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中央电视台、香港tvb电视台首度联袂打造了以吉利发展历程为原型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岁月风云》大陆首播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
在国内的汽车史上,这算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另外的即使是现在已经在国际上打开局面的江氏汽车,也没能够专门为此拍一部电视剧。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江风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否则,以江氏财团现在的资源,这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江风对于造出了吉利车的李书福,还是深表敬意的,这位民营老板不过四十四岁,他在造汽车的时候,可以说条件都不成熟,只有一亿元左右的自有资金,没有任何汽车业的经验和积累,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支持,但就是这么一个门外莽汉最终撬开了死死关闭着的铁门。
大概是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这部电视剧首映仪式的时候,特意邀请了很多知名人士参加。也循例给江风发去了邀请,只是他本人也没有想到江风居然真的来了。
江风的出现还是让众人引起了骚动,李书福特意跑出来迎接他。
江风对《岁月风云》的全球首播表示了祝贺,并且送上了自己的礼物,李书福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同时也有些感慨。
对于一个成功者,人们在事后可以整理出一大堆他能够取得成功的理由,譬如对李书福,就有人总结出了他成功的三大根源:执着能坚持,政府公关能力强,能抓住产业周期。并且。针对这三点,还有人写出了一大堆论文似的东西,并且堂而皇之的发表在各自媒体上。
但在江风看来,这些都是他妈的扯淡,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啊?
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豪赌基因的人,他对江风说道:“小时候我赌过钱,比方说赢了一块钱,全放下,变四块了,全放下。变八块了,再全放下,变十六块。有些人赢了一块钱,就收回五毛,他赢的钱明显比我少得多。但我这种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一分也不剩。”
就如同他自己描述的,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李书福每次都把他赚的钱全放下,赌到一个行业里。
最初他靠给别人拍照赚了点儿钱,一年后就去开了一家照相馆,再去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办了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两年后他索性办起了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冰箱厂竟然还是很赚钱,他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八十年代末的宏观调控,政治气氛空前紧张,私营经济遭遇寒流,一些业主纷纷把工厂上缴给了集体。李书福一紧张,也把车间、库存、土地连同工厂的存折都交了出去,他带了上千万元的现金跑到燕山大学去进修了。
躲过了一阵风头后,李书福又回到台州继续搞活计。
一九九三年。他决心要造摩托车。
当时沿海农村已经富裕起来,摩托车不仅成为年轻人追逐时髦的标志,还是货物短途运输最好的工具。虽然李书福一点也没有做摩托车的经验,不过,他天生就是绕开红灯走的天才。没有技术。就四处挖人,没有图纸,就拆了别人的车子依葫芦画瓢。
最要紧的是没有许可证,他跑到首都机械部的摩托车管理处,问人家说他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这里批的?
被问的官员反问他,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不?
李书福回答说报纸上登过。
官员顿时就笑了。说看见了不就行了嘛,你还来干什么呢?
不过这事情还是没有难住李书福,他很快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花钱买了一张许可证,正好当时台湾的光阳公司刚刚生产出一款踏板式摩托车,很受女性骑士的欢迎,李书福当即把它引了进来,成了大陆第一家生产该款摩托车的厂家。
吉利摩托车的成功,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大概是收到了香港回归的刺激,他突发奇想,宣布要造汽车。
当时中国的汽车产业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暴利可期,布局已成。”
在国内的汽车史上,这算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另外的即使是现在已经在国际上打开局面的江氏汽车,也没能够专门为此拍一部电视剧。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江风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否则,以江氏财团现在的资源,这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江风对于造出了吉利车的李书福,还是深表敬意的,这位民营老板不过四十四岁,他在造汽车的时候,可以说条件都不成熟,只有一亿元左右的自有资金,没有任何汽车业的经验和积累,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支持,但就是这么一个门外莽汉最终撬开了死死关闭着的铁门。
大概是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这部电视剧首映仪式的时候,特意邀请了很多知名人士参加。也循例给江风发去了邀请,只是他本人也没有想到江风居然真的来了。
江风的出现还是让众人引起了骚动,李书福特意跑出来迎接他。
江风对《岁月风云》的全球首播表示了祝贺,并且送上了自己的礼物,李书福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同时也有些感慨。
对于一个成功者,人们在事后可以整理出一大堆他能够取得成功的理由,譬如对李书福,就有人总结出了他成功的三大根源:执着能坚持,政府公关能力强,能抓住产业周期。并且。针对这三点,还有人写出了一大堆论文似的东西,并且堂而皇之的发表在各自媒体上。
但在江风看来,这些都是他妈的扯淡,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啊?
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豪赌基因的人,他对江风说道:“小时候我赌过钱,比方说赢了一块钱,全放下,变四块了,全放下。变八块了,再全放下,变十六块。有些人赢了一块钱,就收回五毛,他赢的钱明显比我少得多。但我这种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一分也不剩。”
就如同他自己描述的,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李书福每次都把他赚的钱全放下,赌到一个行业里。
最初他靠给别人拍照赚了点儿钱,一年后就去开了一家照相馆,再去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办了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两年后他索性办起了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冰箱厂竟然还是很赚钱,他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八十年代末的宏观调控,政治气氛空前紧张,私营经济遭遇寒流,一些业主纷纷把工厂上缴给了集体。李书福一紧张,也把车间、库存、土地连同工厂的存折都交了出去,他带了上千万元的现金跑到燕山大学去进修了。
躲过了一阵风头后,李书福又回到台州继续搞活计。
一九九三年。他决心要造摩托车。
当时沿海农村已经富裕起来,摩托车不仅成为年轻人追逐时髦的标志,还是货物短途运输最好的工具。虽然李书福一点也没有做摩托车的经验,不过,他天生就是绕开红灯走的天才。没有技术。就四处挖人,没有图纸,就拆了别人的车子依葫芦画瓢。
最要紧的是没有许可证,他跑到首都机械部的摩托车管理处,问人家说他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这里批的?
被问的官员反问他,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不?
李书福回答说报纸上登过。
官员顿时就笑了。说看见了不就行了嘛,你还来干什么呢?
不过这事情还是没有难住李书福,他很快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花钱买了一张许可证,正好当时台湾的光阳公司刚刚生产出一款踏板式摩托车,很受女性骑士的欢迎,李书福当即把它引了进来,成了大陆第一家生产该款摩托车的厂家。
吉利摩托车的成功,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大概是收到了香港回归的刺激,他突发奇想,宣布要造汽车。
当时中国的汽车产业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暴利可期,布局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