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4)
李老爷子八十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满口的牙一个都没掉。
小言是自打他太爷爷一来,就不爱上学了,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的,反正就是各种不能上学的毛病,雪雁只要一松口,说休息一天吧,下一秒就活崩乱跳啥毛病都没了。
行吧,不去就不去吧。雪雁跟他说好了,休息半个月,下个月必须得上学。
然后爷俩就成了家里最忙的人了。小言别看虚岁才六岁,架不住他一天到晚的在外面跑啊,附近的路,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爷俩就走了,往市场去。到了地方,先到饺子馆,把早饭吃了。之后再往菜市场去,秋末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种鱼的。老爷子爱吃鱼,人家也不多买,一天买一样儿,买上三五斤的,够一个菜的,就回来。回到家把鱼找个盆子一放,又走了。到公园里面晃悠一上午,中午看看离哪里近,两个饺子馆,服装厂也有食堂,家里平常中午也是不做饭的,爷俩就近把午饭解决了。下午就逛街了,大学里面啦,附近的街区啦。逛上一下午,一人拿一小板凳,走累了随地就能歇着。看到啥好吃好喝的,爷俩尝完了,觉得好的还会带回来一些。
一直到晚上五点之后,回家来吃晚饭。早上买的鱼,家里新找的保姆门嫂肯定就给做了。到了晚上,也不在家里闲着,又去公园了。公园里有老头老太太扭秧歌的,也大人孩子到广场上玩儿的。他们就去看热闹。到了七八点种,天都黑得透透得了,才回家,洗洗涮涮,收拾完了,听一会儿收音机才睡觉。有时候也看一会儿看电视剧。反正是每天都安排得满满,挺忙。
雪雁管孩子,差不多是自由生长的,钱财上也从来没有对孩子抠抠搜搜的时候。孩子五岁之后,就按月给零花钱,一个月十块,小雪没到五岁,也不是一点儿不给,就是没定数儿,偶尔给个块八毛的。还有就是,过年的压岁钱,雪雁从来不要,都让孩子们自己收着。
所以,老爷子有雪雁给的零花,小言的私房钱也不比李老爷子的少。在这个一根冰棍儿才两分钱的年代,能活得很滋润。
当然,雪雁也不能让老爷子花老本,来的第二天就给了五十,之后差不多每周都给五十。
十一月就入冬了,自家有服装厂,往年雪雁都是给老人买了新衣服送回去,今年不用了,厂里随便谁加个班,里里外外的就能给做出来。能加上这个班的那还得是栽剪技能最熟练的,小组长啥的才能抢得上呢。
不光是老爷子来了之后穿得立立整整的新衣服,家里人特别是孩子们,新衣服更是多得穿不完。以前苏玉梅的店就是以童装和女装为主的,特别是童装,大部分都是雪雁给画了样子做的,独一份儿,一直就卖得很好。服装厂开工之后,一半的机器都是做童装。直接从纺织厂进料子了,可以选的布样子多了,价格也低了不少。再加上各种装饰品,成品出来让谁看都是特别好看的。这做衣服,不可能一下子就大批量的做,提前肯定要先做一些样子。自家孩子们穿的就都是那些。他们穿着出门,收获的评价好的,才会小批量的生产,然后放在自家批发点批。再根据客户的反馈加大生产量。
因着样子新,又好看,还洋气。自家厂里生产的衣服实际上基本都进了京城,魔都之类的大城市。还经常的断货,没办法,就七十台缝纫机,一天最多的时候也就做三百件左右。都是跟着车队的顺风车送货,车队有到哪个城市的就送哪个城市,谁抢到了谁得。
刚开始衣服上市,市场没打开的时候,还是自家的司机们,兼职着推销员,王森排班的时候,把那灵透、嘴皮子利落的多往大城市安排,货送到了,在当地停上一半天儿的,往服装市场上去,带着样子往出推。开始就是十件八件的,把衣服放在人家店里,先卖后收钱。一点点的打开的市场。
不是雪雁不想扩大规模,实在是没办法,没有那么多的厂房,再加上天气冻了,也实在不方便动工。再一个就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咸菜厂那边建了两个暖库,地方还剩下很多,是她自己,老觉得咸菜厂靠着服装厂,别别扭扭的,不想在那边儿建。更重要的,还想借着服装厂的名义,能再圈一些地。没有什么比地更值钱的。
再加上,冬菜压了二十几万,暖库里水果又压了三十多万。手里也没剩下多少钱了,得再攒几个月才行。
