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商人之子可以参加科举,但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依旧排在最末。因为在这个朝代虽然商人的地位较之以前已经提高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商人所交的赋税依旧很高,不仅如此,许多地方商人还面临着当地的大族或几家大商人联合垄断情况。
这样的垄断并不是强制的,要求你不能进入市场,而是与这些大商人相比,其他小商人,并没有所谓的竞争力,也就是财力。他们的产业与其他大商人的产业有相同之处便会在无形之中被打压。
而且在历代的当官的人,虽然很多都位高权重,但是俸禄是有限的,官员中圣人是少数,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所以必须另觅生财之道,所以俗语所云:“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赚钱的法子虽然不少,但是唯有在做官只是趁机“经商”最为保险,所以“官吏经商”在大周朝以及以前的历代朝代都十分兴盛。
但是在当官的时候经商,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会让人拿住把柄,所以当官之后官员大多都是买一些铺子让府中信的过的下人去经营一番或者是让家族中在仕途无望的子弟经营。而官员的身份,大多时候都扮演着一种,不敢让别人来找茬的靠山作用。
在大周朝虽然允许官员名下有些经营的铺子,家族有人经商,但是绝不允许官员利用自身的职权去与民争利。也就是说,官员是经常就得按照那些商人的规则办,不能靠自身的职权打压。虽然规定如此,但是在现实之中,经商的亮出背后靠山,哪个普通商人敢不相让二分?
经商没有靠山注定会受到无形之中的打压,想到这些杨云清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决定去考科举,毕竟他也是个文科生,大学专业院系还是古文系,考科举对他来说应该也有些优势。
不过目前来说,考科举前后,生活也是需要银子,而且以后到了京城,如果要做官的话还得在京城置办院落,京城不易居,这些也都需要银子。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想点生钱的办法。
他今年才九岁,而且父亲刚刚去世,还需守孝,所以考科举是对他来说并不急。他可以在这几年一边读书一边想赚钱。还好虽然是平行时空,虽然和他原本熟知的历史不同,但是大多数东西都是相同的,这样他学起这些科举相关的东西也是如鱼得水。
不过现在他的风寒没有好起来,杨云清还在天天喝药,现在只盼着这个风寒赶紧过去,那些药太苦了。他现在不禁叹了口气。不然再这样喝下去,他就怕自己要疯了。做为一个在21世纪生病是胶囊吃药片的对人来说,古代人要简直让人接受不能。
不过幸亏这几天他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喝药就喝吧,出了车祸还能捡回一条命,这已经算上天厚待了,现在喝点药算什么呢?
杨云清决定,等病好了之后,他一定要锻炼锻炼身体,他以后再也不想喝药了。
又过了几天,杨云清的风寒终于好了。他终于不用再喝药了。
在生病这几天,他每天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不断的练习毛笔字。他发现原身的毛笔字不能说遒劲有力,稍见风骨,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清秀,毕竟要练出一手有风骨令人惊叹的毛笔字,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而且在原身的记忆中,夫子也曾经多次提到过书法对科举十分重要。虽然本朝为了防止考官根据学生的笔记或者事先约定好的标记进行辨认,创立了誊录之法,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再行审阅,但是殿试中却并不实行誊录制,所以贡士们的书法能不能入皇帝或者主考官的眼就无形之中成了一条非常具有主观性的取士标准。
虽然不是出于同一个时空,但是杨云清还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潜规则”联想到了一位后世很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他就是因为字丑虽然在会试中高中,但是却最后在殿试中被以“楷法不中程”的理由,排名降到了后面,导致殿试失利。
好在杨云清由于家学渊源,小的时候和爷爷学过几年颜体,后来也一直勤加练习,因而也有了一笔好字。只不过现在他这具身体年纪尚小,腕部力量不足,所以字写起来到底还是缺了几分风骨。杨云清决定以后在练字的时候可以考虑在腕部绑一个沙袋或者是通过锻炼增强一下腕部的力量。
生病这几天,他除了练习毛笔字之外,也翻看了一下四书五经。在现代的时候,杨云青的记忆力虽说不上是过目不忘,但是一般下来,东西三四遍看完也可以记住了。所以这几天,他自己翻看四书五经,再加上原身的记忆,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也大概都有些了解,不会与原身相差太远。
按理说杨云清现在是要找夫子读书的,但是原本教授的夫子因病已经请辞了,不过倒还一直有通过书信对原身进行指导,后来刚要重新找夫子的时候,原身的父亲去了,而原身又病了,这才搁置了下来。后面杨云清就穿了过来。
找夫子这事不急于一时,没点门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过现在病好了,杨云清决定出去走走,先看一下家中的产业。家中的两间铺子,成衣铺和糕点铺在通过记忆他都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唯有家中那处田庄,翻看了原身的记忆,他也没有得到什么详细的信息。
于是杨云清决定,和管家一起去田庄那看一下。
既然杨云清提出了要去看一下,管家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不过看着杨云清小小年纪但是却稳重的样子,管家在内心里也是心疼,他觉得自家少爷是在老爷去了后瞬间长大了。但是他又想,或许这样老爷在地下也该放心了,少爷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这些情绪管家也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当即让下人收拾好东西,套车准备去田庄。
这一趟杨云清也没有带太多人,总共就只有他和管家还有小厮来福。
杨云清让小厮来福驾着马车,他和管家坐在马车里。因为这些年一直是管家陪着杨父去田庄的,对田庄还算熟悉,所以路上杨云清就让管家给他介绍一下田庄的具体情况。
田庄在城外,所以到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晚上可以在城门关闭之前回来,他们凌晨的时候就出发了。好在古人睡得早也起得早,杨云清他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息时间,所以也不会早上的时候起不来。
这样的垄断并不是强制的,要求你不能进入市场,而是与这些大商人相比,其他小商人,并没有所谓的竞争力,也就是财力。他们的产业与其他大商人的产业有相同之处便会在无形之中被打压。
而且在历代的当官的人,虽然很多都位高权重,但是俸禄是有限的,官员中圣人是少数,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所以必须另觅生财之道,所以俗语所云:“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赚钱的法子虽然不少,但是唯有在做官只是趁机“经商”最为保险,所以“官吏经商”在大周朝以及以前的历代朝代都十分兴盛。
但是在当官的时候经商,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会让人拿住把柄,所以当官之后官员大多都是买一些铺子让府中信的过的下人去经营一番或者是让家族中在仕途无望的子弟经营。而官员的身份,大多时候都扮演着一种,不敢让别人来找茬的靠山作用。
在大周朝虽然允许官员名下有些经营的铺子,家族有人经商,但是绝不允许官员利用自身的职权去与民争利。也就是说,官员是经常就得按照那些商人的规则办,不能靠自身的职权打压。虽然规定如此,但是在现实之中,经商的亮出背后靠山,哪个普通商人敢不相让二分?
