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错别字,待会儿会重新上传,大家可以等半个小时之后再看!)

    某伟人曾经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公司的政治来说也同样如此!

    整个东方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雇员已经接近10万,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公司,不可能没有办公室政治。毕竟同一只手的五个手指还有长有短,更何况是一个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大家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同,利益不同,自然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判断。东方集团内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派别,但只要不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局面,李轩也不介意公司内存在一些利益斗争。毕竟有竞争才会有危机意识,才能激发更大的活力!

    因为东方集团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十年,而其壮大的速度在整个商业史上也堪称一个奇迹。这种高速的野蛮生长,让整个东方集团的治理结构,一直处于不稳定中,需要不断升级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

    这种不稳定一方面让集团的管理层来不及形成权威,从而不会对李轩这个老板构成威胁,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许多磨合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东方集团在欧美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时,西方商业文化和华人商业文化还是有不小的区别。虽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深受英国商业规则影响,但香港的经理人和欧美的经理人,在管理企业时依旧会有许多理念上的不同。

    以香港为根基的大中华地区,是东方集团的大本营所在。所以就算是公司早期发展时人才匮乏,需要从欧美地区挖人。但所引进的人才也都是以华裔为主,因为这样更能融入公司的文化。

    但东方集团的主要市场却在欧美,特别是不断并购海外企业之后,集团内欧美裔的高管开始增加。比如现任艾康公司的主席霍克先生,cg公司(计算机园地)主席马丁先生,东方商事公司行政总裁布莱德肖先生。

    特别是因为台湾工厂污染事件,而从rca公司董事会主席,转任到东方商事公司行政总裁的布莱德肖,他算的是东方集团内欧美裔高管的头号利益代言人。

    经过三年的时间。东方集团已经对rca公司基本完成了分解消化。一些无关的边缘业务大都进行了甩卖,产品制造工序从北美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亚洲。而rca公司内的研究部门基本都并入了东方研究院美国研发中心,分销渠道则被东方商事吸收。

    现在的rca公司基本只剩一张皮了,如果不是因为rca这个品牌在美国市场非常有价值,估计现在连rca公司都不存在了。但rca公司在东方集团内逐渐被边缘化,但布莱德肖在集团内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逐渐成为仅次于韩鹏的三号人物。

    由于rca公司在被东方集团吞并前,本来就是全美老牌的电子企业。布莱德肖加入东方集团前的地位和影响力,远比霍克和马丁要高许多。

    虽然他是为了躲避污染事件的舆论漩涡,而被迫离开美国前往香港。但却可以称得上是猛龙过江!东方商事是东方集团内十分重要的公司,它承担着整个集团内大量的情报收集、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职责。

    布莱德肖出任东方商事公司行政总裁之后,迅速凭借着东方商事位于全世界的广泛触角。以及与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密切业务联系,而迅速提升自己在整个集团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于布莱德肖的崛起,感受到威胁最大的自然是韩鹏。东方集团内各个子公司特别是上市子公司,独立决策权都比较大。而在整个集团层面上,李轩又成立了一个最高经理人会议,来进行内部沟通,以及整体战略的制定。

    所以韩鹏虽然贵为东方集团的总裁,但实际权力却受到了上下两头的大量积压。借着东方集团规模越来越大、治理越来越难的机会。他提出加强集团总部的综合协调作用,来提高自己的集权能力。

    东方商事的许多业务,却是绕开总部直接通过子公司层面达成撮合,无疑大大削弱了总部对整个集团业务的话语权。

    比如这次柯立伦和温伯伦的东方商事副总裁之争,其实就是关于vcd产业的布局之争。东方研究院不久前已经拿出了,成熟的vcd技术标准,接下来就是商业推广的工作。

    由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影音播放市场,早已被录像机所占领。特别是在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国。录像带租赁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

    录像带发行收益,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仅次于票房的最重要利润来源之一。而遍布全美各地的录像带出租商店,更是为整个美国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jvc、索尼等日系企业花了进十年的时间,才逐步开发成熟美国的录像机市场。东方集团想要用vcd取而代之。必然会遭受猛烈的阻击。

    所以东方集团为vcd制定的商业推广战略,准备先从录像机还没全面普及的市场先开始入手。而东方商事公司自然是东方集团内。负责vcd具体推广工作的不二选择。

    所以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副总裁一职,就成为整个vcd项目的关键人物。按照韩鹏的观点,vcd是东方集团未来五年内重要的拳头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