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让我组织船队出海?”玄烨询问以确定明夷的意思,明夷点点头,“眼下大清的各处生意,几乎难以插手,想要赚钱就得另辟蹊径,若是海上贸易的确可行,皇上该知道能带动整个大清。”
明夷说到这里,细数如果海上贸易真的做成,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一条条和玄烨细线,玄烨沉吟半响,抬头看向明夷的眼神透着打量。
在玄烨一心一意想要安顿大清天下的时候,明夷的视线已经放到外面。
“皇上不会以为不远千里而来到我们大清的英吉利人只是例外,在我们所不知的地方有多少国家,今天英吉利人能来到我们大清,将来会不会更有别的人来到我们大清。所以说我们大清如今的左邻右邦都不如大清,未必见得其他地方的国家也不如我们。天底下的人都是喜欢旁人国土的,尤其如果看到大清如今的繁华景致,有几个人能不动心?”
以人心而度之,没有人会不动心,想将一个繁华的国土收入囊中,拥有这天下间最大的财富。
玄烨完全是一脸惊呆的看向明夷,明夷神色如常的,面对玄烨打量的眼神,“从传教士的嘴里,皇上听得出来,他们对大清的心之向往,没有人在听说大清的繁华之后,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旁人知我们,我们却不知旁人,最终的结果是自取灭亡。皇上好不容易才让大清一统,难道希望将来天下被他国所毁?”
再不知道历史,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华夏烧杀抢掠,桩桩件件没有人能够忘记。
明夷从前或许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的华夏会落到那样的地步,但却明白并不是一时造就的,而是一天天一点点慢慢的堆积无数的问题,内忧外患之下才会造就那样的结局。
站在明夷现在的立场,既应该为了自己谋利,又可以为后世做点事,明夷为何不做?
能够让玄烨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明夷也知道如果要改变很多的事情,必须要让玄烨一起努力。
玄烨听完明夷的话,半天没有作声,明夷注意看着,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士农工商,皇上,该不会是看不起商人?”
“自然不是,只是我从未想过,明夷竟然看得如此长远。”有些是有些局限,玄烨都没有察觉,可是明夷却已经有了目标,甚至以此为目标不断的改进,更要说服玄烨。
在消化明夷说的那些话,玄烨同样在反思。
“沙俄胆敢进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会是唯一,只要有一天大清不及他们强盛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对大清出手。”听到玄烨否认并非看不起商人,明夷也就继续刚刚提出的观点。
最好的证明莫过于沙俄的进犯,这场仗刚打完,一个国家如果不足够强盛,谁都能踩上一脚,如果不能反击,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自己的百姓被欺负,国土被夺去。
明夷都拿事实来说服玄烨了,玄烨又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居安思危,不管是什么人都一样。
一个国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得失,更要考虑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究竟会怎么样。
玄烨震惊无比的凝望明夷,越想越为之而惊心。这些年在外面,明夷到底经历了多少看到多少?
“对外贸易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皇上喜欢西学,喜欢和传教士们讨论,为何不考虑在太学之中设立同样的科目,让他们一起学习?”明夷能够在外面暴露自己那些算术,都是因为从小和玄烨一起和传教士学习,理所当然的就把上辈子学到的代数几何合理化。
明夷是在征知书院把这些科目放入讨论和学习的行列的,但是大清最高的学府却只读四书五经。
“皇上以为一味的读那些四书五经,果真就可以治国平天下,能够应对外面的变化?”身为帝王想要中央集权,把所有的权势牢牢的握在手里,所以希望底下的人变蠢。但这样一来当真对天下都是好?
凡事有利有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一味的想要中央集权,却不把江山稳固,天下百姓放在心上,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完全可以预料。
玄烨想否认,或是不愿意接受可能带来的后果,明夷都给他指出来,打开眼界,放眼未来,终能决择。
玄烨望向明夷显露出来的是满心的惊叹,“多年在外,你竟然学到那么多东西?”
明夷说到这里,细数如果海上贸易真的做成,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一条条和玄烨细线,玄烨沉吟半响,抬头看向明夷的眼神透着打量。
在玄烨一心一意想要安顿大清天下的时候,明夷的视线已经放到外面。
“皇上不会以为不远千里而来到我们大清的英吉利人只是例外,在我们所不知的地方有多少国家,今天英吉利人能来到我们大清,将来会不会更有别的人来到我们大清。所以说我们大清如今的左邻右邦都不如大清,未必见得其他地方的国家也不如我们。天底下的人都是喜欢旁人国土的,尤其如果看到大清如今的繁华景致,有几个人能不动心?”
以人心而度之,没有人会不动心,想将一个繁华的国土收入囊中,拥有这天下间最大的财富。
玄烨完全是一脸惊呆的看向明夷,明夷神色如常的,面对玄烨打量的眼神,“从传教士的嘴里,皇上听得出来,他们对大清的心之向往,没有人在听说大清的繁华之后,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旁人知我们,我们却不知旁人,最终的结果是自取灭亡。皇上好不容易才让大清一统,难道希望将来天下被他国所毁?”
再不知道历史,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华夏烧杀抢掠,桩桩件件没有人能够忘记。
明夷从前或许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的华夏会落到那样的地步,但却明白并不是一时造就的,而是一天天一点点慢慢的堆积无数的问题,内忧外患之下才会造就那样的结局。
站在明夷现在的立场,既应该为了自己谋利,又可以为后世做点事,明夷为何不做?
能够让玄烨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明夷也知道如果要改变很多的事情,必须要让玄烨一起努力。
玄烨听完明夷的话,半天没有作声,明夷注意看着,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士农工商,皇上,该不会是看不起商人?”
“自然不是,只是我从未想过,明夷竟然看得如此长远。”有些是有些局限,玄烨都没有察觉,可是明夷却已经有了目标,甚至以此为目标不断的改进,更要说服玄烨。
在消化明夷说的那些话,玄烨同样在反思。
“沙俄胆敢进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会是唯一,只要有一天大清不及他们强盛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对大清出手。”听到玄烨否认并非看不起商人,明夷也就继续刚刚提出的观点。
最好的证明莫过于沙俄的进犯,这场仗刚打完,一个国家如果不足够强盛,谁都能踩上一脚,如果不能反击,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自己的百姓被欺负,国土被夺去。
明夷都拿事实来说服玄烨了,玄烨又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居安思危,不管是什么人都一样。
一个国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得失,更要考虑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究竟会怎么样。
玄烨震惊无比的凝望明夷,越想越为之而惊心。这些年在外面,明夷到底经历了多少看到多少?
“对外贸易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皇上喜欢西学,喜欢和传教士们讨论,为何不考虑在太学之中设立同样的科目,让他们一起学习?”明夷能够在外面暴露自己那些算术,都是因为从小和玄烨一起和传教士学习,理所当然的就把上辈子学到的代数几何合理化。
明夷是在征知书院把这些科目放入讨论和学习的行列的,但是大清最高的学府却只读四书五经。
“皇上以为一味的读那些四书五经,果真就可以治国平天下,能够应对外面的变化?”身为帝王想要中央集权,把所有的权势牢牢的握在手里,所以希望底下的人变蠢。但这样一来当真对天下都是好?
凡事有利有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一味的想要中央集权,却不把江山稳固,天下百姓放在心上,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完全可以预料。
玄烨想否认,或是不愿意接受可能带来的后果,明夷都给他指出来,打开眼界,放眼未来,终能决择。
玄烨望向明夷显露出来的是满心的惊叹,“多年在外,你竟然学到那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