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1/4)
何文秀给她写信少,这才是她进京来的第二封。
十有八<九>是给她报丧的。
杨妧先看关氏的,信上说家已经分了,二房那边解脱得干净利落,家产一文不要,只每年送一百两银子供给秦氏穿用。
杨溥行事倒也磊落,既然老家的祖产都是大房的,便将家中三百两现银都给了关氏,并说现有财物任由关氏挑。
关氏能挑什么?
房子是租赁的,剩下的不过是家具衣物锅碗瓢盆,难道还能搬出去换钱不成?一家子人都还用着。
索性什么都没要。
秦氏存着两千两银子的私房,原打算给四个孙子科考举业用,既然二房的两个用不着她,秦氏便留下五百两养老,其余的平均分给了大房两个孙子和杨怀宣。
这次分家,关氏共分得八百两银子。
不能说不公平。
但秦氏确实也偏心,大堂兄今年秋试,二堂兄明年考童生试,可以说都快学出来了,而杨怀宣还没起步,花银子的地方多得很。
只是,她的嫁妆银子,无论怎么分配,别人都没法指摘。
关氏要跟杨妧商议的是,以后他们是在济南府赁一处小院子住还是回老家过活?
老家有祖宅和田地,吃住花费少,可以把银子省下来留着三个孩子嫁娶所用。
在济南府是因为习惯了,不愿意挪动地方。
这两个选择都不好。
老家穷乡僻壤,民风固然淳朴,但也有自私自利的刁民。他们一家四口不是妇孺就是病幼,杨溥又隔得远,被人欺负了找谁说理去?
而济南府没有谋生的路子,总不能攥着八百两银子坐吃山空。
杨妧把信放下,接着看杨溥的信。
杨溥没提分家鸡毛蒜皮的事儿,笔墨着重在杨怀宣身上,说他小小年纪能从曹县走到济南府,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倔强,在家养病期间,知恩懂礼颇有分寸。
又见他目光清正,觉得是可造之材,这才起意收养。
杨怀宣在曹县已经开过蒙,以后读书的花费,杨溥愿意一力承担。
信末又提一句,关氏属意回老家居住,他认为不可取,希望杨妧劝关氏留在济南,他可以嘱托旧交照拂一二。
却不提让关氏一道进京。
十有八<九>是给她报丧的。
杨妧先看关氏的,信上说家已经分了,二房那边解脱得干净利落,家产一文不要,只每年送一百两银子供给秦氏穿用。
杨溥行事倒也磊落,既然老家的祖产都是大房的,便将家中三百两现银都给了关氏,并说现有财物任由关氏挑。
关氏能挑什么?
房子是租赁的,剩下的不过是家具衣物锅碗瓢盆,难道还能搬出去换钱不成?一家子人都还用着。
索性什么都没要。
秦氏存着两千两银子的私房,原打算给四个孙子科考举业用,既然二房的两个用不着她,秦氏便留下五百两养老,其余的平均分给了大房两个孙子和杨怀宣。
这次分家,关氏共分得八百两银子。
不能说不公平。
但秦氏确实也偏心,大堂兄今年秋试,二堂兄明年考童生试,可以说都快学出来了,而杨怀宣还没起步,花银子的地方多得很。
只是,她的嫁妆银子,无论怎么分配,别人都没法指摘。
关氏要跟杨妧商议的是,以后他们是在济南府赁一处小院子住还是回老家过活?
老家有祖宅和田地,吃住花费少,可以把银子省下来留着三个孩子嫁娶所用。
在济南府是因为习惯了,不愿意挪动地方。
这两个选择都不好。
老家穷乡僻壤,民风固然淳朴,但也有自私自利的刁民。他们一家四口不是妇孺就是病幼,杨溥又隔得远,被人欺负了找谁说理去?
而济南府没有谋生的路子,总不能攥着八百两银子坐吃山空。
杨妧把信放下,接着看杨溥的信。
杨溥没提分家鸡毛蒜皮的事儿,笔墨着重在杨怀宣身上,说他小小年纪能从曹县走到济南府,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倔强,在家养病期间,知恩懂礼颇有分寸。
又见他目光清正,觉得是可造之材,这才起意收养。
杨怀宣在曹县已经开过蒙,以后读书的花费,杨溥愿意一力承担。
信末又提一句,关氏属意回老家居住,他认为不可取,希望杨妧劝关氏留在济南,他可以嘱托旧交照拂一二。
却不提让关氏一道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