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昆明池是武帝元狩四年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
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
历经昭、宣二帝之后,到元帝时,因朝廷不堪重负而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了贫民使用。
成帝时,又将“三垂”(东、南、西三边)的苑地划给了平民。西汉末,王莽于地皇元年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接踵而来的又是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
杨伊所建,自然不是这等规模宏大的园林,因为规划引汉水济渭河,那么新修运河就全部规入新建上林苑之中,不过大多却是赏赐勋贵之臣,也就是列侯之位的勋贵,在关中安家,赐以田亩,建以园林。
由工部少府画图定制,不得逾越,也是护卫水源之意,只规划其中重要之处为皇家园林就可。
如今所行,只是一个开头的宫室,这两月修建,也足可容纳一些翰林院中奇人异士在此演绎杂剧了。
至于杂剧,数年前杨伊召集民间戏异人,然后数年琢磨钻研,生旦净末丑已经有了一个概念,戏剧形式也比以往的民间戏耍大大进步,不但有正本出演前的暖场焰段,也有了类似于返场和填充正本之后空闲时间的杂办。
甚至,从两年之前,在杨伊的推动下,就有了自己的专属杂剧《五虎传》,这个当年烈祖开国五虎将的故事从每年正月开始,一定要演足十五天,逐渐就成了一项传统了,一到日子,翰林院、地方官府、以及周遭居民都会一起筹备。
随着故事的扩充,戏曲已经逐渐完备了,当然五虎将后人,都会要求给自己先祖填上一笔,诸位翰林学士也在为此绞尽脑汁。
关将军的过五关斩六将,张将军的喝断当阳桥,马将军的孤军战曹操,黄将军的定军斩夏侯,赵将军的血战长坂坡等等。
回到跟前,杨伊和她的近臣并他们家人在宫廷看戏,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须知道,这年头娱乐方式极少,戏剧乃至说书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娱乐方式,一旦开发出来,甚至比歌舞更普及,断没有普通百姓看得听得,宫廷反而不能听的说法。
实际上,随着大汉帝国愈发强盛,逐渐恢复了几分往日天朝上国的活力,这几样娱乐方式展示出的流行趋势,远超杨伊的想象,富贵人家聚会、宴席,普通百姓结社做会,都会请专业人士来做表演,宫廷中自然不能免俗。
甚至,因为宫廷隔绝内外,后宫贵人无法去外面活动,这些说书、戏剧反而成为她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譬如说,某位皇妃最喜欢听说书,几乎每日都要听,而说书的把什么最近新出西游啊楚汉演义啊这些在民间已经很流行的故事尽数说完后,没奈何,就只好搜罗民间之传说,还有临时把时事编进去,以作日常更新。
不过,说书、杂剧,之所以在宫廷畅通无阻,说到底还有成本低,以及另外一个很王道的作用。
比如翰林院中的庶吉士们,大部分都是出身儒家,身为这些杂剧编撰的主力,很多就开始掺杂着一些自己的主张,现在,所演绎的一幕剧就是如此,正说着大汉朝一位将军,在边疆镇守十数年功成名就,却不能在父母前尽孝之事。
这一剧目演绎出来时,台下就早已经寂静无声,听到最后,更是鸦雀无声,而偏偏此时杨伊却坐在那里置若罔闻,竟是半点声音皆无。
皇后皇妃都是低声不语,回京朝拜的姜都督也只是望天不语,几名文武近臣却面面相觑,然后各自做好了准备……不是准备处置这些个胆大包天嘲讽陛下不孝不悌的伶人,而是准备随时出言劝谏。
原因很简单,这些民间戏来历自那些卑微之人,出门要饭时,口中多说些有趣的好听的,然后能多得一口吃的,出现以后,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这些伶人在宫廷里有个外号,唤做‘无过虫’,乃是说他们身份低微,不管如何讽刺都言之无罪的意思。
何况,他们又有几分是出自自身真意,还不是背后为他们书写篇目的那些人,杨伊自然是知晓这点的,何况她也不想担上残暴之名。
果然,杨伊思索许久,却是直接招手让那些伶人下台来见自己,语气并不是很重,而见此情形,左右上下也全都松了口气。
伶人过来,拱手行礼,束手而立……别看他们在台上胆大,但真到了皇帝身前,还是胆颤。
而杨伊当然是要严厉呵斥了:“你们演的很不好,咋听起来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本身不过是小道,不足以流传成名篇的,想寻朕蹭名头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国朝之事朕从景耀六年便有定论,这事不是你们该说的!”
