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吴二婶一听常彦要送这个假阿妹去学堂读书,不由得一怔,问道:“大郎啊!你一个人读书读的辛苦,每年的束脩不少钱,如今你阿爸阿妈都不在了,家里的钱不好乱花的。阿妹认得几个字就好了,她一个女子,上什么学堂?”
她看看美思,见她并没有什么不高兴,又继续道:“你也别怪二婶多事。你阿姐再过几年就该议亲了,该攒些嫁妆才是。”
常彦和美瑜的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美思看看吴二婶,又看看那姐弟两个,笑着说:“二婶为常家打算的长远。怎么样,我都听阿哥的。”
吴二婶没想到美思没生气,还这般通情达理,说的滴水不漏的,倒显得自己太多事,想的太多,脸上有些挂不住,别扭地解释说:“美思,不是二婶不变通。如今像我们这样的家里,女娃没有上学的。常家这般家底,没个固定的进项,供不起两个读书人。”
常彦礼貌,耐心地等着吴二婶说完,这才为美思说话。
“二婶,美思聪明,我学了几月的《三字经》,她几天就会了,里面的字都认了下来,还会写些简单的字。谢家和美思差不多岁数的谢凌志都在学堂启蒙了,比起谢家这位小神童,美思不差一丝一毫,还要更聪慧些。虽然是个女子,多读点书也是好的。现在有些地方也是允许女子参加科考的。”
“美思很聪明的。二婶,我每个月多绣点荷包,多弄些药草,卖些山货就有了进项。阿弟已经决定了,我是同意的。”美瑜笑着道。
美思也明白吴二婶的心思,若是自己真的是常惠本人,她不会这样劝常家姐弟。可她不是,吴二婶又想美瑜做她儿媳妇,觉得自己能当常家半个家。可现在常彦已经是童生了,读了书的,说话有分量,所以也不会什么都听外人的。
“娘,幺妹聪明!大郎唱的什么经,幺妹都学会了。”吴大山笑着附和。
吴二婶问:“学堂还念经?”
常彦好笑,说:“是《诗经》,二婶。”
吴二婶笑了:“哈哈,我是不懂啥是诗经,看来还是读点书好。算了,你们都决定了,我就不说了。美思啊!你可要好好读书,认字,将来好报答你阿哥阿姐的恩情。”
美思听的眼睛眼睛亮晶晶,说道:“我晓得。”心里想着“这什么朝代?女子也能参加科举考试?”可她又不能问,憋的难受,好吧,先忍着好了。
青白镇,在古渡河和青衣江交汇的江口。茶马道从这里经过,自然形成了一个大镇子,成为南下,北上的枢纽。居民依青衣江支江而住,江上一座长长的石拱桥,连接江岸另一个江边。镇子以桥为界分为青白两镇。
青镇只一条街,长几里,街边商铺林立,街尾便是著名的青白镇互市。西去打箭炉南下长江,北上成都府,来来往往客商络绎不绝,这里繁荣热闹更是鱼龙混杂,赌场妓院也随处可见。
和青镇鱼龙混杂不同的是白镇则是这里富贵之地,有茶马司官衙,当地绅士,隐士世家谢家和有钱的商贾居住的区域,往东北再行一百多里地便是县城。
今日日子逢六,青镇有集。
这一天整个青白镇如同过节一般,山民背着或挑着满满的装有山货,菜蔬,野禽的竹篓子从四面的深沟大山里走出来,用这些家里养的,山上采的,河里抓的新鲜东西换钱去买盐巴,粮食和日用品。
青镇不宽的青石板街道两侧也会被买东西的山民挤的满满当当,一个小摊挨着一个小摊,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竹笼子里的鸡鸭鹅叫得此起彼伏,连着不知哪来的野狗群也“汪汪”“汪汪”叫个不停。大胆的小贩叫卖的的小调一个赛一个的高亢悠长和有趣,引得听到的人哈哈哈大笑个不停。胆小不经常来卖东西的山民只是目瞪瞪地盯着行人,等着主动上来看东西问价的客人。
买东西的人挑了这家,看了那家,捡便宜的,最新鲜的,把带来的空篓子装的满满的。卖东西的把秤打得高高的,收着叮叮当当的铜钱,摸着渐渐鼓起来的钱袋,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下去。
美思还没进街,就看见路边摆摊,买东西的人,头上不是缠着白布就是蓝布,讨价还价买卖各种山货。他们身上的衣服也不鲜亮,和吴二婶一样,几乎都是蓝黑色的土布,有些讲究的在衣摆下绣些简单的花样。
他们的脸上或高兴或愉悦或兴奋,很是生动。也有把骡子打扮得很是花哨的马队,丁玲当啦响了一路。
拥挤的街道上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些背茶的背子门驮着药,背着一丈多高码得齐齐整整的茶饼,派着队,一个跟着一个看前面的鞋底,时不时用个竹圈圈刮着脸颊的汗。
