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安石这种从底层官员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人来说,王静辉一张嘴便明白其中的道理,而颍王赵顼则对此有些迷惑不解。王安石在一旁默默的说道:“上有所好,下行必焉!”
王静辉心中暗自叹到:“原来你也知道这个问题啊!怎么在原有的历史中就没有看你先整治吏治呢?!”
颍王赵顼说道:“商人重利,怎能放心的把这件国家大事交给商人来做呢?!”他刚说完,王安石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王静辉,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王静辉说道:“青苗法是‘惠民’的政策,这与免役法的性质和制定的初衷有着根本的区别,朝廷也不可能永远实行这种法案,它更像是一种在灾荒频发年间适用的临时法案,而非免役法那样的永久性法案。”
赵顼和王安石都点点头表示同意,王静辉又继续说道:“如果朝廷主持由地方官吏来具体实施青苗法的时候,在下便可以预见有两大弊处足以让青苗法变成‘害民法’!”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说道:“改之未免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了吧!”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王安石便是以青苗法为开端翘起熙宁变法大幕的,他对青苗法肯定是深思熟虑的,如果不能在他最为得意的青苗法上折服他,恐怕自己会被他轻看。王静辉笑着说道:“其一便是官吏上面的问题,这青苗法一旦下放到地方交由地方官吏来执行的时候,那青苗法便成为地方官吏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青苗法不仅可以使得百姓得利。而且也会使朝廷增加一笔多余地收入,所以谁地治地发放的青苗钱越多。谁地政绩也就越高。两位可以试想一下,要是碰到那黑心的官吏,恐怕连市集之上的摊贩都要在官吏的逼迫之下来贷这青苗钱了!如果更黑心点地官吏干脆便私自把青苗钱的利息再涨上两三分,顺便来贪污牟利。到时候百姓还不出青苗钱,那这些官吏便可以逼着百姓卖田甚至是卖儿卖女,这样青苗法便在他们的受中成为害民之法。”
王安石听后张张嘴,但没有说出话来,但旁边的赵顼却在催促他说第二条。王静辉看看王安石的样子,继续说道:“第二便是百姓了,百姓读书人不多,大都愚昧,他们借青苗钱并非是为了生产,而是迫于贫困家中无米用来应急。到时候连本钱都还不出来,官吏如狼似虎哪肯干休,这又变成了害民!不过最要命的还不止这些,朝廷财政紧张,要给百姓发青苗钱肯定需要动用常平仓,两位想想:如果百姓连本钱都还不出来,那遇到灾荒年间的时候百姓受灾,常平仓也因为青苗钱无法回收。那会是番什么景象?!”
颍王赵顼听王静辉在他面前一条一条的罗列以往青苗法要是全国推广的弊处,简直是面容惨淡,平心而论驸马所说的都有可能变成现实,而且黑心地官员官职越大,那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而王安石则是紧锁眉头,说道:“这终归是官吏的问题。朝廷也可以下放检察御史来绳纠百官!”
王静辉冷笑的说道:“介甫先生未任权知开封府的时候,曾大人为了试行免役法,也不是向圣上请了检察御史了吗?效果如何?!介甫先生应该比我清楚吧!”
王安石一想想他的前任权知开封府的曾公著所做的一切,便以明了所谓地检察御史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小小一个京畿路便已经是鸡飞狗跳的了,若是推行天下的话,估计所有的官员都去当检察御史也不够用。
王静辉说道:“所以在下当初虽然得到李参和介甫先生曾经试行青苗法的原委后,但并没有采用和先生一样的做法,便是因为我们今天做地事情将来是要在整个大宋来推广的,仅仅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想到其他地方的官吏能不能实行,毕竟我大宋官吏并不是都如包孝肃那样清正廉洁!思来想去,在下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来进一步改良青苗法,现在从实施的情况上来看还算是不错,不过各地的情况不同,还需要再有待观察!”
颍王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改之真是心思甚密,不过把青苗法转交给商人来执行终究是有些不可靠啊!”
王静辉笑着说道:“把青苗法交给商人若实施得当对百姓和朝廷来说都是好处多多。朝廷脱离了青苗法后,虽然收入不如自己来执行的多,但青苗钱终究是笔额外收入,惠民和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青苗法的本意之一便是遏制帝国普遍的高利贷。官府由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商人或是地主若是想再放高利贷就会面临官府的打击,而且官府大义上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只要百姓和商人之间能够公平交易,官府也乐得在交易中抽取手续费和税金,最主要的便是打压了利息高达六七成的高利贷,将其利息降低到一个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可以刺激农业生产的进行。”
王安石听后笑着说道:“改之真乃奇才也,某不及也!”
