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零章

    随着刘昕的加入,演员方面基本上就差不多定下来了。

    但是对于开机,李世信并不着急。

    《只要,爱!》这部片子,主题虽然是亲情片,但是和以往的亲情片却又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之处。

    这部戏的主要角色中,有将近一半都是智力障碍患者这个特殊人群。

    甚至可以说,整部戏的主题就是通过智力障碍患者,对生活以及对亲情的非凡的态度撑起来的。

    对于演员来说,这种特殊人群角色,是相当相当考验表演功底的。

    装傻,所有人都会。但是在荧幕上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智障患者,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于特殊人群角色,大部分的情况下台词是非重要的。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盲人。

    作为在影视剧电影里出现最频繁的特殊人群,娱乐圈里的大咖尝试过盲人的着实不少。

    但是演出来的效果,简直是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就说曾经伴随了李世信童年的《还猪格格》。里面有一段剧情说的是几个主角犯下大过逃亡,在逃亡途中紫薇摔下了马车导致眼睛失明。

    因为失明,紫薇格格的心态崩了。当时,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那位台湾著名女明星瞪着一双明亮的杏眼,满脸的苦楚,对着镜头用那标志的台湾腔整了一句“尔康,我好孩怕。嗷哭泣音、我看不见,你点了蜡烛吗?嗷、为什么不多点几根呢?嗷、我什么都看不到,嗷、”

    当时年仅七岁的李世信看到这一幕,大夏天的冒出了冷汗。尴尬的浑身发抖,用穿着塑料拖鞋的脚指头,在地上抠出了一座秦始皇陵。

    直到几年之后,在一部乡土电视剧里,看到了由那个经常在春晚压轴小品里出现的喜剧演员对盲人的演绎,李世信才第一次对“演技”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就如同在《马大帅》里面,本山大叔拿着根儿大葱,一遍遍戳着酱碗边沿,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尽力让自己的动作和正常人无异,显示着可笑的轻松自如一样。

    有没有大量细节的支撑,才是决定一个特殊角色能不能树立起来的关键!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世信让所有剧组主创在开机前先到福利院里集合的原因所在。

    在这里,有着最好的老师。

    尽管他们无法用言语传教经验。

    在所有主要演员到位之后,李世信为每一个人分配了不同的体验感受。

    比如扮演智障患者的,让他们以义工的便利,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语言方式,行为逻辑和神态。那些片中饰演正常角色的演员,则是让他们主要去感受和患儿打交道时候的感觉。找出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点。

    一番分配下去,众人都按照李世信的嘱咐前往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