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哎呦,哎呦呦。”进门之前在还站在院里小圆桌子前门高谈阔论,一脸慷慨激昂的陈仲甫突然爆发出了一连串的语气词,叫旁边亚东图书馆的馆长汪孟邹不禁咋舌——这个陈仲甫怎么现学现卖啊,他之前才说过,现在就被陈仲甫学去了。
裕溪龄看到发出声音的人把腰一歪,越过了石头圆桌,又高抬了脚,迈过了石墩子凳,直冲她而来,就算见过了许多人也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识地往陈延年的方向一瞥,陈延年却一副没眼看的样子。
“溪龄啊,上次见你还是十几年前呢,那时候才那么大点,现在都长这么大了?”陈仲甫快步走到了裕溪龄面前,双手覆上了她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好像多年没见的老友似的。
面对裕溪龄的迟疑,陈仲甫一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还提醒了一句:“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记得吗?”
这么一提醒,裕溪龄就更不知道面前这位是谁了,抱过她的人多得是,中国的外国的哪里都有,年纪小的和年纪长的也都有,有些已经驾鹤西去了,有些尚游戏人间,范围这么大,谁能记得住啊?她现在不到二十岁,十一年前也是十几年前,十九年前也是十几年前。
“哦,这位是陈仲甫先生。”汪孟邹实在看不下去了,哪有这么介绍自己叫别人猜的啊,看把人家孩子搞得,都不会说话了。
“仲甫先生?”听到了名字之后裕溪龄才知道这个冲过来的男人到底是谁,也终于知道了他说的十几年前抱过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他十几年前来上海参加爱国协会的时候,可不就抱过她嘛。
陈仲甫显然是很喜欢裕溪龄的,小时候就觉得她机灵可爱,行事大方得体,还很懂事,后来他东奔西走,与裕溪龄断了联系,后来听说她一直在震旦公学读书,而且读的还是数学这一科,成绩还不错,还想着借去拜访马相伯的机会去看看这个小姑娘,没想到今日她自己来了。
他不仅借汪孟邹的面子,将过刊全数没费送给了裕溪龄,还将裕溪龄留下吃了个饭,就算裕溪龄百般拒绝,陈仲甫还是一意孤行,强将裕溪龄留了下来。而且还特许她上桌吃饭,与他探讨《新青年》的读后感。
说是探讨,其实也不过是陈仲甫的个人秀场,他全程与裕溪龄讲授他的思想,作为刚刚开蒙的新青年,裕溪龄也确实需要一个导师来带领她,可坐在一边摸摸吃菜的陈延年却直想把耳朵堵起来。
“溪龄啊,我给你圈几篇,你着重看这几篇的内容,其余文章的重要性排在这几篇之后。”吃到一半,陈仲甫突然站起来,到屋里找了些红色的燃料,给几本过刊的目录做了朱批。
“啊,好。”裕溪龄受宠若惊,可陈仲甫又是她的长辈,实在没办法拒绝,只能虚心应下。
“这次新文化的推行,多在文科与经济商科学生中活跃,你们震旦公学的理科中,有没有比较大的波动啊?”
“他们大多醉心于研究,波动不如文科,我问了我文科中的同学,他们说文科那边几乎人人传阅《新青年》。”再瞧她没有过刊,还需要跑来《新青年》编辑部讨要的样子就知道,《新青年》在理科学生之中,似乎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陈仲甫默默然,又夹了口菜吃,一脸的思绪,汪孟邹一看便知道这人绝对是在思索如何将新思想新文化传播到理科学生中去:“行了行了,一顿便饭,吃得如此凝重,快好好吃饭,别再问这问那了,你看溪龄都没好好吃饭,菜只才扒了两口。”
有了汪孟邹的解围,裕溪龄终于算是吃上了安生饭,临走时还用黄纸包了一摞书,抬回去累得够呛。
经过几日研读,裕溪龄归纳整理了许多问题,皆抄在随身的本子上,想找陈仲甫先生请教一番,却扑了个空,工人们告知裕溪龄,陈仲甫带着汪孟邹去了北京,估计是为《新青年》招商引资。
幸好期末的成绩已经公布,这次裕溪龄的代数成绩出奇的好,加之其他科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第一名的宝冠到底还是落在了她身上,就算之前柳文耀想要小小的刁难他一番,现在也必须将名额交予她了。
柳文耀有些郁郁寡欢,让裕溪龄去北京的话,那她以后就绝对是要去法国的了,现在没拦住,以后更拦不住,但他又没办法,这么多的学生中,裕溪龄确实成绩最好,难道要因为她是女生所以就不让她去吗?柳眉也是女生,他还让柳眉上学呢。
裕溪龄学习的时候认真刻苦,可放了假就谁也不能叫她好好学习了,天天陪着柳眉与不同家的公子小姐宴会。公子们都西装革履,小姐们穿着西式的小裙子,有些还用上了上海滩新晋品牌的口脂。
裕溪龄生得漂亮,圆脸杏眼,体态优美,往那一站就有人走上来与她谈天说地。这些公子们不乏有留洋归来的人物,没出国留洋的人也都是在顶尖的学堂里上过学,思想都不至于迂腐,裕溪龄与他们都能搭得上话。
“你们也知道德先生与赛先生?”
