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斗米三钱

    要知道在大明朝,“祖宗法度”就是一个神奇至极的东西,只要有利可图,哪怕这一制度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甚至三五年时间,那也是一字不得更易的祖宗法度。

    事实上不管是巡抚还是内阁或是司礼监,或是许多大明朝的根本国家制度,都是到很晚才出现,现在却成了祖宗法度的一部分。

    而如果无利可图,哪怕明文登录在“大明宝训”、“大明律”或是其他律典之中,照样是一纸虚文,大家根本不当他是一回事,就像太监不得干政这件事,虽然明文登载于太祖实录,但是大家都是始终视若不见,而把司礼监当成祖宗法度的一部分。

    不过在神奇的大明朝,一件事只要成为“祖宗法度”的一部分,就绝对处于不败之地,哪怕这件事再不合理,那都可以安枕无忧坐收厚利。

    “孝宗敬皇帝”就是明孝宗,衡王一脉就是孝宗时就藩青州,当时明孝宗为了照顾衡王一脉,特意命令登莱的米豆不得进入青州府销售,但是现在离孝宗朝已经是一百多年了,这条命令仍然有着惊人的生命力,被衡王府严格地变通执行着。

    衡王府需要这条祖宗法度的时候,这条法度就被严格执行,而衡王府不需要这条祖宗法度的时候,这条法度也会在官面上严格执行,只不过那时候衡王府就是最大的粮食走私商。

    而今天为了对抗柳鹏与龙口可能输入青州府的粮食,衡王府再次把这条祖宗法度拿出来:“祖宗有令,登莱米豆不得入青州府,而今青州府虽受天灾,官民尚有余力,不需登莱之粟接济。”

    只是郑齐生当即问了一句:“这件事的关键是不是咱们俩家齐心协力,从京师请一道诏旨下来?”

    “是应当请一道诏旨下来”衡王爷跟郑齐生想到了一块:“咱们两家把诏旨请下来,不但莱州府的大小官员得乖乖照办,而且象钟羽正那种小人,也根本挑不出问题来。”

    说到这,衡王爷的心又笑成了麻花。

    “柳巡检、曹知县到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陶知府亲自跑出门来迎接柳鹏与曹知县:“柳少,曹知县,请进请进”

    别说柳鹏,就是曹知县都是第一次在陶知府面前能有这样的待遇,陶知府一脸笑意地牵着曹知县的手往书房里走:“两位请进,两位请进”

    看到陶知府这么着急,曹知县就知道蝗灾的情况比自己想像中还要惨一些:“明府大人,不知省内蝗情如何?”

    陶知府先把他们迎接进去,又亲自给柳鹏与曹知县泡茶以示亲近:“蝗灾越来越惨烈,就怕也会会影响到我们登州府,没想到本府才求来了雨,这蝗灾马上就要来了”

    今年登州的大旱特别严重,省内其他地方是六月前后降了一场好雨,但是登州却直到七月十九日才降了第一场雨,因此即使没有这场蝗灾,登州依旧是赤里千里全面绝收的局面。

    而这场蝗灾一来,陶知府作为一方父母官,那自然是忧心忡忡,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柳鹏与曹知县身上,问他们:“两位手上还有多少存粮啊?”

    陶知府的问题问得很好,但是柳鹏的问题却是问得更好:“应当说和丰仓内还有多少存粮……”

    一问到这个,陶知府就叹了一口气:“柳少你就是在戏弄我,和丰仓内有多少存粮,你难道不知道吗?多亏了柳少帮我筹划,现在和丰仓的粮食应当能撑到秋收之前。

    说到这,陶知府还真生起了几分感激之情,柳鹏办事确实特别靠谱,去年力主只起运折色不交本色,为和丰仓攒下了数万石米豆,今年开始更是早就理应起运的本色折色一概不曾起运,因此和丰仓才有能撑到秋收之前的存粮。

    听到陶知府这么说,柳鹏当即就说道:“既然能撑到秋收之前,那赶紧开仓放粮,现在不开仓放粮,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陶知府不由满脸诧异,他看了一眼一旁的曹知县又问道:“这也是曹知县的意思吗?”

    曹知县点点头说道:“是啊米业同行会馆那边也准备开仓放粮,我们一致决议,值此危难之际,米业同行要以大局为重,不但不涨价,而且还要开仓放粮,有多少存粮就卖多少存粮,力求让登州府不饿死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