一众伶人顿时有些惶恐,准备请罪。
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
历经昭、宣二帝之后,到元帝时,因朝廷不堪重负而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了贫民使用。
成帝时,又将“三垂”(东、南、西三边)的苑地划给了平民。西汉末,王莽于地皇元年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接踵而来的又是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
杨伊所建,自然不是这等规模宏大的园林,因为规划引汉水济渭河,那么新修运河就全部规入新建上林苑之中,不过大多却是赏赐勋贵之臣,也就是列侯之位的勋贵,在关中安家,赐以田亩,建以园林。
由工部少府画图定制,不得逾越,也是护卫水源之意,只规划其中重要之处为皇家园林就可。
如今所行,只是一个开头的宫室,这两月修建,也足可容纳一些翰林院中奇人异士在此演绎杂剧了。
至于杂剧,数年前杨伊召集民间戏异人,然后数年琢磨钻研,生旦净末丑已经有了一个概念,戏剧形式也比以往的民间戏耍大大进步,不但有正本出演前的暖场焰段,也有了类似于返场和填充正本之后空闲时间的杂办。
甚至,从两年之前,在杨伊的推动下,就有了自己的专属杂剧《五虎传》,这个当年烈祖开国五虎将的故事从每年正月开始,一定要演足十五天,逐渐就成了一项传统了,一到日子,翰林院、地方官府、以及周遭居民都会一起筹备。
随着故事的扩充,戏曲已经逐渐完备了,当然五虎将后人,都会要求给自己先祖填上一笔,诸位翰林学士也在为此绞尽脑汁。
关将军的过五关斩六将,张将军的喝断当阳桥,马将军的孤军战曹操,黄将军的定军斩夏侯,赵将军的血战长坂坡等等。
回到跟前,杨伊和她的近臣并他们家人在宫廷看戏,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须知道,这年头娱乐方式极少,戏剧乃至说书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娱乐方式,一旦开发出来,甚至比歌舞更普及,断没有普通百姓看得听得,宫廷反而不能听的说法。
实际上,随着大汉帝国愈发强盛,逐渐恢复了几分往日天朝上国的活力,这几样娱乐方式展示出的流行趋势,远超杨伊的想象,富贵人家聚会、宴席,普通百姓结社做会,都会请专业人士来做表演,宫廷中自然不能免俗。
甚至,因为宫廷隔绝内外,后宫贵人无法去外面活动,这些说书、戏剧反而成为她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譬如说,某位皇妃最喜欢听说书,几乎每日都要听,而说书的把什么最近新出西游啊楚汉演义啊这些在民间已经很流行的故事尽数说完后,没奈何,就只好搜罗民间之传说,还有临时把时事编进去,以作日常更新。
不过,说书、杂剧,之所以在宫廷畅通无阻,说到底还有成本低,以及另外一个很王道的作用。
比如翰林院中的庶吉士们,大部分都是出身儒家,身为这些杂剧编撰的主力,很多就开始掺杂着一些自己的主张,现在,所演绎的一幕剧就是如此,正说着大汉朝一位将军,在边疆镇守十数年功成名就,却不能在父母前尽孝之事。
这一剧目演绎出来时,台下就早已经寂静无声,听到最后,更是鸦雀无声,而偏偏此时杨伊却坐在那里置若罔闻,竟是半点声音皆无。
皇后皇妃都是低声不语,回京朝拜的姜都督也只是望天不语,几名文武近臣却面面相觑,然后各自做好了准备……不是准备处置这些个胆大包天嘲讽陛下不孝不悌的伶人,而是准备随时出言劝谏。
原因很简单,这些民间戏来历自那些卑微之人,出门要饭时,口中多说些有趣的好听的,然后能多得一口吃的,出现以后,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这些伶人在宫廷里有个外号,唤做‘无过虫’,乃是说他们身份低微,不管如何讽刺都言之无罪的意思。
何况,他们又有几分是出自自身真意,还不是背后为他们书写篇目的那些人,杨伊自然是知晓这点的,何况她也不想担上残暴之名。
果然,杨伊思索许久,却是直接招手让那些伶人下台来见自己,语气并不是很重,而见此情形,左右上下也全都松了口气。
伶人过来,拱手行礼,束手而立……别看他们在台上胆大,但真到了皇帝身前,还是胆颤。
而杨伊当然是要严厉呵斥了:“你们演的很不好,咋听起来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本身不过是小道,不足以流传成名篇的,想寻朕蹭名头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国朝之事朕从景耀六年便有定论,这事不是你们该说的!”
一众伶人顿时有些惶恐,准备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