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新君的御极宣言无疑,但张廷玉却有些不明白,皇上后面说的话显然是重要的表示自己效法父祖、克绍箕裘。可前面那段仿佛闲聊似的,是怎么个意思?
张家在京城有宅子,还是当年康熙赐给张英的,张廷玉回家的时候,张英还躺在床上养病。这位老爷子大冬天给大行皇帝行礼送别,哭的太伤心,一不小心受了风,病了。
“回来了?”张英中气不足,声音还有些嘶哑,问道:“登基大典都顺利?”
“回父亲话,都顺利。”张廷玉回道:“皇上留下了大学士、六部九卿等人说话,儿子在南书房,亦被留下了。”说着他还将皇上的话重复了一遍,而后疑惑道,“父亲,皇上开篇说闲话似的,儿子怎么想都没明白,难道登基之后君臣叙话,皇上就为了聊天?”
“……呵呵,李晋卿还是李晋卿,反应的真快。张素存(玉书)人品好、学问好,可在这上头就欠了几分。”张英嘿然笑道:“儿子,你学不了李晋卿,一般人都学不来。”
“新君的意思不能更明白了,”在熙朝打滚几十年的张英笑着指点儿子:“熙朝毕竟有个皇太子,新君需要平静的淡化他的存在,看着吧,过几天必定有人上折子,请求皇上重定先帝各位皇后的谥号。”
“皇后?”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廷玉了然:“父亲说的是。废太子以元后嫡出而被立为太子,先帝三位皇后,孝昭、孝懿,只有元后谥‘仁孝’而且借口都是现成的,先帝尊谥太宗仁皇帝,那么皇后自然要改一改。”
“听说得寿阿哥等几个皇孙还在宫里住着?”
张廷玉点头,随即问道:“儿子要不要……”上个折子提皇后谥号的事儿。
“我不是说了,李光地那份本领不是谁都能学的。”张英叹气:“还要历练啊廷玉,不要感觉有好处就动心,若是让你写奏折,这会你想怎么写啊?”
这话把张廷玉问住了,他掂量一下,如实说道:“就说仁孝皇后与先帝尊谥重了,应当改一改。”
“卑不动尊?”张英笑道:“可皇上改了高祖、太/祖的庙号,难道不是以卑动尊?皇上刚刚继位,他不会这么做的。你呀,还得多学学。”
那得什么借口,张廷玉看着老父的病容,也没有再问,只等着父亲口中的“数日之后”了。
xs63阶下鸣鞭三下。
偌大宫殿中,只能听到整齐的拍袖子,撩袍子的声音,胤禔坐在御座上向下看,大臣们三跪九叩,如同一排排的箭靶。他的兄弟、亲友、旧识,都在低头跪下行礼。
君臣之分,天地之别,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颁诏书罢。”胤禔吩咐道,于是由秦吉了捧着诏书交给大学士,大学士在殿中宣读,而后又交给殿外的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交给司礼。至此,登基大典的主要流程就结束了,在此之后,胤禔再次起身,回到乾清宫后的端凝殿更衣,而新制作的皇帝御宝,就被收好放入了乾清宫中。
脱下大礼服,换上素服,胤禔这才松了口气。之后就是大学士、南书房学士,六部九卿前来行礼,也是和新皇帝君臣之间来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彼此增进一下了解。
“朕自幼好武,早年皇考一度担忧朕嗜武废文,得空就要督促朕读书。后来又为朕寻觅良师,理藩院尚书阿拉木、河道总督戴梓,过去都教过朕读书。再后来,朕还听过不少人讲学,当年的魏象枢、熊赐履,后来的张英、现在的李光地,朕也都听过你们的课,是吧?”
李光地很配合,说道:“皇上说的是,臣还记得,大行皇帝曾经说皇上稳重厚道、聪敏谨慎,必是朝廷栋梁,还说过您不愧是诸皇子中的中流砥柱。”
胤禔有点想笑,最后还是憋住了,什么叫吹牛皮不打草稿,什么叫开局一张嘴、故事全靠编,就是李大学士!瞧瞧这话说的,好像康熙朝就没有皇太子这个职位,没有胤礽这个人,自己就是熙朝最受爱重的大阿哥。
“早年皇考还说让朕去编撰世祖皇帝的实录,后来朕还真得了这个差事,可惜尚未完成。”胤禔最后道:“父祖两代的功业都在朕的心里,朕蒙皇考厚爱得以承继皇位,自然也要以父祖之法为己法。诸卿还要尽力辅佐朕,以令本朝得以迈入盛世。”
这是新君的御极宣言无疑,但张廷玉却有些不明白,皇上后面说的话显然是重要的表示自己效法父祖、克绍箕裘。可前面那段仿佛闲聊似的,是怎么个意思?