经商没有靠山注定会受到无形之中的打压,想到这些杨云清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决定去考科举,毕竟他也是个文科生,大学专业院系还是古文系,考科举对他来说应该也有些优势。
不过目前来说,考科举前后,生活也是需要银子,而且以后到了京城,如果要做官的话还得在京城置办院落,京城不易居,这些也都需要银子。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想点生钱的办法。
他今年才九岁,而且父亲刚刚去世,还需守孝,所以考科举是对他来说并不急。他可以在这几年一边读书一边想赚钱。还好虽然是平行时空,虽然和他原本熟知的历史不同,但是大多数东西都是相同的,这样他学起这些科举相关的东西也是如鱼得水。
不过现在他的风寒没有好起来,杨云清还在天天喝药,现在只盼着这个风寒赶紧过去,那些药太苦了。他现在不禁叹了口气。不然再这样喝下去,他就怕自己要疯了。做为一个在21世纪生病是胶囊吃药片的对人来说,古代人要简直让人接受不能。
不过幸亏这几天他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喝药就喝吧,出了车祸还能捡回一条命,这已经算上天厚待了,现在喝点药算什么呢?
杨云清决定,等病好了之后,他一定要锻炼锻炼身体,他以后再也不想喝药了。
又过了几天,杨云清的风寒终于好了。他终于不用再喝药了。
在生病这几天,他每天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不断的练习毛笔字。他发现原身的毛笔字不能说遒劲有力,稍见风骨,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清秀,毕竟要练出一手有风骨令人惊叹的毛笔字,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而且在原身的记忆中,夫子也曾经多次提到过书法对科举十分重要。虽然本朝为了防止考官根据学生的笔记或者事先约定好的标记进行辨认,创立了誊录之法,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再行审阅,但是殿试中却并不实行誊录制,所以贡士们的书法能不能入皇帝或者主考官的眼就无形之中成了一条非常具有主观性的取士标准。
虽然不是出于同一个时空,但是杨云清还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潜规则”联想到了一位后世很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他就是因为字丑虽然在会试中高中,但是却最后在殿试中被以“楷法不中程”的理由,排名降到了后面,导致殿试失利。
好在杨云清由于家学渊源,小的时候和爷爷学过几年颜体,后来也一直勤加练习,因而也有了一笔好字。只不过现在他这具身体年纪尚小,腕部力量不足,所以字写起来到底还是缺了几分风骨。杨云清决定以后在练字的时候可以考虑在腕部绑一个沙袋或者是通过锻炼增强一下腕部的力量。
生病这几天,他除了练习毛笔字之外,也翻看了一下四书五经。在现代的时候,杨云青的记忆力虽说不上是过目不忘,但是一般下来,东西三四遍看完也可以记住了。所以这几天,他自己翻看四书五经,再加上原身的记忆,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也大概都有些了解,不会与原身相差太远。
按理说杨云清现在是要找夫子读书的,但是原本教授的夫子因病已经请辞了,不过倒还一直有通过书信对原身进行指导,后来刚要重新找夫子的时候,原身的父亲去了,而原身又病了,这才搁置了下来。后面杨云清就穿了过来。
找夫子这事不急于一时,没点门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过现在病好了,杨云清决定出去走走,先看一下家中的产业。家中的两间铺子,成衣铺和糕点铺在通过记忆他都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唯有家中那处田庄,翻看了原身的记忆,他也没有得到什么详细的信息。
于是杨云清决定,和管家一起去田庄那看一下。
既然杨云清提出了要去看一下,管家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不过看着杨云清小小年纪但是却稳重的样子,管家在内心里也是心疼,他觉得自家少爷是在老爷去了后瞬间长大了。但是他又想,或许这样老爷在地下也该放心了,少爷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这些情绪管家也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当即让下人收拾好东西,套车准备去田庄。
这一趟杨云清也没有带太多人,总共就只有他和管家还有小厮来福。
杨云清让小厮来福驾着马车,他和管家坐在马车里。因为这些年一直是管家陪着杨父去田庄的,对田庄还算熟悉,所以路上杨云清就让管家给他介绍一下田庄的具体情况。
田庄在城外,所以到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晚上可以在城门关闭之前回来,他们凌晨的时候就出发了。好在古人睡得早也起得早,杨云清他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息时间,所以也不会早上的时候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