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然表示: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提前熟悉军队生活,免得日后打起仗来把你们派上前线,你们还得花时间适应。

    飞廉和恶来这些人只是小麻烦,在现在的叶然眼里不值一提,他只需要给帝辛说句话,分分钟就解决了他们。

    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王权的赋予,帝辛的意志他们无法违抗,这样的地头蛇好解决,可四大伯候那样的坐山虎处理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帝辛:“姜桓楚对寡人欲行改制一事极为不满,他身为八百诸侯之首,又是姜王后的父亲,东鲁二百路诸侯都听他调遣,让寡人好生烦恼。”

    连老丈人都不支持自己,帝辛心中很是挫败。

    但,这就是权力之争。

    没有脉脉温情,有的只是冰冷的利益考量。

    帝辛的改制触动的是天下诸侯的根本利益,姜桓楚身为天下有数的大诸侯,怎么可能同意?

    你要行君主集权,等于是在挖各路诸侯的根,以大商这个时代重家族,重氏族而轻国家的社会环境,姜桓楚脑子抽了才会跟着你干。

    叶然沉吟。

    所以说,大一统的王朝必然会选择一个提倡忠君的学派来扶持。

    在刘彻独尊儒术之前大家是没想过还能从思想上约束天下人,等到他给大家打开一个新世界后,后面的君主发现还能这么玩,于是就一代代的延用下去了。

    叶然:“大王准备怎么做?”

    帝辛:“我已命人召四大伯候来朝,他们来便罢了,若是敢推延不来,休怪我无情。”

    不得不说,没有被苏妲己魅惑的帝辛是真的精明。

    大商据有大义,以雷霆之势平定冀州候苏护的叛乱军威正盛,此时正是四方诸侯俯首之时,四大伯候即便再不愿意,也不得不低头奉昭。

    一旦他们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成拔了牙的老虎,威风不再。而蛇无头不行,没了他们四个坐镇,他们的儿子又没有足够的声望,四大伯候的领地以及天下八百诸侯便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即使有心造反,力量也凝聚不到一处去。

    叶然:“大王要行大事便知做事当做绝,万不可半途而废。”

    事关天下之争,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容不得半点侥幸。

    像帝辛原来的命运轨迹那样收服了崇侯虎,杀了鄂崇禹,姜桓楚两大伯候之后就膨胀了,放走了貌似恭顺的西伯候姬昌,最终放虎归山,被后者逆风翻盘便是最后的反面教材。

    帝辛:“国师放心,寡人自有分寸。”

    如果不是我知道封神世界的命运轨迹线,我说不定就信了你。

    仔细考虑了一番,叶然没有再多言。

    封神大劫是必定到来的,也就是说,天下诸侯中必然会有人跳反。与其对上一个自己不知根底的,还不如就按照封神世界原来的轨迹,让西伯候姬昌过了这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