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黄十三家占领了绵州以后,这些“土暴子”匪兵的改造排上了日程。川东北连年匪患和兵火,百姓要么为匪,要么被杀,要么远逃,早已无人耕种,而这些当了土暴子匪徒的家伙,不管以前是不是良民百姓被裹挟进匪帮的,都不是短期内可以改造的,甭指望他们还能老老实实垦荒种地。
当然,按照公主的计划,这些匪徒也不无用处,既然不能杀掉,那就让这帮家伙去祸害吕宋吧。公主的第一期计划就是让两万“土暴子”转行,以海盗的身份,和本来就是海盗的郑家水师配合行动,攻取吕宋的部分地区,在那里站住脚。当然,能攻下马尼拉最好,要是攻不下,那就先把碧瑶拿下来。至于第二期计划,假如张献忠能够接受公主的方案——放弃四川转而称王吕宋,那就让张献忠自己去攻取马尼拉吧,大不了多卖一点武器给他。
在张献忠重兵进攻成都之时,曾英率领水师收复了夔州。夔州自此之后就成了一个繁忙的物质和兵员转运中心。十二月中旬,武大定率领二万“土暴子”在夔州分批登船,直接运至台湾,再由台湾向吕宋进军。
按说,在春节之前,应该是回家团聚过年,可是崇祯17年的春节,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定无法过一个安稳的春节。除了武大定的二万“土暴子”以外,左良玉的一万五千军垦兵和四万垦荒退伍兵也必须赶在播种季节到达台湾,加上黄得功、高杰、和刘良佐、刘泽清的军垦兵,总计有十万之数,都得赶在春节前出发,播种前要筑营,要开垦,时间的确很紧。而在台湾买了土地的民间人士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或是自己耕种或是包租给别人,同样为了赶上季节,所以成千上万的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年前出发,从各地奔赴台湾。因此,崇祯17年的十二月开始,基本上所有的船都在干同一件事,就是运送人员物质去台湾。长江上也显得格外忙碌,一船船的人从长江沿岸将人员运送到松江,然后在松江登上去台湾的海船。
至于福建沿岸的港口,则汇集了各地翻山越岭赶来港口搭船的开拓者,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怀着梦想拖家带口搭船前去开拓台湾的。涌到福建搭船的至少有三十万之众,而从松江、广东登船前往台湾的则不下十五万。这么多人在同一时间段要乘船赶赴台湾,大明的船运运力显然是吃不消的。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倒卖船票的黄牛党,除此而外,超载的现象十分盛行,导致发生了多起恶性翻船事故。
面对始料未及的春运高峰,崇祯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有点后悔预售的土地太多了一点。没想到民众购买台湾的土地这么踊跃,一下子就卖出去三百六十多万亩土地,就算一个壮年劳力,也不过种十亩地,可他们带的老幼妇孺只能是打个帮手,这么算来,连安家、开垦带耕种,平均一个人耕种四五亩地了不得了,这一算,好家伙,得八九十万人才能对付得下来啊。
后世让人挠头的春运问题,居然在大明提前爆发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为了春运的安全,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临时发布了《水上交通管理条例》,禁止采用危船载客,禁止河船用作海船载客,禁止超载。当然为了执行条例,又不得不临时找了一些水上交通协管员。虽然如此,这只能稍稍改善春运的秩序,并不能解决春运紧张的问题,超载的问题更是无法杜绝。崇祯十七年的问题太多了,春运紧张,这个在21世纪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崇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摇摇头,听天由命。
《明报》关于春运紧张的报道连编累牍,抨击黑船家超载,痛斥黄牛党,舆论的效果也不能说没有,但是收效甚微。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也就是大西国大顺元年的春节,在大西国的都城重庆,春节的气氛也甚是浓郁。
张献忠当了大西王之后,每日里都要听报,左丞相汪兆龄和右丞相严锡命轮番给他读《明报》、《大公报》,并且讲解报章的内容,就像《凤凰卫视》的读报节目一样。
张献忠自从进攻成都受伤,养了一个多月伤,总算痊愈了,但自此之后患上了腰痛的毛病,尤其怕冷。故此屋内烧了四个火炉,屋内有了暖洋洋的感觉。十一月底大西建国以来,国家大事真是太让人操心了!还好,总算招揽了一些人才。张献忠对政务琐事厌烦不已,干脆把政务一古脑交给左丞相汪兆龄和右丞相严锡命。
严锡命这天正跟张献忠读报,《明报》关于春运挤爆船的报道,让张献忠觉得荒谬不已。张献忠喊了起来:
“停一停,停一停,严爱卿,你说这些人是不是有病啊,一艘只能坐50人的船结果塞了100多人,不出事才怪呢!那个台湾不过是一个荒岛,朕就想不通,怎么就有这么多人跑过去!”
