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最终还是带着他的三千陷阵‘精’兵,踏上了前往‘阴’平的道路。

    虽然司马懿和陆逊都反对,赵云等将也没有谁赞同,但是高顺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仍然一意孤行。

    只要偷度‘阴’平成功,整个蜀中可以说就唾手可得了。

    见高顺心意已决,赵云也提出更改偷度‘阴’平的将领人选,由他带着其冲锋营执行此任务,毕竟高顺身为主将,不能轻易涉险。

    赵云虽然出于好心,不过仍然被高顺所回绝了。并非出于抢功之类的心思,只是在高顺看来,自己知晓着邓艾的“前车之鉴”,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益州道险,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话,后世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高顺真正踏上‘阴’平道时,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天堑。

    高耸的山谷之间,只有一条仅能容纳半人行走的崎岖小道,若不慎失足,则只有跌下万丈悬崖,坠死山间这一个后果。

    高顺小心翼翼地贴着山壁行进着,他努力控制着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步伐的平稳,毕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这条道路崎岖艰险不说,长度同样可怕,想要走完这一条小道,足足要‘花’上大半天的工夫。

    山道之上,没有丝毫可供士兵休息的地方,只能不间断地行走着。连续大半天,不吃不喝不休息,就这样一直贴着山壁前行,甚至想要方便都不可能。如此艰难到极致的行军,无论对于士兵的体力还是意志都是极其巨大的考验,尽管这些都是陷阵营中‘精’锐,但仍不可避免有人坚持不住,失足摔死。

    几乎每过一会便会有士兵失足跌入深渊的惨叫声传来,而这些士兵摔落山崖时的叫声,听来格外凄惨,同样容易动摇人心志,平添了一份行军的难度。

    三千陷阵士兵,就这样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遇到稍显宽阔、可供军队休息的地方,便驻营歇息,遇到狭道险路,便谨慎前行。

    全军如此行进十五日后,来到一处较为宽广的山路上,忽有军士来报,道,“前方有一山岭,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军队怕是再也无法前进分毫。”

    高顺闻言,遂与副将郝昭前去观看情况。

    果然,山岭之侧,已无道路,只有一面绝壁。

    这面绝壁虽然并不适合地面呈垂直状,而是有一定角度,但是想要从绝壁上行军而下,却是不可能。

    郝昭见状,掩面捶‘胸’,全军走到了绝路上,如此情状,怕是只能原路折返了,可惜十几日辛劳,片刻之间便化为虚有。

    高顺见状,也皱起了眉头,思索着对策。

    高顺又想起了邓艾,邓艾在偷度‘阴’平的时候,似乎也遭遇过这种情形。高顺记得,邓艾所采用的举动是全身裹毯,与士兵们一同从这山壁上滚落下去,从而完成了偷度‘阴’平,进而一举灭蜀的壮举。

    邓艾既能如此为之,那自己如何不能效仿。

    高顺当即让军士取出睡觉时用的毯子,并下令每一个士兵用毯子裹好自身,准备从山壁上滚落下去。

    高顺的命令一出口,郝昭立马跪下劝谏。这办法实在太危险了,一个不好,陷阵营就要全军覆没啊。

    “将军务必要三思啊!如此行为,实乃十死无生,只是白白将士兵‘性’命尽数丧于山下啊!”

    “我等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达此处,只要翻过此岭,前方便是江油,不继续前进,难道还要就此折返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