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李继隆身世显赫,照理来说,自当时朝廷重用的青年才俊。可因为父亲李处耘和太祖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日游猎练武,游手好闲。
不过李隆基可不是自甘平凡的主,弱冠参军,校军场上逢射必中,深受赏识,也算是当时年轻一代的翘楚。后来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母亲担心儿子远征的安危,找来亡父旧部,辅佐霸图。结果李隆基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可见其年轻气盛,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李继隆如此高傲,自然也有其高傲的道理。弱冠入伍,便随军南征北战。可自打入了行伍之后,就没有过好日子,一直是多灾多难。
先是随伐蜀东路军李光义部,后蜀灭亡,孟昶举国投降。李继隆初战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战功,也不负其父李处耘的盛名。后来回朝途中,因蜀道艰险,不慎坠崖。幸好被一棵古树枝杈悬挂,才幸免于难。
后又率三百士兵前往长沙,单凭刀盾这简单兵器,便与当地数千蛮族展开大战。李继隆一马当先,冒着蛮族毒矢,以伤亡一百余人的代价,大败敌军。战中受了毒箭,险些丧命。幸得部下寻来解药,这才保住性命。
太祖闻其勇,大加赞赏。平南唐之时,特命其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南唐攻打宋军水运,结果李继隆屡屡败之,还斩杀敌方高级将领一名,为宋军平唐解了后顾之忧。
后来太祖仙逝,太宗初立。为统一全国,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御驾亲征,讨伐北汉。李继隆随军出征,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尤其攻打太原西城之时,敌军投石机抛出巨石正砸在李继隆身侧,一旁随从亲兵当场暴毙而死。两旁亲兵欲掩护李继隆撤往安全地带,再指挥战斗。李继隆却临危不乱,毫无惧色留在一线战斗。
可惜也在这人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北汉灭亡后,太宗却不满足,又发兵燕云十六州,要收复失地。李继隆也随军出征,一路过关斩将。
可惜高粱河之役,被辽军三大名将之一,素有契丹战神之称的耶律休哥大败。太宗被耶律休哥一箭射中,仓皇坐驴车逃跑。宋军也失了阵脚,各路人马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唯有李继隆所率队伍,且战且退,安全撤离。就连辽军战神耶律休哥也大吃一惊,认定此人日后必定声名远播,成为辽宋战场的一个心腹大患。
此战后,李继隆因展示了全面的军事才能,以及立下赫赫战功。大受太宗褒奖,封赏无数,命为镇州都监。
辽军大败宋军于高粱河,怎能不趁机反扑。辽景宗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分东、西两路南下。其中燕王韩匡嗣与战神耶律休哥率东路大军南征,直抵满城。一秒记住http://
前文书咱说过,北宋打仗,都得有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针和策略、阵图。此役自然也是如此。可惜太宗这个人,军事能力实在有限,如自己的大哥太祖赵匡胤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太宗授图八阵,命崔翰死守满城。
可此阵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时局,若以八阵对敌,部署分散,怎能抵得住辽国铁骑大军的冲击。宋将赵延进进言,应当改八阵为二阵对敌,才能保的满城不失。崔翰身为主将,自后周时便虽太祖南征北讨,征战沙场多年,经验丰富,自然也看的出其中破绽。
可是临阵变阵,可是宋国的大忌。北宋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步了后周后尘。故此皇帝亲授阵图,要求将领必须按着阵图作战。无论战事如何,一律不许变更。若是不变,即便是败了,也无大罪。否则,严惩不怠。而自己又是太祖老臣,太宗本就对其心存顾忌。
此外太宗授图时道:“此役只需胜、不许败。”这下可把崔翰难为坏了,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两面为难。
要不然说李继隆是个有主见,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呢。见大将犹豫不决,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附议赵延进的方案,并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说白了就是太宗那套不好使了,咱们该变就变,皇上怪下来,我背锅。
有这位太宗身前的红人,又是皇亲国戚的监军担保,崔翰自然不在犹豫。果断下令,变八阵为前后二阵,相照呼应。
此外诈降辽军,使得辽燕王韩匡嗣深信不疑,毫无防范。就连耶律休哥的百般提醒都置若罔闻,不管不顾。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偷袭得手,杀声震天,战鼓齐鸣。辽军措不及防,连连败退。结果途中又遭援军崔彦进伏击,死伤惨重,败往遂城。宋军乘胜追击,一路斩杀辽军无数。辽将燕王韩匡嗣弃兵而逃,大军不堪一击。
若不是战神耶律休哥挺身而出,整顿败军,重振军心,这才保住了辽东军残部。三大名将之首,战神之称,确非浪得虚名。即便如此,宋军依旧斩杀辽军万人,俘获战马无数,退敌八万之众。西路军也因此,不得不收兵而还。
如此大胜,按常理皇上定要封赏几位立功将领。战后也的确如此,主将崔翰,副将赵延进都获得封赏。唯独监军李继隆,不仅未赏,还被责罚一通,召回开封。
直到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大军,分三路来犯。战势紧迫,李继隆才再次被征用,随老将军潘美迎战辽军于雁门关。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重创辽军。李继隆随老将军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其余各路也是捷报频频,大将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就是老令公杨业之妻折赛花的娘家,亦是大获全胜。辽军损失惨重,南下入侵大宋的计划全面崩溃。