王静辉谦虚的说道:“介甫先生胸中自有大沟壑,岂是在下后辈小子所能及也?!不过在下在这里说说而已,其实青苗法在楚州试行的一年多里面,各种规范条例有很多,也不是几句话所能够概括的,等过段时间在下会整理出一份比较详细的条陈,一方面呈送圣上阅览,一方面还请介甫先生多多指教!”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据说他在主持变法初期面对朝廷内部还非常势大的保守派势力,一番辩论下来居然把参知政事之一的唐介给气死了。这固然有点夸大地成分。但王静辉便是借机在颍王赵顼地面前和他讨论青苗法,以压过老王一头。至少也要让老王开拓点思路,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一贯正确的形象。
这对于王静辉来说也是没有法子地事情,毕竟自己离颍王赵顼实在是太远,相互联系终究还是有些生疏了。再加上有王安石这个当代最出色的大师在赵顼身旁,这使得他在赵顼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不管英宗赵曙的身体状况是好是坏,颍王赵顼始终是王静辉心中一个重要地人物,赵顼肯定是大宋未来的继承人,如果在赵顼身上出了什么岔子,那损失可就大了。他必须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的形象,不过老王同志正好送上门来也正和他的心意。
老王是靠青苗法起家的,王静辉自然对此研究的通通透透,而且还有历史上熙宁变法关于青苗法危害的记述非常翔实,针对这些问题他苦思过很长时间才提出了自己的改良青苗法。并且都实施一年多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估计这次他们两个人来到驸马府找自己是老王的主意,不过这次老王算是撞在了枪口上,可能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当地地方,但对于王静辉来说可是“机会难得”,老王不知不觉中便当了会王静辉手中的棋子,这可让王静辉意外的很。
王静辉想了想说道:“在下改良青苗法固然是更有利于朝廷和百姓,不过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就拿楚州来说吧,无论是以前介甫先生曾经用过的青苗法还是在下现在试行的青苗法在楚州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王安石奇怪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楚州不适合青苗法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青苗法其中一个重要地职责便是在灾荒年间接济百姓尽快恢复生产,而楚州地理位置极好,一年到头儿风调雨顺,而且在大规模整修水利工程之后。除非百年难遇的旱涝灾害或是蝗灾外,基本上都威胁不到楚州的农业,所以青苗法在楚州发不出去多少。无奈之下在下在呈奏圣上之后才将兴国银行的青苗法业务普及到淮南两路和京东两路,倒是京东两路的效果要比淮南两路要强得多。在下估计青苗法在农业生产越是受自然限制的地区,越能够发挥更大地作用,比如陕西四路、秦凤、永兴等地,效果会更好。”
颍王赵顼点点头,说道:“以前改之你写给本王的信件,存在着诸多疑惑,现在经你一说便是清楚了许多,真是不虚此行!”
王静辉笑着说道:“颍王殿下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刚刚开始治理地方,以前也没有什么经验,比起介甫先生,在下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还望介甫先生今后多多指教!”相互吹捧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就是在宋朝的人际交往中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估计除了少数类似王雳那样眼睛长在头顶的读书人之外,都是要谦虚一下的,王静辉也不能免俗。
王静辉心中暗自叹到:“原来你也知道这个问题啊!怎么在原有的历史中就没有看你先整治吏治呢?!”
颍王赵顼说道:“商人重利,怎能放心的把这件国家大事交给商人来做呢?!”他刚说完,王安石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王静辉,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王静辉说道:“青苗法是‘惠民’的政策,这与免役法的性质和制定的初衷有着根本的区别,朝廷也不可能永远实行这种法案,它更像是一种在灾荒频发年间适用的临时法案,而非免役法那样的永久性法案。”
赵顼和王安石都点点头表示同意,王静辉又继续说道:“如果朝廷主持由地方官吏来具体实施青苗法的时候,在下便可以预见有两大弊处足以让青苗法变成‘害民法’!”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说道:“改之未免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了吧!”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王安石便是以青苗法为开端翘起熙宁变法大幕的,他对青苗法肯定是深思熟虑的,如果不能在他最为得意的青苗法上折服他,恐怕自己会被他轻看。王静辉笑着说道:“其一便是官吏上面的问题,这青苗法一旦下放到地方交由地方官吏来执行的时候,那青苗法便成为地方官吏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青苗法不仅可以使得百姓得利。而且也会使朝廷增加一笔多余地收入,所以谁地治地发放的青苗钱越多。谁地政绩也就越高。两位可以试想一下,要是碰到那黑心的官吏,恐怕连市集之上的摊贩都要在官吏的逼迫之下来贷这青苗钱了!如果更黑心点地官吏干脆便私自把青苗钱的利息再涨上两三分,顺便来贪污牟利。到时候百姓还不出青苗钱,那这些官吏便可以逼着百姓卖田甚至是卖儿卖女,这样青苗法便在他们的受中成为害民之法。”
王安石听后张张嘴,但没有说出话来,但旁边的赵顼却在催促他说第二条。王静辉看看王安石的样子,继续说道:“第二便是百姓了,百姓读书人不多,大都愚昧,他们借青苗钱并非是为了生产,而是迫于贫困家中无米用来应急。到时候连本钱都还不出来,官吏如狼似虎哪肯干休,这又变成了害民!不过最要命的还不止这些,朝廷财政紧张,要给百姓发青苗钱肯定需要动用常平仓,两位想想:如果百姓连本钱都还不出来,那遇到灾荒年间的时候百姓受灾,常平仓也因为青苗钱无法回收。那会是番什么景象?!”
