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上百辆马车行驶在广阔的平原上,无疑是非常的壮观,两百匹战马拉着五千多人,不但轻松无比,还跑出了二十公里的时速。

    若非铁皮和木头摩擦力太大估计速度还会再快一些,因为车轮虽然包了铁皮,但下面接触的轨木,却是实实在在的木头。

    所以一路上那嘎吱嘎吱的怪声,让人听着头皮就发麻。

    秦宇不是没想过,在轨木上面也铺一层铁皮,然后抹些油,减少摩擦力,同时提高轨木的寿命,可无论哪一条工程都太大了,所以也只能先将就着用,大不了一年换一次轨木,好在枕木是不用换的。

    虽然木质轨道非常的原始,但地基还是修建的相当结实且宽大,不但高出地面一米,底部宽度更是有十丈,就连顶部宽度也有五丈,将来完全可以再铺设一条复线。

    这条路基全部都是用泥土筑成的,是无数的百姓用木锤敲出来的,也只是混合了少量的石灰,工程之浩大,绝对堪比修一段长城。

    从开封到襄阳差不多1500里,若非只是高出地面两三米,那当真就是活脱脱的一段长城了。

    不过工程看似恐怖,实则比修长城挖运河要简单多了,否则也不会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全部完工。

    首先是开封至襄阳几乎是一马平川,没有大山阻路,河流也是极少,最主要的是取土方便,就在路基旁边挖土垒路,极大的减少了运输,最麻烦的无非就是将泥土一寸寸的敲实。

    由于就在路基旁边挖土,不可避免的让路基附近,形成了一道宽十丈,深两米的沟壑,此时虽然雨已经停了,里面却积满了水,看到这一幕,秦宇一拍额头。

    暗怪当初竟然没想到,在修路基的同时,完全可以开挖一条运河呀!简直是一举两得,只要稍微规划一下就行。

    不然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还断断续续。

    不过,以后再组织人重新修一下,问题也不大,想到这里秦宇立即就生出了修建一条运河的打算,将汉水和黄河沟通起来,将汉江之水引入河南平原,一举解决河南年年干旱的情况。

    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真的可以实现,工程量也要比京杭运河小得多。

    因为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就证明了南阳地区,比河南平原地势要高,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开挖运河的,只是路线上要好好规划一下。

    一路上秦宇都在设想运河的事,也没心思再多想开封的水灾,车队上午出发,只是下午就抵达了许州,三四百里,也只是花了四个时辰,期间也只更换了一次马匹。

    虽然比单独骑马要慢了一些,但这可是整整五千人,徒步行军最低恐怕也得三天,可见木制轨道的作用巨大。

    抵达许州后,车队并没有停下,而是再次换了一次马匹后继续向东北行驶,秦宇打算跑到哪里没路了,就停下。

    然而也只是行驶了五六十里就没路了,大量的工人正在尽头处铺设木质轨道,路基上堆满了轨木和枕木,都是由马车直接从襄阳运过来的。

    秦宇也只是和工匠们匆匆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大军徒步沿着路基向前而去,不得不说,哪怕没有铺设木轨,光是这么一条宽大平整的路基,就十分的便捷。

    因为比起两旁那泥泞的田野,高出一米的路基,夯实的地面,绝对要好走百倍,看到这里,秦宇又是一拍额头,暗悔不已。

    因为当初要是再设计的宽一些,完全可以一半用来铺设木轨,另一半上面铺设一层水泥,成为一条高速公路呀,就算不铺水泥,也比现在的官道好走无数倍呀!

    秦宇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搞大工程的时候,他还是要亲自去转一转,多看一看。毕竟他的思维比古人要灵活一些,见识也要广一些,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过了许州秦宇就没心思再想高速公路和运河的事儿了,心情变得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