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遥不是不知道姥爷心中的遗憾,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份曾经被当作是玩笑的遗憾竟真的成了老人家的夙愿。

    老爷子的大半生,本是云淡风轻没有太大追求的。

    然而,就在李牧遥和白晓星考上大学的那个秋天,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老人心中的那份宁静。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饭馆里来了几个人一口气点齐了菜单上所有的菜品,因为菜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们就边吃边追问起那些菜名的来历。

    老爷子是个热情好客的性格,加上当天除了他们也没别的客人,便随口他们讲起了季家祖上的一些故事。

    季家是玉簪村的汉姓大家族,自康熙八年祥云寺始建开始,祖上就从山东一带应征而来建设寺庙。当世活佛感念季家对祥云寺做出的贡献,特批他们与管理寺庙牧场的蒙古族鲍家在此地建村落户,共同拱卫寺庙。

    放下别的家族暂且不表,过去的几百年里,季家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不管是文学、建筑、医术、厨艺还是手工艺等方面都取得过一定的成就。

    季老爷子这一支,就属厨艺最为擅长,相传祖上有两兄弟,兄长入寺院为僧厨,弟弟则是被当时的王爷请去做衙厨。

    当时那位衙厨结合当地满蒙的饮食习惯,将祖上带来的鲁菜技艺进行整合,创出了著名的王府菜系,据传还接待过许多慕名而来的达官贵人。在之后的百余年,王府虽然不复存在,王府菜系却在季家后人的保护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但是这份传承却停止在了抗战时期,当时面对倭寇,祥云寺的僧众连同玉簪村的村民奋起反抗抵御外侮,季家祖先亦是铁骨铮铮,被抓之后宁可断手也不为敌人做一口饭菜,回家后更是将所有带有文字记录的菜式技艺还有配方全都付之一炬。

    抗战胜利后,尽管那位断手的祖先复原了部分菜谱,可是传到后来,真正的王府菜系就只剩下十道菜,这也是季老爷子在此地开了几十年餐馆,菜单上始终就只有十道菜的原因。

    故事讲完,几位吃客拍着大腿直叫好,说老爷子凭借祖上这份传承,不去申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在是太可惜了。老爷子对这个说法颇感兴趣,便请他们仔细给说说,还主动给这顿饭免了单,谁成想那几人所知不是很多,囫囵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别人或许只是有感而发,可老爷子却往心里去了。

    季家到他这一辈,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又因年代久远,他早就没什么执念了。在老伴去世之后,老爷子独自一人抚育四个女儿成长,除了四女儿季荆还留在农村,其他三个全都在城里找到正式工作并安家落户。

    日子过的称得上是小富即安,但就在那个下午,听到那几个人的说法,想到老祖宗几百年来在村中的地位,又想到迦山山脚下的莲花塔至今还在供奉着的季家祖先,老爷子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季家的罪人,没有儿子,没能延续血脉不说,仅剩的这点手艺上的传承,眼看着也要止于他这里了。

    几个不眠的夜晚过后,老爷子找到季荆谈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季荆却把老父亲的愿望当做笑话在家庭群里讲给几位姐姐听,大姐二姐笑过之后一致认为老爷子这样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否则又怎会把别人的调侃放在心上。

    没过几天,她们又亲自回来劝说一番,让老爷子早点关店歇业,免得日后真的被什么人给骗了,气得老爷子当晚就喝了一顿闷酒。

    老爷子生了好几天的气,深思熟虑之后给李牧遥打了通电话。

    女儿们不支持他,他便把希望寄托在引以为豪的大外孙身上。他希望李牧遥毕业后能回来工作,这样的话他就能一边工作一边学厨,到时候学成之后,要是能报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更好了,这样也算的上是对得起季家先祖。

    老爷子其实想的还算很开,他觉得尽管李牧遥不姓季,可毕竟身上还流着一半季家的血,手上要是可以再掌握季家的厨艺,那也算得上是季家的传人。

    彼时李牧遥正在大学校园里畅想未来,哪里会有毕业后回家的打算,更别提回家来学厨这种事了。但他素来孝顺,从不与姥爷顶嘴,并没有拒绝姥爷的提议,只是说等毕业了再说。

    他当时想的是,或许这阵子过去了,姥爷也就会淡忘了。却没想到,姥爷竟念念不忘至此。他更没想到的是,这通电话之后,自己还没等到毕业,一切就都变了。

    再说回白晓星,作为被姥爷临终托付的那个人,她本该是同李牧遥商量着一起去完成姥爷的夙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