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钟,陈少林来到学校办公室。

    张世红把《教师法》,师德师风建设和老师的行为规范的一些书籍和文件资料给他。

    “这些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你还是要好好的看一下,哪怕做一天老师就应该有一个老师的样子。整个社会对老师的待遇不高,但是工作要求比较高。言谈举止,生活细节都要注意,要三思而后行。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清楚,想明白才能进一步的往下说,往下做,否则说错了,做错了,要想来纠正,就比较难了。”

    “非常感谢张校长,我一定会按照一个老师的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在几个月以前我还是县城中学的高中生,我现在一定要做好马上转换成一个小学教师的准备工作。我一定把这个身份转换好,只是我没有经过教师的职业专业训练,在转换过程当中有可能出差错,请张校长一定要好好帮助我。”

    张校长非常高兴,紧紧握住他的手。

    “我们都非常期待着你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越早越好。”

    汪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30多年,对小学语文的教学非常精通,几乎所有课本都能背诵了。昨晚吃饭的时候,他们做了初步的交流,彼此印象都较好。

    他来后,就对他说,“你知道的,这个小学五年级的课本第六课就是将相和。这一篇课文比较长。需要两个课时完成。”

    “是的,我看了的,满打满算有三页,是比较长的一篇文章。有1000多字,生字也比较多,有22个。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很出名。”

    “走,跟我去上课,你先去听一下,然后再修改调整教案,下午再上。”

    “好的。我去拿教案本。”

    “走,我这里有多余的,送给你一本。”

    听了两堂课后,汪老师问陈少林有何感想?

    “这一课不复杂。开头我觉得很简单,后来听了您的课后,才知道不简单。我觉得简单,是因为我有接近18年的阅历。如果把我放在11岁左右的学生的年龄阶段上,那就很不简单了。”

    “你能够理解到这一点,就知道你在动脑筋了。”

    “上法还是和你一样。先让我有表情的慢慢逐字逐句的朗诵此文,然后再教生字生词,再然后逐段和学生一起领会,再是分成两段来让学生自行默读领会,再然后就是组织学生集体朗诵,最后就是背诵此文。中间设置7个问题来提问理解。”

    “你设置的哪7个问题呢?”

    “一是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如何?是怎么转变的呢?二是蔺相如为什么不惧怕秦王?三是赵王和秦王各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一下,现实生活中有此人物形象吗?四是如果有选择,让学生愿意做赵惠文王、秦王、廉颇和蔺相如中哪一个人呢?说明理由。五是生活中有廉颇和蔺相如这样的人吗?六是经过自己几年的勤学苦练,我们可能会成为蔺相如和廉颇那样的人吗?如果成了,如何克服他们身上的缺点呢?七是赵国有廉颇和蔺相如哪样的文臣武将,为什么还被灭国了呢?”

    汪老师拍起掌来,说:“这几个问题设计得好,我觉得你会讲得比我还好。”

    “肯定没有你讲得好。我昨天晚上自己试讲一次,讲了七八分钟居然没有话说了。后来再试讲一次才好一些了。等一下中午我准备再讲一次,我想一定要在第一课就讲好,不让学生和家长来怀疑我的授课能力。”

    汪老师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没有遇到像你这样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其他老师要是像你那样就好了。”

    “汪老师,好老师多的是,我只是沧海一粟。我还需要你的帮助和支持才行。”

    看陈少林这么谦虚,汪老师又把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一的过细一遍,不遗余力的传给了陈少林。

    中午时分,陈少林又试讲一次,汪老师当学生听课,纠正了他的一些不当讲法以及课堂上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