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场中军营,中军大帐中,扬中玄根本没有心思歇息,此时正在帐中焦急的来回踱步,他急于知道周大虎此战的有关情况和代州的事情,可周大虎这个小子拉着他父亲也不知跑哪去了,让自己先休息,还下军令不让人打搅自己。

    扬中玄等的心焦的时候,周大虎父子姗姗而回,扬中玄一见周大虎回来,立即上前抓着周大虎开始询问起来。

    周大虎微笑着道:“杨大人,既来之则安之,现在时间有的是,不急于一时。”

    扬中玄急了,急声说道:“你不急我急,快快道来与我一听。”

    周大虎见扬中玄真的急于了解情况,便不再啰嗦,让扬中玄坐下后,将自己的出兵一路上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听得周远山和扬中玄心惊肉跳,有些后怕不已。

    周大虎随后又将派贾木青回去搬兵,自己进城以及之后之事到建虏使者过来、前几天上报京师之事都说了出来。

    周远山和杨选中听后心中皆是惊骇不已,二人同时问道:“你真的斩杀了数千建虏和蒙古鞑子以及二鞑子?还杀了一员建虏贝勒王子?”

    周大虎确定的点点头道:“真的,总的来说,这次出战,收获极大,伤亡不小。达到了目的,甚至超过了目的,但有很大改进空间。”

    随后,周大虎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杨大人,雁平兵备道田时震大人,以及山西巡抚戴君恩戴大人想举荐我任振武卫指挥使兼东路代州等处左参将之职。”

    扬中玄听周大虎如此一说,并不感到意外,在这朝廷多事之秋之时,都知道一个能打仗、且能打胜仗的武将是多么重要,有一员战将在身边,是所有文臣武将的愿望,朝廷之事,已经内忧外患,许多人已有辞官退隐山野的打算,何意如此?天下兵事凶危,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朝廷之兵不能相信,安敢平稳做事?武将也是惶惶,军中弊端皆知,兵懒将惰,如有一员可信战将在侧,就是如虎添翼,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武事之人更是自知之理。

    扬中玄当初就是见周大虎一行人胆大力勇,剽悍勇武,心中牢牢记着这些人,自己主管一府治安,想到周大虎一行人的武勇,才举荐周大虎到林县等地剿灭流贼山匪,想给其一个出身,在自己身边留用慢慢培养成为将才,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周大虎这小子成长崛起这么快,眨眼之间,就已经立下了巨大军功,扬中玄叹了一口气,自己要与周大虎这小子失之交臂无缘了。

    扬中玄不舍得看了一眼周大虎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虎,你有更大的地方发挥才智能力,本官是十分支持的,只是我心里有些不舍,咱俩有缘无分。”

    周大虎没有再说什么,他希望有一个文官和自己文武结合,毕竟大明重文轻武,基本上都是以文驭武,文官比武将权重,在朝堂上能说上话,而武将基本没有发言权。

    而扬中玄是自己的最好人选,虽然两人有接触,但是周大虎一直是作为仰视的角度身份,百姓和下属的身份与扬中玄打交道,知道扬中玄为官清廉,有一定的能力,但这远远不够与自己合作,不错,是合作,在明末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转折时期,要想有所作为,合作之人必须有一定的能力和境界,不能迂腐,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

    周大虎知道,凭现在手中的军功,自己做一个指挥使或者一个参将绰绰有余,地位高了,手中权力大了,就需想一想前路并为此做一些安排。

    扬中玄,自己要做一番深谈了解之后才能做出与不与其合作,自己深知历史的结果,如果与一个不知变通的愚忠之人合伙,到时候不但没有助益,还可能扯手扯腿,无法改变历史进程,空干一场,最后必将害人害己。

    扬中玄原本高兴地心情,因为周大虎或许转投他处的突然消息,弄得心情十分不好,他要找宋时聊聊,毕竟宋时这些时日一直跟在周大虎身边。

    夜幕降临,营中灯光似繁星一般在黑夜中闪烁,宋时处理完手头的事物,一步一步的走向远处的一座帐篷,他知道自己的东主扬中玄在等着自己,看来,山西重臣看重周大虎的消息,自己的东主知道了。

    宋时到了扬中玄的帐篷前,停下脚步,轻咳一声,出声问道:“大人,可否休息?”

    帐内传出一道声音来:“是博山来了吗?快进来吧。”

    宋时稍整了一下身上衣服,便揭开帐篷帘子走了进去,屋中灯光大亮,扬中玄早已等待多时,此刻一见宋时进来,便起身迎了上来,宋时连忙行礼而道:“东主多礼了,学生不敢当。”

    扬中玄打量着跟随自己数年的幕僚智囊,几日不见,身上的气质已经有些变化,书生之气少了许多,坚毅铁血之气多了许多,皮肤也是晒得黝黑,身体也变得强壮许多,数月不见,人的变化竟胜过数年,令扬中玄感慨不已。

    二人坐下,宋时是他心腹亲信,扬中玄直入主题问道;“周千户之事我知道了,你的意见是什么?在山西为将之事。”

    宋时没有直接答话,而是思索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大人,对周千户的使用和看重等我们有很多不足,完全低估了周千户的才能,周千户绝对是少有的大将之才,如果不半途而折,假以时日成长起来,必是一员虎将,威震四方,踏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