张家在京城有宅子,还是当年康熙赐给张英的,张廷玉回家的时候,张英还躺在床上养病。这位老爷子大冬天给大行皇帝行礼送别,哭的太伤心,一不小心受了风,病了。
“回来了?”张英中气不足,声音还有些嘶哑,问道:“登基大典都顺利?”
“回父亲话,都顺利。”张廷玉回道:“皇上留下了大学士、六部九卿等人说话,儿子在南书房,亦被留下了。”说着他还将皇上的话重复了一遍,而后疑惑道,“父亲,皇上开篇说闲话似的,儿子怎么想都没明白,难道登基之后君臣叙话,皇上就为了聊天?”
“……呵呵,李晋卿还是李晋卿,反应的真快。张素存(玉书)人品好、学问好,可在这上头就欠了几分。”张英嘿然笑道:“儿子,你学不了李晋卿,一般人都学不来。”
“新君的意思不能更明白了,”在熙朝打滚几十年的张英笑着指点儿子:“熙朝毕竟有个皇太子,新君需要平静的淡化他的存在,看着吧,过几天必定有人上折子,请求皇上重定先帝各位皇后的谥号。”
“皇后?”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廷玉了然:“父亲说的是。废太子以元后嫡出而被立为太子,先帝三位皇后,孝昭、孝懿,只有元后谥‘仁孝’而且借口都是现成的,先帝尊谥太宗仁皇帝,那么皇后自然要改一改。”
“听说得寿阿哥等几个皇孙还在宫里住着?”
张廷玉点头,随即问道:“儿子要不要……”上个折子提皇后谥号的事儿。
“我不是说了,李光地那份本领不是谁都能学的。”张英叹气:“还要历练啊廷玉,不要感觉有好处就动心,若是让你写奏折,这会你想怎么写啊?”
这话把张廷玉问住了,他掂量一下,如实说道:“就说仁孝皇后与先帝尊谥重了,应当改一改。”
“卑不动尊?”张英笑道:“可皇上改了高祖、太/祖的庙号,难道不是以卑动尊?皇上刚刚继位,他不会这么做的。你呀,还得多学学。”
那得什么借口,张廷玉看着老父的病容,也没有再问,只等着父亲口中的“数日之后”了。
xs63阶下鸣鞭三下。
偌大宫殿中,只能听到整齐的拍袖子,撩袍子的声音,胤禔坐在御座上向下看,大臣们三跪九叩,如同一排排的箭靶。他的兄弟、亲友、旧识,都在低头跪下行礼。
君臣之分,天地之别,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颁诏书罢。”胤禔吩咐道,于是由秦吉了捧着诏书交给大学士,大学士在殿中宣读,而后又交给殿外的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交给司礼。至此,登基大典的主要流程就结束了,在此之后,胤禔再次起身,回到乾清宫后的端凝殿更衣,而新制作的皇帝御宝,就被收好放入了乾清宫中。
脱下大礼服,换上素服,胤禔这才松了口气。之后就是大学士、南书房学士,六部九卿前来行礼,也是和新皇帝君臣之间来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彼此增进一下了解。
“朕自幼好武,早年皇考一度担忧朕嗜武废文,得空就要督促朕读书。后来又为朕寻觅良师,理藩院尚书阿拉木、河道总督戴梓,过去都教过朕读书。再后来,朕还听过不少人讲学,当年的魏象枢、熊赐履,后来的张英、现在的李光地,朕也都听过你们的课,是吧?”
李光地很配合,说道:“皇上说的是,臣还记得,大行皇帝曾经说皇上稳重厚道、聪敏谨慎,必是朝廷栋梁,还说过您不愧是诸皇子中的中流砥柱。”
胤禔有点想笑,最后还是憋住了,什么叫吹牛皮不打草稿,什么叫开局一张嘴、故事全靠编,就是李大学士!瞧瞧这话说的,好像康熙朝就没有皇太子这个职位,没有胤礽这个人,自己就是熙朝最受爱重的大阿哥。
“早年皇考还说让朕去编撰世祖皇帝的实录,后来朕还真得了这个差事,可惜尚未完成。”胤禔最后道:“父祖两代的功业都在朕的心里,朕蒙皇考厚爱得以承继皇位,自然也要以父祖之法为己法。诸卿还要尽力辅佐朕,以令本朝得以迈入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