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吕陶不是一两个人,随着朝廷不断加码,强力推动‘新法’,外加朝廷坚如磐石,不如熙宁年间那般可以撬动,如苏轼,吕陶这般,心灰意冷,不在企图阻止,反抗的人越来越多。

    有的寄情于山水,四处游历;有的就如吕陶这般,准备隐居不出,彻底告别仕途。

    除开他们,还有更多的人在观望,在等待。

    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过了几天,到了二月二十二,翰林院阅卷已基本结束,能够录取三甲的卷子基本被删选出来。

    苏颂,章惇,蔡卞,韩宗道四位相公坐着,他们身后是六部尚书等,再前面是李清臣,沈括以及十多个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主要负责阅卷,此刻出了结果,就等这些大佬揭开糊名,看一看被录取的到底是什么人了。

    此刻,只有‘三甲’,没有一甲二甲,还得等殿试后,定下排名。

    “先看前面十三个。”章惇道。

    前面十三个,就是一甲与二甲了。

    虽然这可能会因为殿试的缘故有些人出现变数,但大体不会变动,根据往年经验,这十三人中至少十个还会在二甲内。

    李清臣亲自动手,解开了前面三个的糊名,并朗声通报名字。

    “毕渐,荆州潜江县人。”

    “赵谂,渝州人。”

    “岑穰,济州人。”

    ……

    李清臣挨个念去,在场的众人没有什么意外之色。

    这些人在这之前就颇有才名,加上经历过乡试,在场的朝廷大佬,其实心中都有数。

    章惇瞥了眼苏颂,道:“苏相公,这毕渐,我想留着用。”

    苏颂眼见章惇抢先,不动声色一笑,道:“那赵谂就去政事堂,我正好缺个门吏。”

    所谓门吏,就是值房内负责清扫,整理文件,来往传达的文吏,小吏。

    但宰相值房里的‘门吏’,岂是真的‘门吏’?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毕渐注定是二甲内的进士,在苏颂身边待个一年半载,外放至少也是一个上等县知县,加上有苏颂的扶持,将来步入六部,甚至政事堂,都值得期待!

    一众人看着那两份试卷,暗暗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