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夏在从回到家中就没有停止过行程,不停的跟随着妈走亲访友。这家坐半小时,那家待五十分钟。每一家都夸奖毕夏出息了,夸奖妹妹可爱漂亮,夸赞妈妈有气等等老套话语。

    可是毕夏没有一点不耐,他微笑着陪伴妈妈一家家走动,一个一个长辈问好。不是装样,而是真心,这些平常的琐事,最真实的生活,构成人的一生,在这些平凡中毕夏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心诚至上。

    三年的空白,三年的悔恨,不断地折磨着毕夏,如今他抓紧一切的一切可以弥补的时间与方式。毕夏从没想过要给妈妈多大惊喜,送多贵的礼物,这些不是做父母的想要的。他们要的很简单,只要子女陪在身边,跟他们说说话,多看看他们而已,就这么简单,可是却有无数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做不到。

    这一天,毕夏跟表兄弟妹聚会回家,正准备上传今天的章节,却接到了张婧电话。

    “婧姐,你好。”

    “臭小子,回去这么久也不给我个电话,找死是不是啊!”张婧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骂人的话语从张婧嘴里说出却有表达不出的娇嗔,听得毕夏骨头都酥了。

    “婧姐,我这不是多年没回来,每天都在走亲戚嘛。”毕夏赶紧说道,张婧在毕夏面前和在别人面前绝对是两个态度,他无比清楚这点,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子,每天被张婧这么挑逗,他都怕自己那天会疯了

    “就你理由多,打个电话要多久!”张婧不依不饶,毕夏能想象电话那头张婧一定翘着圆浑笔直的小腿,慵懒的靠在沙发上,不轻不重的说着这话,她一直是这样,端庄和妩媚并存。

    “是是是,我错了,以后一定多多向婧姐汇报。”毕夏抬手做了一个擦汗动作,事实上他额头并没有出汗,只是他内心紧张给了他这个错觉。

    “这还差不多。”张婧轻哼了一声:“有个事情跟你说,央视春晚想要征集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来公司找你了。”

    “亲情,找我?”毕夏一愣,随即说道:“是想要授权《烛光里的妈妈》还是《一封家书》亦或是《我是不是你最深爱的人》?”

    “都不是,他们趋向于选择一首新歌,现在正在征集,想要请你写一首,当然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你的歌曲还是要和众多大师竞争的。”张婧的话出乎毕夏意料。

    “怎么会这样?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啊,怎么现在才来征集,这不符合流程吧。”毕夏皱了皱眉,心中有些疑惑,春节联欢晚会是央视每年的重头戏,绝对马虎不得,所有准备都要早早做好,现在才做准备这是作死么?

    “我了解过,好像是中宣部有这么一个要求,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张婧这么说,不过毕夏听出她语气中的幸灾乐祸,无奈摇摇头。

    “你这边有没有问题?”张婧问道。

    “我试试看。”毕夏没有打包票,不过也没有拒绝。对于歌曲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毕夏也很感兴趣,这是华人最大的舞台,真正的面对全国观众,甚至全世界华人观众,在这里表演是一种荣幸,一种荣耀。

    “好,我等你电话。”张婧对毕夏很放心,只要毕夏应承下来,她就相信毕夏的实力。

    毕夏放下电话,点了根烟,思绪要飘荡。

    事实上他在讲电话的同时,大脑里就浮现出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

    1995年,这首歌的词作者车行父亲去世了,当时他非常痛苦,在夜晚他常常端详父亲的照片,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视线。他想到孩提时骑在父亲背上的欢笑,想到风雨中父亲送他上学时的身影,想到从军时父亲在车站的深情叮嘱,想到父亲信中句句力透纸背的话语……

    他自责只顾忙工作,没在父亲健在之时多陪老人唠唠嗑、倒杯茶、洗洗脚……这些并不难做到,可多少人却不以为然啊,在这种情感状态下他决定写一首歌,写给天下父母,用自己的切身之痛以警世人。

    在父亲去世后好多天里边,歌词写了一首又一首,改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不能直抒胸臆。一次乘列车时,他看到大包小裹回乡探亲的游子,听到一位白发老人诉说对儿子的思念,看着、听着,他渐入佳境,立刻在一个信封上写开了。车到站了,词也写好了,这就是《常回家看看》。

    1998年1月,作曲人戚建波接到了词作者车行所写的歌词,看完歌词他就感动哭了,音乐也随即酝酿了出来,并且一气呵成,从他看到歌词到谱完歌曲总共才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这首歌曲就是每个家庭的写照——父母在家张罗盼儿女归,家人围坐吃个团圆饭,这就是幸福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