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强通风,这是榨取蒸汽机最后一丝动力的方法,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锅炉过热,损耗锅炉寿命,更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发生锅炉爆炸这类问题。但是在如今,“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不需要有什么锅炉寿命了。即使一切顺利,它成功地撞沉了“英白拉多号”,她自己也肯定是要完蛋的。既然如此,锅炉寿命什么的,也就毫无意义了。

    至于说锅炉爆炸什么的,现在双方距离只有一千米多一点儿,这么点距离,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几率并不高,至少,要比正好一枚炮弹打进了弹药库的几率低。

    但是军舰加速,可不像公升摩托车加速,油门一拧,然后眨了一下眼睛,速度就过了一百。军舰什么的加速是相当缓慢的,缓慢到很多时候,你如果不留神,甚至会一点感觉都没有。

    但是法国人的大炮的反应却要快得多。“英白拉多”上的150炮,“凯撒”上的150炮,还有其他的巡洋舰上的100炮都劈头盖脑的向着“伊丽莎白女王号”打了过来。一枚150炮弹击中左舷,并击穿了装甲在内部的淡水舱中爆炸好在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另一枚150炮弹在左舷接近水线的地方命中并爆炸,在那里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海水涌了进去。不过口子不大,所以暂时也没人去管损管人员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二了,这种小毛病已经根本管不过来了。

    不过距离已经很近了,这点进水也已经不太要紧了只要在撞上去的时候,船还没有沉就够了。

    至于100炮的炮弹,命中的就更多了,这些炮弹没有任何可能击穿“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装甲,但是它们却将整条“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上层建筑完全洗了一遍。事实上,如果考虑到那一枚近失弹的效果,在今天的战斗中,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伊丽莎白女王号”造成了最大的伤害的,其实并不是来自法国战列舰上的150毫米炮,而是法国装甲巡洋舰的100毫米炮。

    “命令,立刻给各个弹药舱灌水。所有士兵,做好弃舰准备。”看着敌舰越来越近,而更多的炮弹不断地命中军舰,纳尔逊又下达了这样的一道命令。

    给弹药舱灌水,意味着此后这条军舰的大小火炮,打完了了已经被搬到炮塔里面的待发弹之后,就再也没有炮弹可以打了。但这道命令,却也保证了,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撞上敌舰之前,即使有一枚法国炮弹击穿了弹药舱,也不至于发生整个弹药舱爆炸,从而一家伙将整条战舰炸飞的事情。

    事实上,这个命令是非常的及时的,因为仅仅在命令下达两分钟之后,一枚从“英白拉多号”上射过来的炮弹便击穿了前主炮的弹药库的装甲如今双方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这使得以前不可能击穿的装甲都变成可以轻易被击穿的了。如果不是提前向弹药舱中灌了水,这枚炮弹很可能就直接要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命。

    在“英白拉多号”上,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已经看明白英国人的想法了,他知道,英国人试图用撞击的方式来攻击自己了。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保持目前的航向不变,这样最有利于火炮对敌人的打击。然后利用火力优势,在敌人冲撞上来之前,用炮火摧毁他们。或者他也可以让军舰转向,转到和敌舰相同的方向上。这样他只能用尾炮来攻击敌人,但是这样做能增加敌人追赶上他的时间,而且,当敌人追上来的时候,也只能用用舰首撞击“英白拉多”的舰尾了。虽然被人爆了菊花说起来不太好听,但是从那个角度上撞上来,能够将军舰撞沉的几率就小多了。甚至基本上变成了不可能。

    如果这个时候,做决定的是拿破仑,那他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一,不要怂,就是干看看是你撞死我,还是我先锤死你,西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如果这个时候,做决定的人是约瑟夫,那他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二、赶紧转向,保住命是第一位的,反正哪怕屁股被人顶一下,也死不了人。现在已经是必胜的局面了,没必要冒险。另外,如果是约瑟夫,他肯定不会让自己出现在战场上。

