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曰,新科状元叶行远,公忠体国,不避艰险,其志可表。●⌒,朕心甚慰,遂其志,着吏部斟酌授官。然其行不可不彰,故仍按旧例,先授翰林院修撰,其后转迁可也”
皇帝的诏书完全符合规矩,并非是出于己意的中旨,而是堂堂正正经过了司礼监、内阁和六科。叶行远的上书一到,便是留在内阁的四位大学士也知道无法批驳。叶行远既然敢如此行事,那该给的风光不可能不给。
大获全胜。叶行远淡然而立,听到诏书内容的时候,深自感到与隆平帝已经有了一份默契。
现在诸位内阁大学士灰头土脸,而且最终没能挡住他进翰林院转一圈,虽然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叶行远出京。但是自请戍边,与被阴着赶出京城,这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叶行远上书煌煌万言,岂是核心就是一个意思我主动请求去最边疆最苦的流放之地当官,你们就不用赶我啦!
这也是当他得知李夫人帮他谋到了琼关县之后的灵机一动。在另一个世界,叶行远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曾经援藏三年,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级别还是得到了破格提拔。不过后来他专心学术而非仕途,这才成了大学里最年轻的正教授。
在轩辕世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官员援边”之类的说法,但道理是相通的。没有人愿意去危险、贫穷的地方,而作为光鲜的状元郎,更是有挑肥拣瘦的权利。然而你主动表示要去,这就是高风亮节,朝廷无论如何不能驳你,还得高调的为你表彰。
当然在别人看来,无论是先授翰林院修撰,还是品级的提高,这些都比较虚。要是一辈子被压在边疆回不来,或者干脆埋骨他乡。这种东西再多也没用。
所以正常人都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谁知道叶行远完全不走寻常路!
“他真的不怕回不来?”宇文经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并非不知人间疾苦的年轻书生,而是曾游学天下的真儒。如今边疆之地都不太平。动辄就有生命之危,叶行远不会怀着侥幸心理,认为内阁在被他打脸之后,还会给他安排一个安逸的地方吧?
南方诸土司之地,要是与他们勾结沆瀣一气。或许能过上安生日子,但也意味着别想再回到中原权力核心。至于西面和北面,战事频频,妖族、蛮族打草谷,流寇抢粮攻击县城,在那儿当官就像是坐在一个火山口上。
宇文经毫不怀疑,虽然诸位阁老未必有准备,但一定会给叶行远找一个适当的职位,让他可以好好“享受”,以作回报。
“是了。此人无论省试会试,都是在乱世之中取势之人,如今虽然是真刀真枪,他还真未必怕了。我们统统低估了他的胆色,这才有此之失。”宇文经叹息一声,觉得叶行远真是智勇兼备,可惜偏偏走了邪路,成了圣人文教最大的威胁。
故而虽然他心中隐隐佩服叶行远之志,但还是狠下心肠,迅速调整心情。琢磨着如何将此人不动声色的压制在边关。
只要叶行远身老边疆,几年几十年之后,京中谁还会记得这个惊才绝艳的少年?
“你既然不怕死,那就让你求仁得仁!”宇文经咬紧牙关。进一步去打探消息,勾连诸位阁老不提。
五位阁臣之中最没面子的就是沈孝,其余几人终究没有出面。沈孝刚刚才出言训斥过叶行远,这时候看了他的上书,又得了圣旨,不得不换了副面孔。干巴巴的勉励几句。
总算沈孝城府甚深,不至于当场发作,但心中窝火,自不待言,更恨其余几位阁臣上墙抽梯,让他没个下台。
既然状元照旧授了修撰,榜眼探花也算是沾光,没有必要再去外地任职。仍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吏部也乐得收回两个肥缺。
文虚怀为叶行远铿锵文字所感,心中热血澎湃,也想要一样自请戍边。但念及家中长辈,终究还是哑了口,只闷闷的受了翰林职位,并无太多的欢喜。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包括陈简在内,另有数人选为庶吉士,其余诸人各自授官,或入六部,或放外地,便不赘述。
琼关县的缺仍然留着,叶行远心中有数,也不着急。便先受了修撰,与诸位新翰林一起,同往翰林院接受清气灌顶,顺便获取神通。
叶行远大约打个转就得回来重新任职,但他已经心满意足,翰林修撰的神通不知能否保留。但清气灌顶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初他选择想走地方路线,最可惜就是觉得丧失了这个机会。
现在鱼与熊掌兼得,岂能不喜?