暖库第一年,保质期短的水果一点儿没敢进。压得全是香蕉苹果和梨。这三种水果是目前最受欢迎,也是相对好保存的。都是挑得最好品质的果子,从产地运回来的,几分钱一斤拉回来,只要能剩下一半儿,也是几倍的利润。
冬天农歇,雪雁也能轻松一点儿。咸菜厂在京城的总经销商张东方张总帮着联系了医院,终于有时间可以带着罗成两口子和晓海去京城看病了。
家里一直没有买私家车,他们也是搭着货车进的京城。张总给安排了酒店,又一起吃了个晚饭。并没有聊生意上的事儿,就聊了点家常。
说起来也是缘份,这位张总,是王森战友的堂哥。王森当初是在京城当的兵,当了两年,入选了特战队的训练营,两百人的训练营,是各部队选出来的兵王,四个人一个宿舍,其中一个叫张红旗的跟他关系最好,是过命的兄弟。真的一起玩儿过命的那种。当初王森受伤退役就是跟他一起出任务的时候伤的。后来王森当了运输队长,往京城里送货的时候,找战友小聚。张红旗那会儿在总|参上班的,出来也方便。
就算是最好的哥们儿,挺长时间没见了,也不好空着手儿,送太贵重的当然也不合适。王森就给拿了两袋子二十斤装的咸菜。张红旗还真拿回家了,家里人一尝,哎哟,居然跟京城最牛的私房菜家的私房咸菜味道非常相近。做生意的张堂哥当时就留了心,过后儿让张红旗介绍认识了王森,一打听,他正在各大菜市跑着推销咸菜呢。然后直接就谈了咸菜的总代理。亲自到C市来看了咸菜厂,现场尝了味道,跟雪雁签的代理合同。总代理嘛,雪雁又给降了两毛钱,六毛钱一斤给供货,后来听文强说,在京城批发价就一块钱。不过那跟自家没啥关系了。
咸菜好吃,生意一直不错,每星期一车的量。差不多两万斤。一天三千斤左右。其实真不多,二十斤装的袋子,也才一百五十袋。但是换成钱,是真心的不少,一年四五十万呢,放在哪都不是小数儿。
也因为这个,张东方才会亲自安排雪雁一行的吃住行。算起来,他也算是三代圈子里有名有姓的人物,按说他们那样儿的人,是看不上这种小生意的。百万千万规模的才符合身份嘛。
“屁的身份。手里没钱,还想做大生意,人家凭啥给你出钱啊?还不是得靠着卖脸嘛。我要是敢那么干,我家老爷子能把我腿打折了。”
当时雪雁开玩笑似的说起来的时候,张东方就是这么回她的。
也是,老辈的都清兼,又都是上班挣工资,再高的工资能有多少家底。小辈想要规规矩矩的挣钱,可不得从小到大一点点儿的来嘛。
小言是自打他太爷爷一来,就不爱上学了,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的,反正就是各种不能上学的毛病,雪雁只要一松口,说休息一天吧,下一秒就活崩乱跳啥毛病都没了。
行吧,不去就不去吧。雪雁跟他说好了,休息半个月,下个月必须得上学。
然后爷俩就成了家里最忙的人了。小言别看虚岁才六岁,架不住他一天到晚的在外面跑啊,附近的路,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爷俩就走了,往市场去。到了地方,先到饺子馆,把早饭吃了。之后再往菜市场去,秋末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种鱼的。老爷子爱吃鱼,人家也不多买,一天买一样儿,买上三五斤的,够一个菜的,就回来。回到家把鱼找个盆子一放,又走了。到公园里面晃悠一上午,中午看看离哪里近,两个饺子馆,服装厂也有食堂,家里平常中午也是不做饭的,爷俩就近把午饭解决了。下午就逛街了,大学里面啦,附近的街区啦。逛上一下午,一人拿一小板凳,走累了随地就能歇着。看到啥好吃好喝的,爷俩尝完了,觉得好的还会带回来一些。
一直到晚上五点之后,回家来吃晚饭。早上买的鱼,家里新找的保姆门嫂肯定就给做了。到了晚上,也不在家里闲着,又去公园了。公园里有老头老太太扭秧歌的,也大人孩子到广场上玩儿的。他们就去看热闹。到了七八点种,天都黑得透透得了,才回家,洗洗涮涮,收拾完了,听一会儿收音机才睡觉。有时候也看一会儿看电视剧。反正是每天都安排得满满,挺忙。
雪雁管孩子,差不多是自由生长的,钱财上也从来没有对孩子抠抠搜搜的时候。孩子五岁之后,就按月给零花钱,一个月十块,小雪没到五岁,也不是一点儿不给,就是没定数儿,偶尔给个块八毛的。还有就是,过年的压岁钱,雪雁从来不要,都让孩子们自己收着。
所以,老爷子有雪雁给的零花,小言的私房钱也不比李老爷子的少。在这个一根冰棍儿才两分钱的年代,能活得很滋润。
当然,雪雁也不能让老爷子花老本,来的第二天就给了五十,之后差不多每周都给五十。
