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北方大哥晋国最近不消停,先是幼君上位,权利发生交接状况,接着国内又发生“五将叛乱”事件。

    叛乱的五将是:箕郑、先都、士榖、梁益耳和蒯得。

    事情,还是因为当年晋襄公死的那一年中,由于四个重要大臣的死亡,而产生了晋国军队的人事变化中,晋襄公听从了先克的话,临时撤掉了对士榖和梁益耳的任命,转而任命狐射姑为中军主帅,赵盾为中军副帅。

    “箕郑、先都、士榖和梁益耳”等四人一场空欢喜,再加上先克在“令狐之战”中,被夺取了土地的蒯得一起,加起来,一共五个人,就一起造反了。

    鲁文公九年,正月初二,箕郑派杀手杀死了当初提建议的先克。正月十八日,晋人开始报复了,反手杀掉了先都、梁益耳。

    三月二十八日,晋人杀掉了箕郑、士榖、蒯得。

    现在,晋国乱了,说到底,都是权利交接惹的祸。

    不过,这样一来,楚国的机会来了。

    服郑

    前面说了,郑国是游移在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处于中原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诸侯国。

    楚国要想进军中原,必须先解决郑国。否则,郑国就是挡在楚国面前的绊脚石。而且郑国在第二轮的国际关系角逐中,也曾经是楚国的铁杆小弟,基于这个渊源,楚国首要工作的对象,用脚趾头也能分析出来,这就是:解决郑国。

    正如,楚国范邑的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的那样:“现在晋国国君年少,还没有称霸于诸侯的志向,所以我们就可以趁着现在去打北方的主意了。”

    楚穆王想要第一个解决的也是郑国。

    于是,楚国就出兵搞了个突然袭击,开始进军袭击郑国,楚军一路进攻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攻占一个城池,就俘虏一个郑国王室的公子;拿下一个地方,就抓获一个大臣。就这样,楚国连续的抓获了郑国的公子坚、公子达、公子尨和乐耳大夫。

    这样一算,最起码郑国已经有四个城邑丢失了。

    这让郑国一下子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境地,面对南方楚国的疯狂进攻,郑国向晋国派出的求救使者,一波接着一波,但就是没有消息,实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晋国和郑国距离太远了。

    郑国顿时陷入了混乱。

    好在,郑国和楚国本身就有友好的传统,郑国之所以背叛了楚国,就是因为楚国的势力被晋国打压后,退缩回了荆楚地区,郑国无奈,才在晋文公的谆谆教导下,重新做人,改投回中原联盟阵营的,所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既然,目前又出现了“南风压倒北风”的情况,既然楚国又厉害了,无非动动心思,再把位置搞过来就行了。

    现在可能这也是郑国唯一的一条道路了。

    楚国真正的目的,也不是消灭郑国,攻伐只不过是手段,目的还是要让郑国转变阵营,把郑国拉过来,这样其他的郑国身边的小国,也就可以重新回到楚国的阵营中,这才是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

    我们看《春秋》一定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古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在“春秋”那个时期,一般不会轻易的灭掉一个国家,即便是小国也是这样。“春秋”争的是霸主地位,是在周天子制度下的霸主地位,远远不象后来“战国”的灭国战,那真是残酷,征伐和屠杀,为的是争天下,争夺周王朝的天下,这是非常根本的性质区别。

    所以,看“春秋”和“战国”要有不同的历史视角。

    我们搞明白了楚国征伐郑国的实际目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于是,郑国在实在等不及援军的情况下,郑国和楚国又再次的讲和,并且郑国再次的投靠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