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就解散呗……”唐宁有气无力地评价着。
茜茜:“海峡殖民地总督说,现在是全面控制东印度公司的大好时机,他建议你收购恐慌抛售的股民的股票,使你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投票权超过50%。”
唐宁一直在收购日薄西山的东印度公司股票,等待的可不就是这一天吗?不过,他现在状态很差,似乎对控制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兴趣,对这一段情报半天没回应,在沉默中纠结。
东印度公司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破产止损,因为印度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绝不会坐视印度失去控制,所以一定会接手。另一种是股东们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为这一次大叛乱买单,只能往里填入巨额的资金,现在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在财务上破产。本来,让英国政府接手是唯一的选择,不料现在海峡殖民地的军队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似乎可以代替英军接替印度军务,所以在各大股东眼里已经成了第二个可能的选择。
远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银行行长罗林森和诺丁汉银行史密斯家族都是东印度公司股东,他们已经习惯了跟着唐宁发大财,这个时候唯唐宁马首是瞻,老大让干嘛就干嘛,反正他们赚的钱已经足以弥补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损失,现在关键在于唐宁有没有控制印度的野心,这个地方虽然重要,可是不赚钱,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如罗斯柴尔德之流肯定是要抛弃的,但有政治抱负的人是例外,唐宁就很可能有政治抱负的人。
东印度公司还有什么?近三亿的巨大人口,数万英军和大英帝国的荣耀,远东、南亚的战略地理位置。这些早就在唐宁的脑子里,但由于他一直没有表态,路透现在做总督已经做上瘾了,很想更进一步,不停地用印度的政治地位来引诱唐宁收购东印度公司,三天两头来电,唐宁的床头丢满了路透的劝进表。
唐宁生病没有好,本无精力考虑这些大事,实在是被路透逼得厌烦了,好吧,那就收购吧,他对“土豪的贴身公主秘书”说:“把那个小伙子叫来。”
公主秘书:“哪个小伙子?”
唐宁:“j。p。摩根。”现在,这个小伙子是他众多的助理之一,j。p。是金融方向的助理,要花大钱了,自然要定计划,让j。p。来制定,唐宁自己是没有精力了。
这是一次要花多少钱呢?可以打个比方,这一次是要买印度。
买卢森堡可以算是小买怡情,买阿拉斯加已是大买伤身,买印度……这可是一桩大买卖,举世瞩目的生意,会不会强买灰飞烟灭呢?已经同时在进行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两大世界级工程的大土豪,还经不经得起折腾呢?
唐宁现在本来就已经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他只要从罗斯柴尔德或者苏格兰银行家集团买入股票就能持股超过50%,还能获得一个坚定的盟友,因为印度殖民地的政治地位极高,这桩买卖不仅仅是买卖,英国政府和国会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英国也不可能放弃印度的全部权力。这里又有点让人为难,这两大巨头,得罪哪个也讨不到好处,总不能全都买下来吧。
看到了有大土豪全盘接手东印度公司的可能,一些小散户还把现在已经不值钱的股票捏在手,不断发声支持唐宁接盘,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温莎财阀已经赚得够多了,现在东印度公司有难,大公大人何不救苦救难?换了政府直接接手,小股民们可就惨了,政府能给得出多少钱?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日子都是拮据勤俭的,想拿纳税人的钱去布施,这样的预算能通得过才怪。
原本唐宁的打算只是跟英国政府谈判把海峡殖民地拿下,不料现在英国的气氛似乎预示着他接手整个印度的可能性。主政印度这个事情虽然荣耀,但却不符合唐宁的利益,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太大太复杂,又不像大清那样有归属感,所以基本上唐宁是不愿意在那里施政的,千辛万苦最后又来个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所有努力全白费,太伤身了。
j。p。代表唐宁去与英国政府接触,表达了只收海峡殖民地的意图,这个方案的花费就小多了。消息传出来,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再次暴跌。
经过这一次的暴跌,终于,罗斯柴尔德和苏格兰银行家集团开出的价格已经能让唐宁全都买下来而不至于灰飞烟灭,但他仍然拖着,等政府方面开政治条件。
说实在的,让唐宁接手整个印度的唯一理由就是实行靠谱的仁政,改善次大陆人民的生活和文明,这个地儿真不好赚钱,人太多,神太多,刁民倒是没有多少,刁神却一大把。
巴麦尊的政治条件主要有如下:第一、英国女王登基为印度皇帝,成为名义上的印度元首;第二、印度的终审法院在英国上议院。第三、印度殖民地有义务参加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军事行动,如:最近很可能对大清国发起军事行动。第四、保障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教自由,原来唐宁计划在卢森堡实行的那种无神论总纲自然就不能实行了。