美思就像是头一次逛街一般,新奇的,兴奋地,目不暇接看过来,望过去。美思和姐姐一样兴奋东瞧西望,稀奇的不行。
她看看美思,见她并没有什么不高兴,又继续道:“你也别怪二婶多事。你阿姐再过几年就该议亲了,该攒些嫁妆才是。”
常彦和美瑜的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美思看看吴二婶,又看看那姐弟两个,笑着说:“二婶为常家打算的长远。怎么样,我都听阿哥的。”
吴二婶没想到美思没生气,还这般通情达理,说的滴水不漏的,倒显得自己太多事,想的太多,脸上有些挂不住,别扭地解释说:“美思,不是二婶不变通。如今像我们这样的家里,女娃没有上学的。常家这般家底,没个固定的进项,供不起两个读书人。”
常彦礼貌,耐心地等着吴二婶说完,这才为美思说话。
“二婶,美思聪明,我学了几月的《三字经》,她几天就会了,里面的字都认了下来,还会写些简单的字。谢家和美思差不多岁数的谢凌志都在学堂启蒙了,比起谢家这位小神童,美思不差一丝一毫,还要更聪慧些。虽然是个女子,多读点书也是好的。现在有些地方也是允许女子参加科考的。”
“美思很聪明的。二婶,我每个月多绣点荷包,多弄些药草,卖些山货就有了进项。阿弟已经决定了,我是同意的。”美瑜笑着道。
美思也明白吴二婶的心思,若是自己真的是常惠本人,她不会这样劝常家姐弟。可她不是,吴二婶又想美瑜做她儿媳妇,觉得自己能当常家半个家。可现在常彦已经是童生了,读了书的,说话有分量,所以也不会什么都听外人的。
“娘,幺妹聪明!大郎唱的什么经,幺妹都学会了。”吴大山笑着附和。
吴二婶问:“学堂还念经?”
常彦好笑,说:“是《诗经》,二婶。”
吴二婶笑了:“哈哈,我是不懂啥是诗经,看来还是读点书好。算了,你们都决定了,我就不说了。美思啊!你可要好好读书,认字,将来好报答你阿哥阿姐的恩情。”
美思听的眼睛眼睛亮晶晶,说道:“我晓得。”心里想着“这什么朝代?女子也能参加科举考试?”可她又不能问,憋的难受,好吧,先忍着好了。
青白镇,在古渡河和青衣江交汇的江口。茶马道从这里经过,自然形成了一个大镇子,成为南下,北上的枢纽。居民依青衣江支江而住,江上一座长长的石拱桥,连接江岸另一个江边。镇子以桥为界分为青白两镇。
青镇只一条街,长几里,街边商铺林立,街尾便是著名的青白镇互市。西去打箭炉南下长江,北上成都府,来来往往客商络绎不绝,这里繁荣热闹更是鱼龙混杂,赌场妓院也随处可见。
和青镇鱼龙混杂不同的是白镇则是这里富贵之地,有茶马司官衙,当地绅士,隐士世家谢家和有钱的商贾居住的区域,往东北再行一百多里地便是县城。
今日日子逢六,青镇有集。
这一天整个青白镇如同过节一般,山民背着或挑着满满的装有山货,菜蔬,野禽的竹篓子从四面的深沟大山里走出来,用这些家里养的,山上采的,河里抓的新鲜东西换钱去买盐巴,粮食和日用品。
青镇不宽的青石板街道两侧也会被买东西的山民挤的满满当当,一个小摊挨着一个小摊,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竹笼子里的鸡鸭鹅叫得此起彼伏,连着不知哪来的野狗群也“汪汪”“汪汪”叫个不停。大胆的小贩叫卖的的小调一个赛一个的高亢悠长和有趣,引得听到的人哈哈哈大笑个不停。胆小不经常来卖东西的山民只是目瞪瞪地盯着行人,等着主动上来看东西问价的客人。
买东西的人挑了这家,看了那家,捡便宜的,最新鲜的,把带来的空篓子装的满满的。卖东西的把秤打得高高的,收着叮叮当当的铜钱,摸着渐渐鼓起来的钱袋,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下去。
美思还没进街,就看见路边摆摊,买东西的人,头上不是缠着白布就是蓝布,讨价还价买卖各种山货。他们身上的衣服也不鲜亮,和吴二婶一样,几乎都是蓝黑色的土布,有些讲究的在衣摆下绣些简单的花样。
他们的脸上或高兴或愉悦或兴奋,很是生动。也有把骡子打扮得很是花哨的马队,丁玲当啦响了一路。
拥挤的街道上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些背茶的背子门驮着药,背着一丈多高码得齐齐整整的茶饼,派着队,一个跟着一个看前面的鞋底,时不时用个竹圈圈刮着脸颊的汗。
美思就像是头一次逛街一般,新奇的,兴奋地,目不暇接看过来,望过去。美思和姐姐一样兴奋东瞧西望,稀奇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