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又抬头看了一眼李承祐,这次已没力气吱声儿了。毕竟,跟一个正常的二傻子,实在没啥好说的。
不过,说起历朝历代邪教叛乱一事儿,这命题显然有些大。但再大,其实也万变不离其宗。
总有些野心家们,老想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然后利用宗教思想,煽动蛊惑百姓们造反,实现个人的春秋大梦。
别的不说,当年朱元璋两把菜刀夺江山的时候,不也是靠着明教发家的?
“小兄弟你的意思,是百姓们其实不是被蛊惑,而是他们心甘情愿”
后面的话,孟文达没说出来。因为后面的内容实在太诛心,让他这个忠正传统的武人,都没勇气去承认。
好在,何瑾却神色很是放松,当即替他开口道:“当然也不是百姓们,心甘情愿要造反的。”
“只能说,是白莲教无非利用了百姓们,心灵最困苦的时机,趁虚而入,肆意宣传灌输他们的造反教义。走投无路的百姓们别无他法,只能偏听偏信被洗了脑,认为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越是在天灾的时候,邪教作乱才会越猖獗,甚至能成燎原之势;相反,在国富民强、四海升平的时候,这些邪教便好像都销声匿迹了一般,听不到多少风声。”
“事实上,不是那些邪教都隐藏起来了。而是他们即便想发作,也蛊惑煽动不了多少百姓。”
“所以说这种事儿,其实都可以算作是一个王朝的固有规律。想着一劳永逸解决,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若想着尽可能的规避、预防,却有迹可循。”
到这里,何瑾便理论联系实际,侃侃而谈道:“例如磁州这里,就是因为师父给灾民提供了工作,使得他们有饭吃、有活儿干,有在鼓山这里重建家园的希望。”
“所以,即便有白莲呃,有那么一些捣乱的家伙,只需铲除掉了,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动乱。”
“推而广之,大明江山也是一样的。只需朝廷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什么邪教歪道的,根本动摇不了国本根基,大人不必杞人忧天。”
“何小兄弟一番雄论,如醍醐灌顶,令本官豁然开朗!”
听完这番话,孟文达不由轻叹一声,不可思议地望向何瑾,道:“小兄弟年纪轻轻,见识竟如此广博透彻,真是令本官汗颜。”
此时非但孟文达,就连一旁的姚璟、陈铭等人,也不由微微动容。因为何瑾的这一番话,为他们看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对于大多数的明朝官员来说,他们真的很不理解,为何好好的百姓们会成了逆贼,为什么要去造反?
在他们的思想认知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乃上天赐予君王统治四海的权力。而尊卑纲常,又定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等级规范,身为大明朝的百姓,就该安分守己、就该恪守本分。
以下犯上、造反作乱,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不敢想象的大罪过,是会令祖宗蒙羞、令上天降罪的忤逆大恶!
以至于明末的时候,还有些士大夫望着蜂拥而起的乱民,痛心疾首地在抱怨憎恶:那些个低贱的刁民,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去饿死,为何要揭竿造反啊!
可何瑾的剖析,却根本不从这方面入手,而是实实在在从客观的角度,道出了朝廷和邪教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此不一样的角度,自然让在场深受时代思想荼毒的人,耳目一新,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然而,孟文达只欣喜了片刻后,又止不住地愁眉苦脸起来,捻须道:“小兄弟这番言论,可谓大道宏论。然眼下各地逆贼已蜂拥而起,州县乱如蚁粥,又当如何挥手扑灭,还大明江山一片靖平?”
不过,说起历朝历代邪教叛乱一事儿,这命题显然有些大。但再大,其实也万变不离其宗。
总有些野心家们,老想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然后利用宗教思想,煽动蛊惑百姓们造反,实现个人的春秋大梦。
别的不说,当年朱元璋两把菜刀夺江山的时候,不也是靠着明教发家的?
“小兄弟你的意思,是百姓们其实不是被蛊惑,而是他们心甘情愿”
后面的话,孟文达没说出来。因为后面的内容实在太诛心,让他这个忠正传统的武人,都没勇气去承认。
好在,何瑾却神色很是放松,当即替他开口道:“当然也不是百姓们,心甘情愿要造反的。”
“只能说,是白莲教无非利用了百姓们,心灵最困苦的时机,趁虚而入,肆意宣传灌输他们的造反教义。走投无路的百姓们别无他法,只能偏听偏信被洗了脑,认为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越是在天灾的时候,邪教作乱才会越猖獗,甚至能成燎原之势;相反,在国富民强、四海升平的时候,这些邪教便好像都销声匿迹了一般,听不到多少风声。”
“事实上,不是那些邪教都隐藏起来了。而是他们即便想发作,也蛊惑煽动不了多少百姓。”
“所以说这种事儿,其实都可以算作是一个王朝的固有规律。想着一劳永逸解决,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若想着尽可能的规避、预防,却有迹可循。”
到这里,何瑾便理论联系实际,侃侃而谈道:“例如磁州这里,就是因为师父给灾民提供了工作,使得他们有饭吃、有活儿干,有在鼓山这里重建家园的希望。”
“所以,即便有白莲呃,有那么一些捣乱的家伙,只需铲除掉了,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动乱。”
“推而广之,大明江山也是一样的。只需朝廷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什么邪教歪道的,根本动摇不了国本根基,大人不必杞人忧天。”
“何小兄弟一番雄论,如醍醐灌顶,令本官豁然开朗!”
听完这番话,孟文达不由轻叹一声,不可思议地望向何瑾,道:“小兄弟年纪轻轻,见识竟如此广博透彻,真是令本官汗颜。”
此时非但孟文达,就连一旁的姚璟、陈铭等人,也不由微微动容。因为何瑾的这一番话,为他们看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对于大多数的明朝官员来说,他们真的很不理解,为何好好的百姓们会成了逆贼,为什么要去造反?
在他们的思想认知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乃上天赐予君王统治四海的权力。而尊卑纲常,又定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等级规范,身为大明朝的百姓,就该安分守己、就该恪守本分。
以下犯上、造反作乱,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不敢想象的大罪过,是会令祖宗蒙羞、令上天降罪的忤逆大恶!
以至于明末的时候,还有些士大夫望着蜂拥而起的乱民,痛心疾首地在抱怨憎恶:那些个低贱的刁民,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去饿死,为何要揭竿造反啊!
可何瑾的剖析,却根本不从这方面入手,而是实实在在从客观的角度,道出了朝廷和邪教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此不一样的角度,自然让在场深受时代思想荼毒的人,耳目一新,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然而,孟文达只欣喜了片刻后,又止不住地愁眉苦脸起来,捻须道:“小兄弟这番言论,可谓大道宏论。然眼下各地逆贼已蜂拥而起,州县乱如蚁粥,又当如何挥手扑灭,还大明江山一片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