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一阵,大家坐在餐馆里聊了一阵,热闹的气氛也是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尤其是苏锦荣,可能已经许久没有感受过,苏记能够这样热闹的气氛。

    看着女儿和女婿,和无论是老街上的邻居,还是外孙女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又或是和送桌子的两个小伙子,都能够聊得火热。

    苏锦荣是真的清楚感受到了,女婿归来带给整个苏记一系列的转变。

    女婿让苏记焕发出生机,也让女儿跟着变得开朗起来,重新找到了自己在餐馆中的定位。

    这样的感觉,让苏锦荣觉得非常好,欣慰而且开心。

    聊天中,大家也商议着关于二十张桌子如何去摆放。

    大致上提出了几种方案。

    比较中规中矩平庸的方案,把桌子这样依次摆放,反正餐馆的地方还是足够,可以让桌子间空隙留出不少,也能够让客人坐得宽敞。

    还有比较有花样一些的,比如李菲儿提出,可以把桌子围成一个圈,内圈摆放一些,外圈再摆放一些。

    如此整体上构成一个“回”字的样貌。

    更加大胆一些,杨志毅提出了,把桌子给摆成军阵的样子,比如可以摆成一个三角棱形的阵,门口一张,这样一行一行地增加摆放。

    最终,还是苏若曦开口敲定了摆放的方式。

    “我决定,要用溪溪妈妈的方法,不过呢,我还要进行一些改变。”

    苏若曦的改变是,“回”字的上下两部分不摆放桌子。

    然后中间也不是围城一拳,而是进行错落摆放,保证每张桌子间距。

    至于外圈的桌子,全部都给贴近墙边去摆放,这样一来可以空出进门,和后厨出来的一截空间。

    苏若曦笑着说:“这样,无论是客人进门,还是后厨上菜,都会有一个缓冲空间,不至于显得过于拥挤。”

    经过了苏若曦的述说,大家脑海中逐渐有了摆放的形式,大约就是一个“回”字,没有了外圈上下两道“横”的样子。

    冯一帆想到了之后,赞同了妻子的摆放方式,然后大家起身开始帮忙摆桌子。

    当一张张的桌子,按照苏若曦的设计摆放好,大家再次整体去看的时候,发现这种中间错落有致,两边贴近墙边摆放方式,还真的是看着很整齐。

    尤其是进门和后厨出来的留白,更加是令整个餐馆的空间不会显得拥挤。

    这么摆放完毕,餐馆真的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而一张张错落有致的四方木桌,搭配上原本木质的椅子,也是非常相得益彰,整体看上去真是完全不失丝毫古朴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