虑到我国民众收入的平均化,我完全可以说只要我们的真实国力有美国人的七成,我对世界的争夺上,国家就可以和美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场面,如果我们的国力有八成甚至和美国国力相等,这场争夺就必然是我们压着美国人,让他们毫无反击的机会。”
谢洛夫这种说法其实还算比较慎重,一点都没有扩大苏联的国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实力达到了美国的七成,在战略进攻的时候几乎是压着美国打,不过苏联的潜力还不够,一旦美国开始杀贫济富的透支潜力开始反攻,苏联就顶不住了。把美国的巨富阶层换算成美国人的三成财富,谢洛夫已经很看得起资本家的良心了。
法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一时之间在欧洲国家以及苏联和美国双方,出现了一阵难言的沉默,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给予报道不同。几乎涉及到的欧洲国家和美苏双方,不知道如何对选举结果进行评估,对于两个阵营来讲,这都是比较无法用一两句话总结的事情。
苏联无法宣布这是人民正义的胜利,因为法国的总统还是戴高乐,戴高乐自己设计出来的这套政治结构,仍然能保证他强势总统的地位。只要戴高乐自己不下台,估计这几年法国还有的扯皮。而且左翼联盟当中还有托洛茨基派,第二国际的社会党。
美国政府更是觉得选举之后的法国,有些无法让美国自己制定政策。美国毫无疑问是非常讨厌戴高乐的,这个人给美国找了数不清的麻烦。但他们更加不喜欢法国*,以及法国*为首的左翼联盟。现在好了,所以让美国人讨厌的要素都齐备了。
如果戴高乐被暴力推翻,美国政府说不定会铤而走险进行干涉,虽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但现在集中美国讨厌于一身的法国,一样让美国制定政策上感到无所适从。
于是比起很多欧洲之外的国家,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美国和苏联,以及涉及的欧洲国家,都以很正式的口吻用叙述语报道了这件事,对法国的大选进行了冷处理。这和刚开始游行抗议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些右翼政党来讲,任何左翼政党都是他们怀疑苏联的理由,这就是冷战的思维,不要说是各国的*,就连各国的社会党、工人党、要么是第二国际的成员,要么是托派,也往往被怀疑是苏联的间谍,英国现在的工党首相就被不止一次的怀疑是苏联间谍。
在苏联只要还存在的一天,各种左翼的政党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苏联的代言人。虽说这些大部分的政党跟苏联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问题是没有人相信。更何况苏联还时不时的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进行说教,更让一些国家的政党怀疑自己国家的左翼政党时不时有立场问题。
虽然两个阵营都对法国大选进行了冷处理,但实际上在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的眼中,这仍然是一场失败,只不过戴高乐还是总统,他们这边还没有完全失败。因为有意大利的先例在,所以他们仍然认为有机会在未来消弭掉这次抗议的影响。
意大利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先例总是成为事情发生之后的参考标准,既然十几年前意大利的情况更加恶劣,北约都没有出兵干涉,那现在似乎用时间来冲淡影响也不是不可以。何况美国在结束了春季攻势之后,国内反战已经到达了巅峰。现任政府已经声明会逐渐让美军撤出越南战场,美国已经没有舆论来在法国进行军事行动。
克里姆林宫围墙中的草坪上,两个老人正在肩并肩的散步,这两个人都是在苏联政坛响当当的任务,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以及苏联名义上的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两人正在优先的在苏联的政治中心中散步,表情十分惬意。
对于赫鲁晓夫来讲,马上已经年满七十五岁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从第一次释放出来退休的信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他如果是六十五岁的话,肯定还会再考虑考虑,说不定还会反悔,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可能。全世界的领导人都已经知道了他要退休。
在现在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当中,除了米高扬之外,已经没有赫鲁晓夫的同龄人。除了他们两个人,所有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是赫鲁晓夫自己提拔上来的。
“在好好看看这里的景色,以后可能不会经常来了。”赫鲁晓夫之所以没有把话说死,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正在制定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问题,谢洛夫当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用提拔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来收买人心,表明他自己才是赫鲁晓夫指定的领导者,但赫鲁晓夫本人不知道,而且对此还比较满意。
“我已经看到了战胜美国的可能,但不得不说我那时候说必将亲眼看到埋葬美国,有些乐观,我只能说看到了这种趋势,但不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赫鲁晓夫显然对这几年的国际形势非常满意,就像是一首苏联歌曲中唱的那样,从胜利走向胜利。
“是啊,我们的年龄太大了,这种长期斗争似乎不一定会看到结果,但趋势是很明显的,可以交给那些年轻人来完成。”米高扬的资格甚至比赫鲁晓夫还要老,四十五年前米高扬就已经是中央委员,说到这里米高扬想了一下问道,“我们两个都退休的话,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会空出来两个,你看谁比较合适?”
米高扬因为岁数比赫鲁晓夫还要大,而且在赫鲁晓夫退休之后,米高扬已经清楚的看到,以自己的年龄如果还在中央主席团的话,迟早会遭到敌视,不如和赫鲁晓夫一样一起退休。
米高扬的政治嗅觉是很敏锐的,虽然他从来都称不上是位高权重,但也一直都是苏联领导层重要的一员,能看到一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