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不顶事,刘邦赶紧找陈平前来商量对策。(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陈平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陈平,将是西汉功臣的故事中伴随咱们最为长久的一位,又正好是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汉军、汉廷最高层圈子里的一位。这只是他的出场,到以他为主导的阶段再详细介绍。

    陈平(约前234年-前178年),若论与刘邦的渊源、重要性,自然不如萧何、张良。但萧何,是韩信成为大将军的推荐人;张良“革命”胜利后立即闭门不出、不食人间烟火,就是为了避免面对这类事。刘邦也很难强求二人。在可以讨论的文臣武将中,陈平长期担任护军中尉又是仅次于张良的谋士,相当于汉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副总参谋长,无论作为管干部的还是出主意的,都是职责所在。

    陈平,刚三十出头,英俊后生,对刘邦历来是恭恭敬敬,但又很有主见,极少违心附和刘邦。这一回,就是先来了个恭恭敬敬的“固辞谢”。皇帝要他想个办法,他“固辞谢”,自然就是一种态度。但不是直接拒绝,是推辞,而且是一再推辞。(《资治通鉴》中没有“平固辞谢”一语,应该是作者认为大臣不应拒绝皇帝。无意之中,也就淡化了当时和后世一个重大不同——当时的大臣是可以拒绝皇帝的。)

    这其实就是刘邦没有找萧何、张良的原因。二人如果不是明确质疑、直接否定、坚决反对,最客气就是给他一个“固辞谢”,那他也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陈平“固辞谢”,他还是有办法的。对汉军、对西汉,萧何、张良是创始合伙人;陈平是高级经理人。

    刘邦麾下将领中,陈平属于能力高于资历一类。他是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初出关中、第一次进军彭城途中才加入汉军。刘邦,已经和项羽不相上下、是影响天下的顶级大神了。萧何、张良,也已经名震中原。以参加汉军时间论,汉军中最少有三万人在陈平面前可以摆摆老资格。但他很快就被刘邦直接擢拔为护军中尉,所有汉军将领都在他的管理范围内,三万老资格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他的下级。所以,打他的小报告、说他坏话、编排他的比较多,若不是能力确实很高,很难在汉军中生存下来。随后他会成为西汉功臣的灵魂,到时再说。

    陈平又属于单枪匹马加入刘邦队伍的,没有自己的人马,就好像没有本钱入股,只能依靠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而韩信无疑是这类人当中的佼佼者。因为资格不够老,他在刘邦面前并没有真的不伺候的面子。然而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固辞谢”就是有意识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基本态度。这点表明不同意见的本钱,他自认为已经有了。但只要刘邦坚持,他并不能真的不伺候,但那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了:

    (陈平)曰:“诸将云何?”上(刘邦)具告之。

    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人有闻知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弗知。”

    平曰:“陛下兵精孰与楚?”上曰:“不能过也。”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敌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将弗及,而举兵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

    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郊迎谒。而陛下因擒之,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陈平自加入汉军就一直在刘邦身边工作,也是很早就知道刘邦对韩信真实态度的,对韩信的下场应该很早就有预感,这个办法的初衷是希望能缓下来。事缓则圆。韩信只是被抓起来没有当即杀掉、汉军内部没有立即打起来,与陈平关系很大。

    尽管如此,尽管有“固辞谢”在先,但毕竟出谋划策了,韩信被擒也就和陈平脱不了干系。好多年后,陈平垂垂老矣,检讨一生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其中或就包括出谋划策擒拿韩信。然并未提及对整个事件的贡献,只是检讨自己的“阴谋”、“阴祸”,仅此,可见人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