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完自习,希玥背着书包行走在偌大静谧的校园。一盏盏默默肃立的路灯,静静守候着晚归的学子。

    五一后的衡州,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一阵暖风吹过,希玥闻到了淡淡的花香味。多么美好的夜晚!将人包裹在令人沉醉的舒适与安逸里。

    可此刻,她是伤感的。前两天,她与史子涵吵了一架。“你眼里只有你的学习!你关心我吗?”这是他撂给她的最后一句话,重重压在她的心头。

    从吵架到现在,她都没有收到他的电话或者短信,也没有向他发出任何信息。两人的感情进入了冷却期,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自己本身。

    她又回到了独身一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她很熟悉,也很适应。一个人的时候,抛开了外部干扰,更容易体会真实的自我存在。

    从小到大,她是别人眼中懂事的老大,很少向父母要东西,哪怕是炎炎夏日中一个五毛钱的雪糕,只要看到父母流露出不愿花钱的为难表情,她就闭口不提了。去亲戚家做客,即使对桌上的点心分外垂涎,也不会开口去要,处处都以乖孩子形象示人。

    经济拮据的家境,让她从小以读书为使命,即使她在上大学以前没有真正体验过读书的乐趣。“知识改变命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父亲常常说给她和妹妹、弟弟的话。

    自我克制、危机意识是她性格的一部分,这在正面促成了她勤奋、自律的好习惯,但也在负面形成了她固执己见、死要面子的特质。因此,哪怕她知道史子涵说的是事实,她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

    恋人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与外人眼中的自己有差异。

    想着想着,希玥有些难过,是伤心,是委屈,是孤独,是思念?她也不知道。

    在这遥远的南国,她无处安放自己的情绪。打个电话给家里吧!希玥找了个长椅坐下来拨通了电话。

    “妈妈!”“喂!等弟,你好着没?”“我好着呢!”希玥有些呜咽,母亲听出来了。

    “我的娃,你真好着吧?”母亲再问。“呜呜呜……”希玥情绪崩溃,哭起来了。

    母亲无法理解她的困扰,也不能给她解药,只是静静听着她哭。“难受了就哭吧,哭完了就好了。”她还是这句老话,安慰着远方的女儿。

    她只有小学文化,在她的世界里,多卖一碗凉皮就是开心的事儿,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喜庆的事儿,家里添置一件新家具就是高兴的事儿。

    那些男女之间的情感纠缠,她从来就没有体验过。重男轻女的小镇上,外人眼中值得女人伤心的事太少了。

    听希玥情绪平稳了些,她便说:“你姑姑今天也来了,说在县城弄了烤红薯的铁桶,准备卖烤红薯了。”母亲岔开话题,想让女儿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

    “哦?烤红薯挣钱吗?我们校门口也有卖的。”希玥吸溜了下鼻子说。

    “能挣钱的,总比什么都不干强。她现在一个人,不挣钱怎么办?”妈妈叹了口气。

    “一个人?离婚了?过年的时候不是说姑父还给汇钱了吗?”希玥不得其解。姑父也是农村出来的男人,观念保守,怎么一下子就变负心汉了?

    “没有离婚,但跟离了一样。你姑父四月份从内蒙回来了,好像一个叫乌海的地方吧,来的时候还带着个女的,把你姑姑快气死了。村里人都知道了,她抬不起头。”母亲说着姑姑的遭遇,不由语气激动起来。

    “别人说鬼迷心窍,我看那女的真是鬼!太不要脸了。”她骂了一句。

    老家农村很少有人离婚,那儿的人们似乎想不起离婚这档事,再怎么名存实亡的婚姻都凑活下去了。

    “姑父为什么回来的时候还带着她啊?太过分了。”希玥没想到姑父竟然转变如此之大,这几年他在外打工,接受了不少新事物,把大城市里流行的第三者也带到了偏僻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