前三条都没问题,保护基督教是唐宁无法接受的,他只同意把印度的宗教政策改成“不支持也不打击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三大宗教,以传统和世俗为指导原则尊重百姓的宗教自由,但重大事务不得让宗教势力染指,另外两大宗教是指在印度广泛流传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啥叫“重大事务”?这个细节可很重要,这个事情嘛,唐宁交给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主导与英国政府磋商,这两位可兴奋了,将来在印度谋一份差事,说不定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公有制。
对于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唐宁还是感到颇为不舒服的,这好像是第一次做赔本儿买卖。不过,这个事情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靠,这一下还敢笑话卢森堡小国寡民,大公说不定要主政印度了,与卢森堡大公开战,就相当于跟印度开战,你普鲁士有2000万人是吧,咱印度有3亿……
再说了,要跟印度干仗,说不得东印度公司那数万的英军得上阵,女王还是印度的元首,打来打去,英国死了那么多人,估计国会将推动大英帝国参战,那普鲁士就悬了。俾斯麦最喜欢玩平衡,希望左右逢源,东边俄国、西边法兰西、北边不列颠,都不要干涉德意志的统一,否则将极为艰难。威廉四世再傻也感到卢森堡大公权势日盛,跟大公作对实在是下下策,不由得相当郁闷。
小摩根跟茜茜是同年的,还不到二十岁,在这一次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的交易中发挥了相当出色的才华,进退有据,终于跟罗斯柴尔德、苏格兰银行家集团达成协议,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有大巨头们的支持,小散户的支持,罗林森、史密斯等股东的支持,政府里又有内阁级人物印度控制委员会主席伍德的支持,巴麦尊首相并不太反感温莎大公入主印度,黑森猎兵团的忠诚度和战斗力在平叛当中又表现出色,局势似乎日趋明朗。
西乡隆盛的萨摩雇佣兵一直与普鲁士大军远远对峙,仅发生了少量的交火,发现了普鲁士人全是后装膛线枪,跟原来情报的不符,还以为300人能封锁对方2500人呢,他迅速调整策略,1000名士兵集中在一起,自保可以,要照原计划消灭对方共一万多大军,恐怕相当困难,幸好普鲁士国王一直在观望印度的局势,连宣战都还没有正式宣布,双方还有回旋余地。
茜茜:“海峡殖民地总督说,现在是全面控制东印度公司的大好时机,他建议你收购恐慌抛售的股民的股票,使你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投票权超过50%。”
唐宁一直在收购日薄西山的东印度公司股票,等待的可不就是这一天吗?不过,他现在状态很差,似乎对控制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兴趣,对这一段情报半天没回应,在沉默中纠结。
东印度公司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破产止损,因为印度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绝不会坐视印度失去控制,所以一定会接手。另一种是股东们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为这一次大叛乱买单,只能往里填入巨额的资金,现在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在财务上破产。本来,让英国政府接手是唯一的选择,不料现在海峡殖民地的军队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似乎可以代替英军接替印度军务,所以在各大股东眼里已经成了第二个可能的选择。
远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银行行长罗林森和诺丁汉银行史密斯家族都是东印度公司股东,他们已经习惯了跟着唐宁发大财,这个时候唯唐宁马首是瞻,老大让干嘛就干嘛,反正他们赚的钱已经足以弥补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损失,现在关键在于唐宁有没有控制印度的野心,这个地方虽然重要,可是不赚钱,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如罗斯柴尔德之流肯定是要抛弃的,但有政治抱负的人是例外,唐宁就很可能有政治抱负的人。
东印度公司还有什么?近三亿的巨大人口,数万英军和大英帝国的荣耀,远东、南亚的战略地理位置。这些早就在唐宁的脑子里,但由于他一直没有表态,路透现在做总督已经做上瘾了,很想更进一步,不停地用印度的政治地位来引诱唐宁收购东印度公司,三天两头来电,唐宁的床头丢满了路透的劝进表。
唐宁生病没有好,本无精力考虑这些大事,实在是被路透逼得厌烦了,好吧,那就收购吧,他对“土豪的贴身公主秘书”说:“把那个小伙子叫来。”
公主秘书:“哪个小伙子?”
唐宁:“j。p。摩根。”现在,这个小伙子是他众多的助理之一,j。p。是金融方向的助理,要花大钱了,自然要定计划,让j。p。来制定,唐宁自己是没有精力了。
这是一次要花多少钱呢?可以打个比方,这一次是要买印度。
买卢森堡可以算是小买怡情,买阿拉斯加已是大买伤身,买印度……这可是一桩大买卖,举世瞩目的生意,会不会强买灰飞烟灭呢?已经同时在进行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两大世界级工程的大土豪,还经不经得起折腾呢?
