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乱世人命如草
公元202年夏秋之际,兖州大旱,蝗灾成患,兖州中部和北部许多地方的禾苗都成了枯草,颗粒无收。
这不是兖州第一次大旱,194年那场大旱更为恐怖和令人绝望。
那场大旱让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那个人叫程昱,以人肉为脯的程昱。那场旱灾之后,兖州数百万人口减半,饿殍遍野。
时隔八年之后,虽然经过近年来曹操的治理,这场旱灾的严重程度不及八年前令人绝望到极点,百姓易子而食求活,但是对于兖州的百姓来说,仍旧是一场浩大的灾难。
数年来的治理和积蓄,全部被公孙氏和曹氏这场战斗一扫而空,百姓很少有余粮的,都靠着秋收来救命,如今旱灾和蝗灾并行,注定是难以熬过去了。
四野之地,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吃了,野兔、鱼、鳖、虾、蟹、蛇、青蛙、田鼠……广阔的土地上,活着的东西,只剩下有毒的癞蛤蟆和长着翅膀的飞鸟了,再后来,连飞鸟也不能免于死在鸟网和弹弓之下。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菜,也早已被吃得精光,然而纵然是这样,还是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在饿死。
不少郡县已经开始开仓放粮赈济了。
山阳郡,方与县,受灾最重的一个县之一。
县衙门口,搭起一溜的粥棚,数只大得可以煮牛的铁釜架在柴火灶上冒着热气,无数的饥民排着队伍,衙役们不时的对着那些插队的饥民挥着马鞭呵斥着,负责分粥的衙役也在骂骂咧咧的。那粥是用长柄大木勺来分的,人口一勺,不论碗大碗小。香甜的粥喝得哧溜哧溜作响,不知有多少眼泪滴在碗里,几百条舌头不一会便将碗舔光,喝完一碗再排队,大釜里又倒进几麻袋碎粮和几大木桶水。
纵然是将粥兑得很稀很稀,赈灾的粮食依旧是不够支撑多久的,粮仓里的大部分好粮已经被曹军席卷而空。
在城郊,时而不时的可以见到倒毙在路旁的尸骸,那是没能坚持到县城内的饥民,但是谁也没有力气去掩埋他们,哪怕是至亲的亲人,因为掩埋尸体所消耗的那一点能量,也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只是方与县的境况,也是整个兖州的缩影。
整个兖州告急,光靠各郡县的存粮和大户人家的赈济,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
浚水河,北岸。
十余万公孙军沿河扎营,营帐星罗棋布,布满了沿河一带十数里之地,一眼望不到边际,而对面的曹军也是如此,双方在浚水河两岸布置了双方五成以上的兵力。
大旱使得河水的水面越来越低,最浅的地方只有两三米深了,在这样下去,不用一个月,恐怕公孙军的三万骑兵便能纵马涉水过河了,那么对面的曹军根本就无力阻挡公孙军铁骑的冲击,只能溃逃。
形势对公孙军越来越有利,但是公孙白却要即将面对一场艰难的选择。
兖州遍地饥荒,哀鸿遍野,要想止住这场大灾所带来的影响,唯有将北地四州之粮全部调往兖州前来赈济灾民。
冀州南部毗邻兖州,同样受灾严重,南北一均衡,冀州便只能自保。能援助兖州的粮草不多,并州和幽州乃苦寒之地,府库和百姓手中虽有余粮,但是也不是很多,真正粮草丰裕的只有辽东。
然而要接济的百姓却有一百万之多,而且最少要接济三四个月以上,直到公孙白将黄河以北之地盛产的土豆在兖州种植一波至成熟之后,或许才可稍稍缓解饥荒之势。兖州有饥民一百多万,每日要消耗一百多万斤粮食,三个多月就是一亿多斤粮食,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恐怕只能倾北地数州之力才能达到。
一边要赈济灾民,一面要举兵南下征剿曹操,三十万的大军,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的粮草也是惊人的,不下于百余万兖州百姓所消耗的粮食,而且战争再顺利,也不是十天半个月所能结束的。像曹操这样的枭雄,没个几个月半年的根本就不可能杀到许都城下,这同样需要消耗上亿斤的粮草,按照当时的量制,便是六七百万斛的粮草。
很显然,公孙白虽然粮草丰裕,但是依旧不足以同时支撑百余万灾民和三十万大军的粮草。