“是啊,《新青年》在我们学校很火,大家都很喜欢看。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太关注德先生了,赛先生在国内还不是很盛行。”
裕溪龄明白那人的意思,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现在民主运动在国内四处点燃,就连少爷公子哥们都喜欢这样的读本,他们的思想境界良莠不齐,但表达的想法却一致,其他阶层的人应该也能看到或听到类似的声音。
裕溪龄看到发出声音的人把腰一歪,越过了石头圆桌,又高抬了脚,迈过了石墩子凳,直冲她而来,就算见过了许多人也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识地往陈延年的方向一瞥,陈延年却一副没眼看的样子。
“溪龄啊,上次见你还是十几年前呢,那时候才那么大点,现在都长这么大了?”陈仲甫快步走到了裕溪龄面前,双手覆上了她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好像多年没见的老友似的。
面对裕溪龄的迟疑,陈仲甫一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还提醒了一句:“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记得吗?”
这么一提醒,裕溪龄就更不知道面前这位是谁了,抱过她的人多得是,中国的外国的哪里都有,年纪小的和年纪长的也都有,有些已经驾鹤西去了,有些尚游戏人间,范围这么大,谁能记得住啊?她现在不到二十岁,十一年前也是十几年前,十九年前也是十几年前。
“哦,这位是陈仲甫先生。”汪孟邹实在看不下去了,哪有这么介绍自己叫别人猜的啊,看把人家孩子搞得,都不会说话了。
“仲甫先生?”听到了名字之后裕溪龄才知道这个冲过来的男人到底是谁,也终于知道了他说的十几年前抱过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他十几年前来上海参加爱国协会的时候,可不就抱过她嘛。
陈仲甫显然是很喜欢裕溪龄的,小时候就觉得她机灵可爱,行事大方得体,还很懂事,后来他东奔西走,与裕溪龄断了联系,后来听说她一直在震旦公学读书,而且读的还是数学这一科,成绩还不错,还想着借去拜访马相伯的机会去看看这个小姑娘,没想到今日她自己来了。
他不仅借汪孟邹的面子,将过刊全数没费送给了裕溪龄,还将裕溪龄留下吃了个饭,就算裕溪龄百般拒绝,陈仲甫还是一意孤行,强将裕溪龄留了下来。而且还特许她上桌吃饭,与他探讨《新青年》的读后感。
说是探讨,其实也不过是陈仲甫的个人秀场,他全程与裕溪龄讲授他的思想,作为刚刚开蒙的新青年,裕溪龄也确实需要一个导师来带领她,可坐在一边摸摸吃菜的陈延年却直想把耳朵堵起来。
“溪龄啊,我给你圈几篇,你着重看这几篇的内容,其余文章的重要性排在这几篇之后。”吃到一半,陈仲甫突然站起来,到屋里找了些红色的燃料,给几本过刊的目录做了朱批。
“啊,好。”裕溪龄受宠若惊,可陈仲甫又是她的长辈,实在没办法拒绝,只能虚心应下。
“这次新文化的推行,多在文科与经济商科学生中活跃,你们震旦公学的理科中,有没有比较大的波动啊?”
“他们大多醉心于研究,波动不如文科,我问了我文科中的同学,他们说文科那边几乎人人传阅《新青年》。”再瞧她没有过刊,还需要跑来《新青年》编辑部讨要的样子就知道,《新青年》在理科学生之中,似乎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陈仲甫默默然,又夹了口菜吃,一脸的思绪,汪孟邹一看便知道这人绝对是在思索如何将新思想新文化传播到理科学生中去:“行了行了,一顿便饭,吃得如此凝重,快好好吃饭,别再问这问那了,你看溪龄都没好好吃饭,菜只才扒了两口。”
有了汪孟邹的解围,裕溪龄终于算是吃上了安生饭,临走时还用黄纸包了一摞书,抬回去累得够呛。
经过几日研读,裕溪龄归纳整理了许多问题,皆抄在随身的本子上,想找陈仲甫先生请教一番,却扑了个空,工人们告知裕溪龄,陈仲甫带着汪孟邹去了北京,估计是为《新青年》招商引资。
幸好期末的成绩已经公布,这次裕溪龄的代数成绩出奇的好,加之其他科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第一名的宝冠到底还是落在了她身上,就算之前柳文耀想要小小的刁难他一番,现在也必须将名额交予她了。
柳文耀有些郁郁寡欢,让裕溪龄去北京的话,那她以后就绝对是要去法国的了,现在没拦住,以后更拦不住,但他又没办法,这么多的学生中,裕溪龄确实成绩最好,难道要因为她是女生所以就不让她去吗?柳眉也是女生,他还让柳眉上学呢。
裕溪龄学习的时候认真刻苦,可放了假就谁也不能叫她好好学习了,天天陪着柳眉与不同家的公子小姐宴会。公子们都西装革履,小姐们穿着西式的小裙子,有些还用上了上海滩新晋品牌的口脂。
裕溪龄生得漂亮,圆脸杏眼,体态优美,往那一站就有人走上来与她谈天说地。这些公子们不乏有留洋归来的人物,没出国留洋的人也都是在顶尖的学堂里上过学,思想都不至于迂腐,裕溪龄与他们都能搭得上话。
“你们也知道德先生与赛先生?”
“是啊,《新青年》在我们学校很火,大家都很喜欢看。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太关注德先生了,赛先生在国内还不是很盛行。”
裕溪龄明白那人的意思,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现在民主运动在国内四处点燃,就连少爷公子哥们都喜欢这样的读本,他们的思想境界良莠不齐,但表达的想法却一致,其他阶层的人应该也能看到或听到类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