皇帝的诏书完全符合规矩,并非是出于己意的中旨,而是堂堂正正经过了司礼监、内阁和六科。叶行远的上书一到,便是留在内阁的四位大学士也知道无法批驳。叶行远既然敢如此行事,那该给的风光不可能不给。
大获全胜。叶行远淡然而立,听到诏书内容的时候,深自感到与隆平帝已经有了一份默契。
现在诸位内阁大学士灰头土脸,而且最终没能挡住他进翰林院转一圈,虽然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叶行远出京。但是自请戍边,与被阴着赶出京城,这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叶行远上书煌煌万言,岂是核心就是一个意思我主动请求去最边疆最苦的流放之地当官,你们就不用赶我啦!
这也是当他得知李夫人帮他谋到了琼关县之后的灵机一动。在另一个世界,叶行远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曾经援藏三年,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级别还是得到了破格提拔。不过后来他专心学术而非仕途,这才成了大学里最年轻的正教授。
在轩辕世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官员援边”之类的说法,但道理是相通的。没有人愿意去危险、贫穷的地方,而作为光鲜的状元郎,更是有挑肥拣瘦的权利。然而你主动表示要去,这就是高风亮节,朝廷无论如何不能驳你,还得高调的为你表彰。
当然在别人看来,无论是先授翰林院修撰,还是品级的提高,这些都比较虚。要是一辈子被压在边疆回不来,或者干脆埋骨他乡。这种东西再多也没用。
所以正常人都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谁知道叶行远完全不走寻常路!
“他真的不怕回不来?”宇文经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并非不知人间疾苦的年轻书生,而是曾游学天下的真儒。如今边疆之地都不太平。动辄就有生命之危,叶行远不会怀着侥幸心理,认为内阁在被他打脸之后,还会给他安排一个安逸的地方吧?
南方诸土司之地,要是与他们勾结沆瀣一气。或许能过上安生日子,但也意味着别想再回到中原权力核心。至于西面和北面,战事频频,妖族、蛮族打草谷,流寇抢粮攻击县城,在那儿当官就像是坐在一个火山口上。
宇文经毫不怀疑,虽然诸位阁老未必有准备,但一定会给叶行远找一个适当的职位,让他可以好好“享受”,以作回报。
“是了。此人无论省试会试,都是在乱世之中取势之人,如今虽然是真刀真枪,他还真未必怕了。我们统统低估了他的胆色,这才有此之失。”宇文经叹息一声,觉得叶行远真是智勇兼备,可惜偏偏走了邪路,成了圣人文教最大的威胁。
故而虽然他心中隐隐佩服叶行远之志,但还是狠下心肠,迅速调整心情。琢磨着如何将此人不动声色的压制在边关。
只要叶行远身老边疆,几年几十年之后,京中谁还会记得这个惊才绝艳的少年?
“你既然不怕死,那就让你求仁得仁!”宇文经咬紧牙关。进一步去打探消息,勾连诸位阁老不提。
五位阁臣之中最没面子的就是沈孝,其余几人终究没有出面。沈孝刚刚才出言训斥过叶行远,这时候看了他的上书,又得了圣旨,不得不换了副面孔。干巴巴的勉励几句。
总算沈孝城府甚深,不至于当场发作,但心中窝火,自不待言,更恨其余几位阁臣上墙抽梯,让他没个下台。
既然状元照旧授了修撰,榜眼探花也算是沾光,没有必要再去外地任职。仍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吏部也乐得收回两个肥缺。
文虚怀为叶行远铿锵文字所感,心中热血澎湃,也想要一样自请戍边。但念及家中长辈,终究还是哑了口,只闷闷的受了翰林职位,并无太多的欢喜。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包括陈简在内,另有数人选为庶吉士,其余诸人各自授官,或入六部,或放外地,便不赘述。
琼关县的缺仍然留着,叶行远心中有数,也不着急。便先受了修撰,与诸位新翰林一起,同往翰林院接受清气灌顶,顺便获取神通。
叶行远大约打个转就得回来重新任职,但他已经心满意足,翰林修撰的神通不知能否保留。但清气灌顶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初他选择想走地方路线,最可惜就是觉得丧失了这个机会。
现在鱼与熊掌兼得,岂能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