公元202年夏秋之际,兖州大旱,蝗灾成患,兖州中部和北部许多地方的禾苗都成了枯草,颗粒无收。
这不是兖州第一次大旱,194年那场大旱更为恐怖和令人绝望。
那场大旱让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那个人叫程昱,以人肉为脯的程昱。那场旱灾之后,兖州数百万人口减半,饿殍遍野。
时隔八年之后,虽然经过近年来曹操的治理,这场旱灾的严重程度不及八年前令人绝望到极点,百姓易子而食求活,但是对于兖州的百姓来说,仍旧是一场浩大的灾难。
数年来的治理和积蓄,全部被公孙氏和曹氏这场战斗一扫而空,百姓很少有余粮的,都靠着秋收来救命,如今旱灾和蝗灾并行,注定是难以熬过去了。
四野之地,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吃了,野兔、鱼、鳖、虾、蟹、蛇、青蛙、田鼠……广阔的土地上,活着的东西,只剩下有毒的癞蛤蟆和长着翅膀的飞鸟了,再后来,连飞鸟也不能免于死在鸟网和弹弓之下。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菜,也早已被吃得精光,然而纵然是这样,还是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在饿死。
不少郡县已经开始开仓放粮赈济了。
山阳郡,方与县,受灾最重的一个县之一。
县衙门口,搭起一溜的粥棚,数只大得可以煮牛的铁釜架在柴火灶上冒着热气,无数的饥民排着队伍,衙役们不时的对着那些插队的饥民挥着马鞭呵斥着,负责分粥的衙役也在骂骂咧咧的。那粥是用长柄大木勺来分的,人口一勺,不论碗大碗小。香甜的粥喝得哧溜哧溜作响,不知有多少眼泪滴在碗里,几百条舌头不一会便将碗舔光,喝完一碗再排队,大釜里又倒进几麻袋碎粮和几大木桶水。
纵然是将粥兑得很稀很稀,赈灾的粮食依旧是不够支撑多久的,粮仓里的大部分好粮已经被曹军席卷而空。
在城郊,时而不时的可以见到倒毙在路旁的尸骸,那是没能坚持到县城内的饥民,但是谁也没有力气去掩埋他们,哪怕是至亲的亲人,因为掩埋尸体所消耗的那一点能量,也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只是方与县的境况,也是整个兖州的缩影。
整个兖州告急,光靠各郡县的存粮和大户人家的赈济,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
浚水河,北岸。
十余万公孙军沿河扎营,营帐星罗棋布,布满了沿河一带十数里之地,一眼望不到边际,而对面的曹军也是如此,双方在浚水河两岸布置了双方五成以上的兵力。
大旱使得河水的水面越来越低,最浅的地方只有两三米深了,在这样下去,不用一个月,恐怕公孙军的三万骑兵便能纵马涉水过河了,那么对面的曹军根本就无力阻挡公孙军铁骑的冲击,只能溃逃。
形势对公孙军越来越有利,但是公孙白却要即将面对一场艰难的选择。
兖州遍地饥荒,哀鸿遍野,要想止住这场大灾所带来的影响,唯有将北地四州之粮全部调往兖州前来赈济灾民。
冀州南部毗邻兖州,同样受灾严重,南北一均衡,冀州便只能自保。能援助兖州的粮草不多,并州和幽州乃苦寒之地,府库和百姓手中虽有余粮,但是也不是很多,真正粮草丰裕的只有辽东。
然而要接济的百姓却有一百万之多,而且最少要接济三四个月以上,直到公孙白将黄河以北之地盛产的土豆在兖州种植一波至成熟之后,或许才可稍稍缓解饥荒之势。兖州有饥民一百多万,每日要消耗一百多万斤粮食,三个多月就是一亿多斤粮食,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恐怕只能倾北地数州之力才能达到。
一边要赈济灾民,一面要举兵南下征剿曹操,三十万的大军,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的粮草也是惊人的,不下于百余万兖州百姓所消耗的粮食,而且战争再顺利,也不是十天半个月所能结束的。像曹操这样的枭雄,没个几个月半年的根本就不可能杀到许都城下,这同样需要消耗上亿斤的粮草,按照当时的量制,便是六七百万斛的粮草。
很显然,公孙白虽然粮草丰裕,但是依旧不足以同时支撑百余万灾民和三十万大军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