    但是特雷维尔海军元帅既不是拿破仑,也不是约瑟夫。所以,嗯,一开始他决心采取拿破仑方案,然而随着更多的炮弹击中敌舰,但是敌舰不但没有爆炸沉没,反而速度进一步上升,距离也越来越近了的时候,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又迟疑了起来。他觉得这么短的距离内。靠炮火已经难以阻止敌舰撞上来了,所以,他又下令让战舰转向。这个命令在这一战之后的总结中被认为是导致“英白拉多号”遭受重大损失,最后甚至不得不弃舰的重要原因。

    特雷维尔元帅和舰长莫劳对于在损失了舰首之后,战舰的转向能力受到的损失都存在估计不足的问题,所以当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逼近到不过四百米的距离的时候,“英白拉多号”开始笨拙的转向回避。

    只是“英白拉多号”转向的速度之慢,实在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转了半天,才转过了四十五度,然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就带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头撞了上来。

    如果“英白拉多号”已经完成了转向,那最多被撞坏后面的几个舱室,出了因为螺旋桨什么完蛋了,后面需要人家拖着走了之外,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了。回去大修一下,说不定还能用。

    如果完全没有转向,被“伊丽莎白女王号”拦腰撞上,那损失也一定很严重,中央的一系列舱室肯定完蛋了,但是,撞坏的,也就中间的舱室。多半不会沉,只要龙骨没出问题,拖回去修一修。至少还能反手卖给土耳其人。

    然而这样四十五度角被撞上,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船头沿着“英白拉多号”的左舷划了过去,几乎将左侧所有的水密舱都划开了。

    汹涌的海水顿时涌入船舱之中,即使“英白拉多”好的损管人员相对还整齐,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依旧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了避免战舰沉没。法国人也只能紧急将左舷所有的水密舱的舱门锁死,仅仅因为这个动作,被淹死的海军士兵就多达一百一十人。

    因为左舷迅速进水,“英白拉多号”开始迅速地向左倾斜,为了避免船只反扣,救援人员不得不向右舷的一些舱室注水,以寻求平衡。但是左舷破损的舱室过多,如果真的要恢复平衡,那“英白拉多号”就要直接变成潜艇了。

    好在海军在设计这款军舰的时候,因为怂货约瑟夫的坚持,采用了相对小的隔舱,而且不但横向上分割了多个隔舱,就连纵向也分割了多个隔舱。这种设计给“英白拉多”提供了非常好的抗沉性。所以在经过这样一番动作之后,“英白拉多号”居然还浮在勉强的浮在水面上,没有沉下去。只是船只侧倾到了快三十度,人们在甲板上已经站不住了,至于蒸汽机什么的自然也都关停了。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没好到哪里去。她本来就进了不少水。撞击中她的舰首也撞了个稀烂,海水从这里迅速涌入,而“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了大隔舱设计,损管人员又损失惨重,根本就无法控制事态,所以她的船头首先就沉了下去,船尾高高的翘了起来,铜制的螺旋桨,红漆的船底,还有附着在船底上的那些藤壶什么的都露了出来。一些水兵们都纷纷抱着各种漂浮物,跳进大海,并奋力地向着远方游去。他们都知道,这条船就要沉了,如果不能在船沉没前游得远一点,就会被船只沉没的时候形成的漩涡拉入海底。

    因为尾部的舱室中也有大量的海水,这些海水向下压,让“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龙骨咯咯作响。同时海水灌入舱室,压迫空气从各种缝隙中喷涌而出,发出了类似汽笛一样的呼啸声,动人心魄。最终,“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龙骨无法再承担这样的压力,在一声巨响中断成了两截,船尾狠狠地砸在水面上,溅起巨大的波浪,接着断成两截的军舰便迅速地沉入了海底,只在海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漩涡。很多跳海逃生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游远,也被船只沉没的时候的漩涡抓住,跟着沉入了海底。

    依据战后的统计,“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六百多名官兵,最后获救的只有六个。包括舰队司令纳尔逊将军在内的其他人,都与舰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