不过李隆基可不是自甘平凡的主,弱冠参军,校军场上逢射必中,深受赏识,也算是当时年轻一代的翘楚。后来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母亲担心儿子远征的安危,找来亡父旧部,辅佐霸图。结果李隆基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可见其年轻气盛,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李继隆如此高傲,自然也有其高傲的道理。弱冠入伍,便随军南征北战。可自打入了行伍之后,就没有过好日子,一直是多灾多难。
先是随伐蜀东路军李光义部,后蜀灭亡,孟昶举国投降。李继隆初战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战功,也不负其父李处耘的盛名。后来回朝途中,因蜀道艰险,不慎坠崖。幸好被一棵古树枝杈悬挂,才幸免于难。
后又率三百士兵前往长沙,单凭刀盾这简单兵器,便与当地数千蛮族展开大战。李继隆一马当先,冒着蛮族毒矢,以伤亡一百余人的代价,大败敌军。战中受了毒箭,险些丧命。幸得部下寻来解药,这才保住性命。
太祖闻其勇,大加赞赏。平南唐之时,特命其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南唐攻打宋军水运,结果李继隆屡屡败之,还斩杀敌方高级将领一名,为宋军平唐解了后顾之忧。
后来太祖仙逝,太宗初立。为统一全国,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御驾亲征,讨伐北汉。李继隆随军出征,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尤其攻打太原西城之时,敌军投石机抛出巨石正砸在李继隆身侧,一旁随从亲兵当场暴毙而死。两旁亲兵欲掩护李继隆撤往安全地带,再指挥战斗。李继隆却临危不乱,毫无惧色留在一线战斗。
可惜也在这人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北汉灭亡后,太宗却不满足,又发兵燕云十六州,要收复失地。李继隆也随军出征,一路过关斩将。
可惜高粱河之役,被辽军三大名将之一,素有契丹战神之称的耶律休哥大败。太宗被耶律休哥一箭射中,仓皇坐驴车逃跑。宋军也失了阵脚,各路人马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唯有李继隆所率队伍,且战且退,安全撤离。就连辽军战神耶律休哥也大吃一惊,认定此人日后必定声名远播,成为辽宋战场的一个心腹大患。
此战后,李继隆因展示了全面的军事才能,以及立下赫赫战功。大受太宗褒奖,封赏无数,命为镇州都监。
辽军大败宋军于高粱河,怎能不趁机反扑。辽景宗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分东、西两路南下。其中燕王韩匡嗣与战神耶律休哥率东路大军南征,直抵满城。一秒记住http://
前文书咱说过,北宋打仗,都得有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针和策略、阵图。此役自然也是如此。可惜太宗这个人,军事能力实在有限,如自己的大哥太祖赵匡胤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太宗授图八阵,命崔翰死守满城。
可此阵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时局,若以八阵对敌,部署分散,怎能抵得住辽国铁骑大军的冲击。宋将赵延进进言,应当改八阵为二阵对敌,才能保的满城不失。崔翰身为主将,自后周时便虽太祖南征北讨,征战沙场多年,经验丰富,自然也看的出其中破绽。
可是临阵变阵,可是宋国的大忌。北宋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步了后周后尘。故此皇帝亲授阵图,要求将领必须按着阵图作战。无论战事如何,一律不许变更。若是不变,即便是败了,也无大罪。否则,严惩不怠。而自己又是太祖老臣,太宗本就对其心存顾忌。
此外太宗授图时道:“此役只需胜、不许败。”这下可把崔翰难为坏了,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两面为难。
要不然说李继隆是个有主见,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呢。见大将犹豫不决,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附议赵延进的方案,并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说白了就是太宗那套不好使了,咱们该变就变,皇上怪下来,我背锅。
有这位太宗身前的红人,又是皇亲国戚的监军担保,崔翰自然不在犹豫。果断下令,变八阵为前后二阵,相照呼应。
此外诈降辽军,使得辽燕王韩匡嗣深信不疑,毫无防范。就连耶律休哥的百般提醒都置若罔闻,不管不顾。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偷袭得手,杀声震天,战鼓齐鸣。辽军措不及防,连连败退。结果途中又遭援军崔彦进伏击,死伤惨重,败往遂城。宋军乘胜追击,一路斩杀辽军无数。辽将燕王韩匡嗣弃兵而逃,大军不堪一击。
若不是战神耶律休哥挺身而出,整顿败军,重振军心,这才保住了辽东军残部。三大名将之首,战神之称,确非浪得虚名。即便如此,宋军依旧斩杀辽军万人,俘获战马无数,退敌八万之众。西路军也因此,不得不收兵而还。
如此大胜,按常理皇上定要封赏几位立功将领。战后也的确如此,主将崔翰,副将赵延进都获得封赏。唯独监军李继隆,不仅未赏,还被责罚一通,召回开封。
直到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大军,分三路来犯。战势紧迫,李继隆才再次被征用,随老将军潘美迎战辽军于雁门关。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重创辽军。李继隆随老将军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其余各路也是捷报频频,大将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就是老令公杨业之妻折赛花的娘家,亦是大获全胜。辽军损失惨重,南下入侵大宋的计划全面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