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一镇到达波密这段路是罗宁、西伯利亚战熊见过的最艰难的一程。高山险峰上面盘旋着的狭窄小路,稍有不小心便会冲下血压峭壁。悬崖下面除了滚滚山石,多数情况下是滚滚奔腾的江水。

    司机师傅的车技很好。一路行来除了慢点并没有出现其它多余的事故。

    送到波密,司机师傅便不再继续往前走了。即便西伯利亚战熊花再多的钱,这位司机师傅也不送了。问其原因,司机师傅说他的小女儿后天要出嫁。再往前送,他便不能提前回家。误了女儿的婚事,他便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会一辈子忏悔的。

    藏族的礼仪风俗很多,既然司机师傅有事情,罗宁也便不再强留。临走之时,司机师傅告诉罗宁等人接下来的大致路线。

    从波密去墨脱的线路是由波密(0k)-24k-翻越嘎瓦龙山-52k(嘎隆,汉族小村)-62k-69k(扎墨公路修路指挥部)-80k(背隆)-96k-100k(马仁康)-108k-113k(林多村)-120k(米日村,门巴族聚居村)-墨脱(143k),最后到达墨脱。全程约143公里。路上村子十分稀少,所有的村子都按当年修建时以波密为起点所测定的公里数为名,如108k意思是从波密到这里已经有108公里,因此见到“k”的指示牌时,就可以清楚知道已经走了多少的路。

    在波密停留一晚,第二天的时候,罗宁早早爬起来与多吉一起去找出租车。西伯利亚战熊则买了一些登山、穿林、野外生存的工具以及必需品。因为接下来的路路段时好时坏,有些地段不能搭车,智能徒步穿越。

    一开始,罗宁、西伯利亚战熊都抱怨:没有比从八一镇到波密的路更难走更危险的路了。

    那时候,多吉总笑而不语。罗宁、西伯利亚战熊都不明所以然。但踏上从波密往墨脱开进的路,他们才知道,为什么多吉当时笑他们:原来,还有比那条路更艰难更难走的路,那就是从波密往墨脱。

    从波密出发,翻过一座山后,再经过很长的一段平路,就到了嘎瓦龙脚下,也就是24k。24k其实只有几间木头房子,是作为波密到墨脱公路上的一个中转休息站而存在的。

    相对于后面的路程,到24k的路程还算比较好走,只是弯道很多,但是这“好走”的路,也是崎岖难行,有的路根本就不是路,简单挖一下再铺上大小不一的碎石,就是路了。

    而寻找的司机把他们送到24k以后,便不再往前送了。

    多吉说:“曾有人从80k~143k,总共63公里的路程花了10个半小时,时速为每小时6公里。”

    罗宁与西伯利亚战熊不禁感叹:“这么慢的行车速度,还真不如徒步行走呢。徒步行进虽然耗费体力,但最起码要安全。”

    在24k,可以同时看到嘎瓦龙山两条大冰川,这两条大冰川相隔而望,把高耸的嘎瓦龙山夹在在中间,相当有气势。两条冰川的融水在24k前一块相对开阔的平地,形成了一片水草茂盛的湿地,之后又形成一条小河流入雅鲁藏布江。

    嘎瓦龙山和多雄拉山一样,是进出墨脱必经之路。山口海拔4250米,常年云雾缭绕,到了10月下旬会冰雪覆盖无法通行需要封山。也就是说,封山之后,墨脱几乎与外界隔绝。此时正值十一月份,冰雪早已覆盖了嘎瓦龙山。

    嘎瓦龙以海拔4322米的多热拉山为界,南部是墨脱县,北部就是波密县。森林、雪山、冰川、寺庙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墨脱就在眼前,罗宁无心欣赏沿途风景。虽然大雪封山,无法再通汽车。罗宁与西伯利亚战熊徒步也要穿越这片雪山,到达墨脱。

    从80k出发,随着山体向下延伸,海拔也渐渐降低,开始出现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大家都抹上西伯利亚战熊在波密买的祛虫药,以此避开草丛和树木上的蚂蝗、毒蛇。

    离开80k后就是一段下山的盘山路。道路很宽阔,基本上和24k到80k的道路一样,能够通行大卡车,只是不能同时会车。由于这里的海拔不高,所以一路上植被相当好,放眼过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绝对正宗的雨林。道路一直是沿着嘠瓦龙曲修建的,嘠瓦龙曲发源于嘠瓦龙山的冰川,顺着河谷,接纳一路上的小溪、瀑布,在113k的地方直接汇入雅鲁藏布江。

    多吉说:“在前面每个水流上几乎都有门巴人搭的简易的算不上桥的“桥”,木头由于长时间雨水的冲刷变得很滑,走在上面要注意平衡,脚下就是雅鲁藏布江,墨脱路上有上百座这样的桥。几乎每一个拐弯处都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长短不同的塌方和泥石流。”

    说到那些桥,多吉总会露出一种自豪的表情。门巴族生活在于世隔绝的墨脱,而要走出墨脱,与外界互通,就必须穿越这些天然的天险。古老的门巴族在冲出墨脱的路上,建设了这么多座桥。虽然这些桥很容易便会被雨水、泥石流破坏,但能够联通墨脱与外界,并以此使用几百甚至几千年,便是门巴族先人智慧的结晶。作为门巴族的后人,多吉自然非常自豪。

    离开108k,就马上是一条吊桥,跨过了嘎瓦龙曲。此时的嘎瓦龙曲,河道狭窄,河水奔腾不息,不过它马上就要结束它的辉煌,因为它就要在离108k不久之后,就走到了它的尽头,汇入雅鲁藏布江了,继续它的生命。在桥头,有一座界碑,就是雅鲁藏布江自然保护区的界碑。

    从108k出去,就是一段长长的上坡路,上坡路结束后有一个岔路,左边的是向上方向的,右边的是向下的。两条路的宽度都差不多,周围的杂草生长程度也差不多。向上的方向是老路,向下是新路。

    转过几个弯道,视野突然开阔起来,雅鲁藏布江突然展现在眼前。此时的雅鲁藏布江,并没有展现那种磅礴的气势,而是夹在峡谷当中,慢慢的流淌着,浑黄的河水偶尔和石头来个亲密接触,激起朵朵浪花。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植被非常好,一方面是由于雅鲁藏布江峡谷不同于先前在路上看到的怒江峡谷属于那种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而是一个雨量相当充足的热带河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另一方面,雅鲁藏布江峡谷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它几乎没有被人打扰,所以也没有任何开发的痕迹,一路上看到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林,让人感觉到非常舒服。看见了雅鲁藏布江,也算是正式进入了雅鲁藏布江峡谷了。

    113k的多林村是一个珞巴族村庄。从113k出来一直行走在雅鲁藏布江边,路上过了黑日桥,也是横跨支流的桥,过桥几米远就是一处塌方区,比10人围坐的圆桌还要大的石头加上其它大小不等的石头,把路堵得死死的不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