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剧本的研究越是细致,徐正强越是惊叹。

    这部剧本的出色并不仅仅是构架和主线,也在于剧中的配角甚至群演。

    包租公、包租婆、斧头帮老大琛哥、火云邪神、苦力强、酱爆、甚至没有太多剧情的龅牙珍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

    特别是猪笼寨中那种颇有生趣却不凌乱的生活描述,着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那种细节中油然而生的有趣和笑点自然又和谐,比其他喜剧电影那种生硬尴尬的笑点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对于创作出这样作品的易水寒,徐正强更是欣赏和感慨。

    在确定了执导《功夫》之后,徐正强和易水寒有过很多次的交流。

    有些时候,易水寒的观点和看法让他觉得和自己的理念和契合,但更多的时候,易水寒提出的建议甚至让他觉得惊艳。

    就好像在易水寒的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一幅幅场景,一切细节和画面都了然于心。

    这种无与伦比的天赋,直让他觉得易水寒更适合做一个导演。

    易水寒只是笑笑不说话,他对细节和节奏的把控更多的是来自原作品的印象。

    但对于徐正强所说的做导演的事情,易水寒不置可否。

    这个时候,演员跨界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

    演员转型导演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但更多的时候结果是,始于冒险,终于烂片。

    “演而优则导”的背后,拍电影这样的商业行为,对于要转型的演员来说意味着冒险,意味着可能的失败和人设崩坏。

    其中的风险自然是极大的,但对于易水寒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初衷,依旧是想要能够更好的演戏。

    尽管作为一个主演有极大的自主权,但当他的理念和想法和导演有冲突时,却还是要服从导演的安排。

    很多时候你演出了自己想要的感觉,但在剪辑之后却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尽管很不想承认,但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所在。

    所以易水寒才会萌生自导自演的想法。

    这也是易水寒找导演需要和自己理念相近的原因。

    办公室中,徐正强正在和易水寒商量着演员的事情。

    易水寒既是投资人、又是编剧、主演,在话语权方面自然丝毫不逊色于徐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