严锡命名利心极重,否则大明的官员对于出任匪贼的丞相避之犹恐不及,岂能象严锡命这样为张献忠卖命。不过,严大人最近跟大明那边的人有所接触,对方声言如果严锡命能够帮助说服张献忠接受大明提出的一个计划,大明将会为他叙功。回头一想,说不定这个计划对于张献忠也是难得的良策,也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可是张献忠喜怒难测,万一触犯了他的忌讳,那说不定脑袋都得搬家,所以严锡命可不敢造次。不过读报的时候,倒是可以夹杂一点私活,因此说道:
“大王,那台湾固然是不毛之地,不过中原这边连年征战,百姓欲安居乐业而不得,一不小心连命都没有了,所以微臣以为,这些百姓也好,大户也好,都存了个心思,把那台湾当作了世外桃源,想的是躲到台湾之后,就可以远离兵火,哪怕苦一点,过几年苦日子,熬一熬,说不定苦尽甘来,总比在中原死在战乱之下好一些。这是微臣的推测,不知对也不对。”
张献忠一想也是有理,自己这次受伤,之后虽然宣布建国,但是战事一直不利,先是夔州被明将曾英夺去,攻取遵义也无功而返,还伤了张可望。最近遂宁和自贡闹起了“还乡团”,开掘的井盐流失严重。而明军的火器越来越厉害,甚至“还乡团”都有了恐怖的火器。这些日子真是让人头痛,自己的强国梦究竟什么时候实现,或者说能不能实现,嗯,好像有点渺茫。
当然,作为手握生杀大权的雄主,张献忠不会表露出来自己的心思,当下笑了一笑,道:
“严爱卿是文人,这样想自然也有你的道理。不过孤以为,内中也必有一些要钱不要命的人是冲着台湾的金矿去的,你上次不是讲那个什么金瓜石金矿卖了八百万两银子吗!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依孤看,定有不少人是想到台湾大发其财的。”
严锡命频频点头,赶紧大拍马屁,施展起见风使舵的功夫:
“大王此言,一语道破人心。普通的百姓,都是趋利避害之辈,《明报》又把台湾吹得天花乱坠,忽悠得老百姓以为台湾到处都是黄金,个个都想去台湾淘金。哪怕挤破头也要挤上船,生怕去的晚了,让别人多捡了金子,那就忒也划不来了。”
张献忠闻言大笑,指着严锡命说道:
“你这个严锡命,哪有那么夸张!不过发财的梦想人人都有,连‘摇黄十三家’那帮上不了台面的家伙也要去台湾,指望到台湾去抱金元宝,真是可笑得很。”
张献忠虽然没把“摇黄十三家”放在眼里,以前的“摇黄十三家”对自己礼敬有加,现在换了头领,这帮不长眼的东西公然敢与大西的大军对抗,仗着山川险峻和人马众多,拒不合作。而自己还没有腾出手来,一时还真不好将他们怎么样,这个时候“摇黄十三家”几万人跑去台湾,正好把他们赶远一点。
当然,按照公主的计划,这些匪徒也不无用处,既然不能杀掉,那就让这帮家伙去祸害吕宋吧。公主的第一期计划就是让两万“土暴子”转行,以海盗的身份,和本来就是海盗的郑家水师配合行动,攻取吕宋的部分地区,在那里站住脚。当然,能攻下马尼拉最好,要是攻不下,那就先把碧瑶拿下来。至于第二期计划,假如张献忠能够接受公主的方案——放弃四川转而称王吕宋,那就让张献忠自己去攻取马尼拉吧,大不了多卖一点武器给他。
在张献忠重兵进攻成都之时,曾英率领水师收复了夔州。夔州自此之后就成了一个繁忙的物质和兵员转运中心。十二月中旬,武大定率领二万“土暴子”在夔州分批登船,直接运至台湾,再由台湾向吕宋进军。
按说,在春节之前,应该是回家团聚过年,可是崇祯17年的春节,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定无法过一个安稳的春节。除了武大定的二万“土暴子”以外,左良玉的一万五千军垦兵和四万垦荒退伍兵也必须赶在播种季节到达台湾,加上黄得功、高杰、和刘良佐、刘泽清的军垦兵,总计有十万之数,都得赶在春节前出发,播种前要筑营,要开垦,时间的确很紧。而在台湾买了土地的民间人士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或是自己耕种或是包租给别人,同样为了赶上季节,所以成千上万的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年前出发,从各地奔赴台湾。因此,崇祯17年的十二月开始,基本上所有的船都在干同一件事,就是运送人员物质去台湾。长江上也显得格外忙碌,一船船的人从长江沿岸将人员运送到松江,然后在松江登上去台湾的海船。
至于福建沿岸的港口,则汇集了各地翻山越岭赶来港口搭船的开拓者,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怀着梦想拖家带口搭船前去开拓台湾的。涌到福建搭船的至少有三十万之众,而从松江、广东登船前往台湾的则不下十五万。这么多人在同一时间段要乘船赶赴台湾,大明的船运运力显然是吃不消的。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倒卖船票的黄牛党,除此而外,超载的现象十分盛行,导致发生了多起恶性翻船事故。