颍王赵顼听王静辉在他面前一条一条的罗列以往青苗法要是全国推广的弊处,简直是面容惨淡,平心而论驸马所说的都有可能变成现实,而且黑心地官员官职越大,那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而王安石则是紧锁眉头,说道:“这终归是官吏的问题。朝廷也可以下放检察御史来绳纠百官!”
王静辉冷笑的说道:“介甫先生未任权知开封府的时候,曾大人为了试行免役法,也不是向圣上请了检察御史了吗?效果如何?!介甫先生应该比我清楚吧!”
王安石一想想他的前任权知开封府的曾公著所做的一切,便以明了所谓地检察御史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小小一个京畿路便已经是鸡飞狗跳的了,若是推行天下的话,估计所有的官员都去当检察御史也不够用。
王静辉说道:“所以在下当初虽然得到李参和介甫先生曾经试行青苗法的原委后,但并没有采用和先生一样的做法,便是因为我们今天做地事情将来是要在整个大宋来推广的,仅仅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想到其他地方的官吏能不能实行,毕竟我大宋官吏并不是都如包孝肃那样清正廉洁!思来想去,在下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来进一步改良青苗法,现在从实施的情况上来看还算是不错,不过各地的情况不同,还需要再有待观察!”
颍王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改之真是心思甚密,不过把青苗法转交给商人来执行终究是有些不可靠啊!”
王静辉笑着说道:“把青苗法交给商人若实施得当对百姓和朝廷来说都是好处多多。朝廷脱离了青苗法后,虽然收入不如自己来执行的多,但青苗钱终究是笔额外收入,惠民和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青苗法的本意之一便是遏制帝国普遍的高利贷。官府由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商人或是地主若是想再放高利贷就会面临官府的打击,而且官府大义上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只要百姓和商人之间能够公平交易,官府也乐得在交易中抽取手续费和税金,最主要的便是打压了利息高达六七成的高利贷,将其利息降低到一个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可以刺激农业生产的进行。”
王安石听后笑着说道:“改之真乃奇才也,某不及也!”
王静辉谦虚的说道:“介甫先生胸中自有大沟壑,岂是在下后辈小子所能及也?!不过在下在这里说说而已,其实青苗法在楚州试行的一年多里面,各种规范条例有很多,也不是几句话所能够概括的,等过段时间在下会整理出一份比较详细的条陈,一方面呈送圣上阅览,一方面还请介甫先生多多指教!”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据说他在主持变法初期面对朝廷内部还非常势大的保守派势力,一番辩论下来居然把参知政事之一的唐介给气死了。这固然有点夸大地成分。但王静辉便是借机在颍王赵顼地面前和他讨论青苗法,以压过老王一头。至少也要让老王开拓点思路,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一贯正确的形象。
这对于王静辉来说也是没有法子地事情,毕竟自己离颍王赵顼实在是太远,相互联系终究还是有些生疏了。再加上有王安石这个当代最出色的大师在赵顼身旁,这使得他在赵顼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不管英宗赵曙的身体状况是好是坏,颍王赵顼始终是王静辉心中一个重要地人物,赵顼肯定是大宋未来的继承人,如果在赵顼身上出了什么岔子,那损失可就大了。他必须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的形象,不过老王同志正好送上门来也正和他的心意。
老王是靠青苗法起家的,王静辉自然对此研究的通通透透,而且还有历史上熙宁变法关于青苗法危害的记述非常翔实,针对这些问题他苦思过很长时间才提出了自己的改良青苗法。并且都实施一年多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估计这次他们两个人来到驸马府找自己是老王的主意,不过这次老王算是撞在了枪口上,可能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当地地方,但对于王静辉来说可是“机会难得”,老王不知不觉中便当了会王静辉手中的棋子,这可让王静辉意外的很。
王静辉想了想说道:“在下改良青苗法固然是更有利于朝廷和百姓,不过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就拿楚州来说吧,无论是以前介甫先生曾经用过的青苗法还是在下现在试行的青苗法在楚州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王安石奇怪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楚州不适合青苗法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青苗法其中一个重要地职责便是在灾荒年间接济百姓尽快恢复生产,而楚州地理位置极好,一年到头儿风调雨顺,而且在大规模整修水利工程之后。除非百年难遇的旱涝灾害或是蝗灾外,基本上都威胁不到楚州的农业,所以青苗法在楚州发不出去多少。无奈之下在下在呈奏圣上之后才将兴国银行的青苗法业务普及到淮南两路和京东两路,倒是京东两路的效果要比淮南两路要强得多。在下估计青苗法在农业生产越是受自然限制的地区,越能够发挥更大地作用,比如陕西四路、秦凤、永兴等地,效果会更好。”
颍王赵顼点点头,说道:“以前改之你写给本王的信件,存在着诸多疑惑,现在经你一说便是清楚了许多,真是不虚此行!”
王静辉笑着说道:“颍王殿下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刚刚开始治理地方,以前也没有什么经验,比起介甫先生,在下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还望介甫先生今后多多指教!”相互吹捧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就是在宋朝的人际交往中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估计除了少数类似王雳那样眼睛长在头顶的读书人之外,都是要谦虚一下的,王静辉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