唐宁现在本来就已经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他只要从罗斯柴尔德或者苏格兰银行家集团买入股票就能持股超过50%,还能获得一个坚定的盟友,因为印度殖民地的政治地位极高,这桩买卖不仅仅是买卖,英国政府和国会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英国也不可能放弃印度的全部权力。这里又有点让人为难,这两大巨头,得罪哪个也讨不到好处,总不能全都买下来吧。
看到了有大土豪全盘接手东印度公司的可能,一些小散户还把现在已经不值钱的股票捏在手,不断发声支持唐宁接盘,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温莎财阀已经赚得够多了,现在东印度公司有难,大公大人何不救苦救难?换了政府直接接手,小股民们可就惨了,政府能给得出多少钱?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日子都是拮据勤俭的,想拿纳税人的钱去布施,这样的预算能通得过才怪。
原本唐宁的打算只是跟英国政府谈判把海峡殖民地拿下,不料现在英国的气氛似乎预示着他接手整个印度的可能性。主政印度这个事情虽然荣耀,但却不符合唐宁的利益,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太大太复杂,又不像大清那样有归属感,所以基本上唐宁是不愿意在那里施政的,千辛万苦最后又来个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所有努力全白费,太伤身了。
j。p。代表唐宁去与英国政府接触,表达了只收海峡殖民地的意图,这个方案的花费就小多了。消息传出来,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再次暴跌。
经过这一次的暴跌,终于,罗斯柴尔德和苏格兰银行家集团开出的价格已经能让唐宁全都买下来而不至于灰飞烟灭,但他仍然拖着,等政府方面开政治条件。
说实在的,让唐宁接手整个印度的唯一理由就是实行靠谱的仁政,改善次大陆人民的生活和文明,这个地儿真不好赚钱,人太多,神太多,刁民倒是没有多少,刁神却一大把。
巴麦尊的政治条件主要有如下:第一、英国女王登基为印度皇帝,成为名义上的印度元首;第二、印度的终审法院在英国上议院。第三、印度殖民地有义务参加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军事行动,如:最近很可能对大清国发起军事行动。第四、保障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教自由,原来唐宁计划在卢森堡实行的那种无神论总纲自然就不能实行了。
前三条都没问题,保护基督教是唐宁无法接受的,他只同意把印度的宗教政策改成“不支持也不打击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三大宗教,以传统和世俗为指导原则尊重百姓的宗教自由,但重大事务不得让宗教势力染指,另外两大宗教是指在印度广泛流传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啥叫“重大事务”?这个细节可很重要,这个事情嘛,唐宁交给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主导与英国政府磋商,这两位可兴奋了,将来在印度谋一份差事,说不定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公有制。
对于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唐宁还是感到颇为不舒服的,这好像是第一次做赔本儿买卖。不过,这个事情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靠,这一下还敢笑话卢森堡小国寡民,大公说不定要主政印度了,与卢森堡大公开战,就相当于跟印度开战,你普鲁士有2000万人是吧,咱印度有3亿……
再说了,要跟印度干仗,说不得东印度公司那数万的英军得上阵,女王还是印度的元首,打来打去,英国死了那么多人,估计国会将推动大英帝国参战,那普鲁士就悬了。俾斯麦最喜欢玩平衡,希望左右逢源,东边俄国、西边法兰西、北边不列颠,都不要干涉德意志的统一,否则将极为艰难。威廉四世再傻也感到卢森堡大公权势日盛,跟大公作对实在是下下策,不由得相当郁闷。
小摩根跟茜茜是同年的,还不到二十岁,在这一次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的交易中发挥了相当出色的才华,进退有据,终于跟罗斯柴尔德、苏格兰银行家集团达成协议,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有大巨头们的支持,小散户的支持,罗林森、史密斯等股东的支持,政府里又有内阁级人物印度控制委员会主席伍德的支持,巴麦尊首相并不太反感温莎大公入主印度,黑森猎兵团的忠诚度和战斗力在平叛当中又表现出色,局势似乎日趋明朗。
西乡隆盛的萨摩雇佣兵一直与普鲁士大军远远对峙,仅发生了少量的交火,发现了普鲁士人全是后装膛线枪,跟原来情报的不符,还以为300人能封锁对方2500人呢,他迅速调整策略,1000名士兵集中在一起,自保可以,要照原计划消灭对方共一万多大军,恐怕相当困难,幸好普鲁士国王一直在观望印度的局势,连宣战都还没有正式宣布,双方还有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