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城里的百姓都知道,东城地界有三多。

    这第一多:桥多。

    东城河道最为密集,京城最大的四条河流,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广济河交汇其中,大大小小数十道支流星罗棋布。

    所以,东城虽只有区区二厢三十二坊,地界并非最大,坊与坊之间,叫得上名字的桥便有二百八十七座,当真是桥比街多。

    每日,下至民生所用的粮食、石炭、布匹、药材、百货等,上至皇家御用的生鲜瓜果、锦罗绸缎、奇珍异宝等,还有各国通商货运,皆由水路源源驶入东城,乃名副其实的水路之城。

    第二多:酒多。

    东城擅长酿酒,文安城里头至少七成的名酒出自东城。就连南城最大的三家酒楼:范楼、状元一品和清风楼,用的也都是来自东城酿造的「仙醩」、「和旨」和「玉酿」。

    常言说的好:想学酿酒,唯东城耳;想喝好酒,唯东城耳;想练酒量,唯东城耳。

    这里百千家酒铺鳞次栉比,酒香四溢。家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方,单是酒曲,便有:「香泉曲」、「香桂曲」、「仁杏曲」、「瑶泉曲」、「波金曲」等等不下百十种,酿造出来的酒各有不同,柔、绵、甜、辣、刚、烈、猛,满足诸君所好。

    没在东城喝过酒的人,千万别说自个酒量好。因为这里,哪怕是妇孺孩童,也能眯上几两,无他,唯日日身处酒缸,耳渲目染耳。

    东城第三多:杂人穷人多。

    何谓杂人?闲杂人等是为杂人。

    既然是水路要地,东城每日进出商船货船不下几百艘,装船的、拉船的、卸货的、运货的、卖货的可谓不计其数。

    除此之外,东城还集中京城里大量的商产制造、兵刃煅炼、书画印刷、铸冶淘金、织布染料、成衣刺绣、酿酒制药、造船陶瓷……,林林总总。

    厢坊中开满的店铺里头有腰带铺、翠铺、粉心铺、铁器铺、云梯丝鞋铺、拆折扇铺、青篦扇子铺、冠子铺、金银铺、珠子铺、绒线铺、酒铺……,琳琅满目。

    商人、匠人、下手、跑腿、小厮、伙计、苦力……鱼龙混杂。

    再加上帮派林立,三教九流游走其中,作奸犯科之事算得上家常便饭。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安城的四九城里头,南城居的是妙人美人;北城居的是贵人富人;西城多的是才子书生;东城,则挤满了平头百姓、寻常人家。

    一言蔽之,文安城的东面,终日里沸沸扬扬、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混乱喧杂。

    论人间烟火最重的,便在此地。

    近些年,但凡混迹在东城二厢一带的人,都知道一个响当当的地方:新民坊的「药豆房」。哪怕是不在这一带的人,也一定听闻过这么几句俚唱:

    喝「药豆房」的豆花,再多银子不白花;

    见「药豆房」的掌柜,不枉人间走一回。

    天蒙亮,新民街「王马油铺」掌柜王麻子悄摸起来,匆匆洗漱,换上出门的青色袄服,特意在婆娘妆台的铜镜前将头发弄得油光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