面对始料未及的春运高峰,崇祯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有点后悔预售的土地太多了一点。没想到民众购买台湾的土地这么踊跃,一下子就卖出去三百六十多万亩土地,就算一个壮年劳力,也不过种十亩地,可他们带的老幼妇孺只能是打个帮手,这么算来,连安家、开垦带耕种,平均一个人耕种四五亩地了不得了,这一算,好家伙,得八九十万人才能对付得下来啊。
后世让人挠头的春运问题,居然在大明提前爆发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为了春运的安全,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临时发布了《水上交通管理条例》,禁止采用危船载客,禁止河船用作海船载客,禁止超载。当然为了执行条例,又不得不临时找了一些水上交通协管员。虽然如此,这只能稍稍改善春运的秩序,并不能解决春运紧张的问题,超载的问题更是无法杜绝。崇祯十七年的问题太多了,春运紧张,这个在21世纪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崇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摇摇头,听天由命。
《明报》关于春运紧张的报道连编累牍,抨击黑船家超载,痛斥黄牛党,舆论的效果也不能说没有,但是收效甚微。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也就是大西国大顺元年的春节,在大西国的都城重庆,春节的气氛也甚是浓郁。
张献忠当了大西王之后,每日里都要听报,左丞相汪兆龄和右丞相严锡命轮番给他读《明报》、《大公报》,并且讲解报章的内容,就像《凤凰卫视》的读报节目一样。
张献忠自从进攻成都受伤,养了一个多月伤,总算痊愈了,但自此之后患上了腰痛的毛病,尤其怕冷。故此屋内烧了四个火炉,屋内有了暖洋洋的感觉。十一月底大西建国以来,国家大事真是太让人操心了!还好,总算招揽了一些人才。张献忠对政务琐事厌烦不已,干脆把政务一古脑交给左丞相汪兆龄和右丞相严锡命。
严锡命这天正跟张献忠读报,《明报》关于春运挤爆船的报道,让张献忠觉得荒谬不已。张献忠喊了起来:
“停一停,停一停,严爱卿,你说这些人是不是有病啊,一艘只能坐50人的船结果塞了100多人,不出事才怪呢!那个台湾不过是一个荒岛,朕就想不通,怎么就有这么多人跑过去!”
严锡命名利心极重,否则大明的官员对于出任匪贼的丞相避之犹恐不及,岂能象严锡命这样为张献忠卖命。不过,严大人最近跟大明那边的人有所接触,对方声言如果严锡命能够帮助说服张献忠接受大明提出的一个计划,大明将会为他叙功。回头一想,说不定这个计划对于张献忠也是难得的良策,也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可是张献忠喜怒难测,万一触犯了他的忌讳,那说不定脑袋都得搬家,所以严锡命可不敢造次。不过读报的时候,倒是可以夹杂一点私活,因此说道:
“大王,那台湾固然是不毛之地,不过中原这边连年征战,百姓欲安居乐业而不得,一不小心连命都没有了,所以微臣以为,这些百姓也好,大户也好,都存了个心思,把那台湾当作了世外桃源,想的是躲到台湾之后,就可以远离兵火,哪怕苦一点,过几年苦日子,熬一熬,说不定苦尽甘来,总比在中原死在战乱之下好一些。这是微臣的推测,不知对也不对。”
张献忠一想也是有理,自己这次受伤,之后虽然宣布建国,但是战事一直不利,先是夔州被明将曾英夺去,攻取遵义也无功而返,还伤了张可望。最近遂宁和自贡闹起了“还乡团”,开掘的井盐流失严重。而明军的火器越来越厉害,甚至“还乡团”都有了恐怖的火器。这些日子真是让人头痛,自己的强国梦究竟什么时候实现,或者说能不能实现,嗯,好像有点渺茫。
当然,作为手握生杀大权的雄主,张献忠不会表露出来自己的心思,当下笑了一笑,道:
“严爱卿是文人,这样想自然也有你的道理。不过孤以为,内中也必有一些要钱不要命的人是冲着台湾的金矿去的,你上次不是讲那个什么金瓜石金矿卖了八百万两银子吗!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依孤看,定有不少人是想到台湾大发其财的。”
严锡命频频点头,赶紧大拍马屁,施展起见风使舵的功夫:
“大王此言,一语道破人心。普通的百姓,都是趋利避害之辈,《明报》又把台湾吹得天花乱坠,忽悠得老百姓以为台湾到处都是黄金,个个都想去台湾淘金。哪怕挤破头也要挤上船,生怕去的晚了,让别人多捡了金子,那就忒也划不来了。”
张献忠闻言大笑,指着严锡命说道:
“你这个严锡命,哪有那么夸张!不过发财的梦想人人都有,连‘摇黄十三家’那帮上不了台面的家伙也要去台湾,指望到台湾去抱金元宝,真是可笑得很。”
张献忠虽然没把“摇黄十三家”放在眼里,以前的“摇黄十三家”对自己礼敬有加,现在换了头领,这帮不长眼的东西公然敢与大西的大军对抗,仗着山川险峻和人马众多,拒不合作。而自己还没有腾出手来,一时还真不好将他们怎么样,这个时候“摇黄十三家”几万人跑去台湾,正好把他们赶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