十一月就入冬了,自家有服装厂,往年雪雁都是给老人买了新衣服送回去,今年不用了,厂里随便谁加个班,里里外外的就能给做出来。能加上这个班的那还得是栽剪技能最熟练的,小组长啥的才能抢得上呢。
不光是老爷子来了之后穿得立立整整的新衣服,家里人特别是孩子们,新衣服更是多得穿不完。以前苏玉梅的店就是以童装和女装为主的,特别是童装,大部分都是雪雁给画了样子做的,独一份儿,一直就卖得很好。服装厂开工之后,一半的机器都是做童装。直接从纺织厂进料子了,可以选的布样子多了,价格也低了不少。再加上各种装饰品,成品出来让谁看都是特别好看的。这做衣服,不可能一下子就大批量的做,提前肯定要先做一些样子。自家孩子们穿的就都是那些。他们穿着出门,收获的评价好的,才会小批量的生产,然后放在自家批发点批。再根据客户的反馈加大生产量。
因着样子新,又好看,还洋气。自家厂里生产的衣服实际上基本都进了京城,魔都之类的大城市。还经常的断货,没办法,就七十台缝纫机,一天最多的时候也就做三百件左右。都是跟着车队的顺风车送货,车队有到哪个城市的就送哪个城市,谁抢到了谁得。
刚开始衣服上市,市场没打开的时候,还是自家的司机们,兼职着推销员,王森排班的时候,把那灵透、嘴皮子利落的多往大城市安排,货送到了,在当地停上一半天儿的,往服装市场上去,带着样子往出推。开始就是十件八件的,把衣服放在人家店里,先卖后收钱。一点点的打开的市场。
不是雪雁不想扩大规模,实在是没办法,没有那么多的厂房,再加上天气冻了,也实在不方便动工。再一个就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咸菜厂那边建了两个暖库,地方还剩下很多,是她自己,老觉得咸菜厂靠着服装厂,别别扭扭的,不想在那边儿建。更重要的,还想借着服装厂的名义,能再圈一些地。没有什么比地更值钱的。
再加上,冬菜压了二十几万,暖库里水果又压了三十多万。手里也没剩下多少钱了,得再攒几个月才行。
暖库第一年,保质期短的水果一点儿没敢进。压得全是香蕉苹果和梨。这三种水果是目前最受欢迎,也是相对好保存的。都是挑得最好品质的果子,从产地运回来的,几分钱一斤拉回来,只要能剩下一半儿,也是几倍的利润。
冬天农歇,雪雁也能轻松一点儿。咸菜厂在京城的总经销商张东方张总帮着联系了医院,终于有时间可以带着罗成两口子和晓海去京城看病了。
家里一直没有买私家车,他们也是搭着货车进的京城。张总给安排了酒店,又一起吃了个晚饭。并没有聊生意上的事儿,就聊了点家常。
说起来也是缘份,这位张总,是王森战友的堂哥。王森当初是在京城当的兵,当了两年,入选了特战队的训练营,两百人的训练营,是各部队选出来的兵王,四个人一个宿舍,其中一个叫张红旗的跟他关系最好,是过命的兄弟。真的一起玩儿过命的那种。当初王森受伤退役就是跟他一起出任务的时候伤的。后来王森当了运输队长,往京城里送货的时候,找战友小聚。张红旗那会儿在总|参上班的,出来也方便。
就算是最好的哥们儿,挺长时间没见了,也不好空着手儿,送太贵重的当然也不合适。王森就给拿了两袋子二十斤装的咸菜。张红旗还真拿回家了,家里人一尝,哎哟,居然跟京城最牛的私房菜家的私房咸菜味道非常相近。做生意的张堂哥当时就留了心,过后儿让张红旗介绍认识了王森,一打听,他正在各大菜市跑着推销咸菜呢。然后直接就谈了咸菜的总代理。亲自到C市来看了咸菜厂,现场尝了味道,跟雪雁签的代理合同。总代理嘛,雪雁又给降了两毛钱,六毛钱一斤给供货,后来听文强说,在京城批发价就一块钱。不过那跟自家没啥关系了。
咸菜好吃,生意一直不错,每星期一车的量。差不多两万斤。一天三千斤左右。其实真不多,二十斤装的袋子,也才一百五十袋。但是换成钱,是真心的不少,一年四五十万呢,放在哪都不是小数儿。
也因为这个,张东方才会亲自安排雪雁一行的吃住行。算起来,他也算是三代圈子里有名有姓的人物,按说他们那样儿的人,是看不上这种小生意的。百万千万规模的才符合身份嘛。
“屁的身份。手里没钱,还想做大生意,人家凭啥给你出钱啊?还不是得靠着卖脸嘛。我要是敢那么干,我家老爷子能把我腿打折了。”
当时雪雁开玩笑似的说起来的时候,张东方就是这么回她的。
也是,老辈的都清兼,又都是上班挣工资,再高的工资能有多少家底。小辈想要规规矩矩的挣钱,可不得从小到大一点点儿的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