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河是乐水北方的重要河流,南北走向,从乐水北方邻国凌国流入,途径忻州和越州,是忻、越两州重要的灌溉水源。得益于凌烟河的滋养,忻、越两州是乐水重要的粮仓。如今凌烟河决口,忻、越两州的粮食收不上来,还要拿出大批银钱物资赈灾,而乐水的国库并不充裕。
过日子最怕什么?最怕手里没钱还遭了灾。席如织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早朝上群臣上奏,有要彻查溃堤责任的,有张罗赈灾事宜的,有建议官员的,有主张监察民情的。席如织可真是开了眼,原来遇到灾情,有这么多事要处理。她原本只以为发了银钱粮食就行了,是她想简单了。
太后端坐帘后,轻轻咳了一声,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下来,朝臣们都等着太后说话。
“诸位爱卿忠君体国,哀家和储君皆感欣慰。溃堤是关乎忻、越两州百万百姓生死的大事,追究责任查抄官员都可以往后放一放,希望诸位爱卿尽快拿出赈灾的办法,两州灾民都盼着朝廷呢。”
“谨遵太后懿旨。”众大臣齐声道。
下了早朝,席如织依旧去了修德殿。太傅们的课都非常好,她有在飞叶津的底子,听起来并不吃力。
下了课,席如织请教太傅们,自己昨天遇刺的事情太傅们都知道了,她知道自己错了。今日得知忻、越两州受灾,焦心不已。她想知道若是皇帝,此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端正自己的位置。
“呵呵。”年逾七旬的老太傅岳海林捻须笑道:“殿下有此问甚好。”
席如织的眼睛亮了,“还请岳太傅赐教。”
“身之存亡,系于一旦;国之安危,决于一夕。唯智者见微知著,临机而断。因势而起,待机而变。机不由我而变在我。故智无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老太傅的话很好懂,也很难懂。席如织联系自己的情况想了一下,太傅让她因势而起,待机而变。眼前的凌烟河决口是灾情,却也是她因势而起的一次机会。
下课后席如织被请到天颐宫用晚膳。过后太后问她是否看过朝臣的奏章。
“看了一些。”
“说说看。”
席如织想了一下,“户部在哭穷,工部在表决心,吏部在保举赈灾之人,御史台的奏章说两州灾民饥寒交迫,亟待朝廷赈灾。”
“襄国公呢?”太后喝着茶,一点不着急的样子。
“襄国公的奏章最好,建议调南方各州的粮食去灾区,明年免除北方二州和南方调粮州的赋税,这样既可以赈灾,又可以避免掏空国库,还可以节省筹粮的时间。”不得不说,水澄海这个建议虽然简单,却是好处多多。
“建议确实好啊。”太后笑,她放下茶杯,招手让席如织坐到自己身边,“儿啊,你不要轻视襄国公。他是三朝元老,论心机论手段都是极难对付的人。如今满朝文武多依附于他,咱们母女虽然占着皇位,可坐轿总要有人抬。如今的情况是,没人抬轿咱们心慌,有人抬轿咱们心更慌。”
太后这话里的无奈席如织深有体会。她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早朝时满朝文武煊赫,可是真正到了用人的时候,却不知道哪个人能用,哪个人不能用。
“让母后忧心是儿臣的错,儿臣会努力的。”其实她自己都觉得这话说得毫无诚意。
太后拍着她的肩,“哀家知道,我儿才十五岁,又多年不在国内,勉强了。可是如今咱们没有退路,能进则进,不能进也要进。淑仪,明白吗?”
席如织赶紧点头。从前在书院看到嚣张的掌院,她一直以为皇帝就是那样的,说一不二。自家皇兄殚精竭虑只是因为身体原因,如今自己上了才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她就是那个看花的。
“明日早朝沈丞相会提出合适的人选,淑仪,无论沈丞相提了谁,你记着,决不能让水党的人去。”
过日子最怕什么?最怕手里没钱还遭了灾。席如织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早朝上群臣上奏,有要彻查溃堤责任的,有张罗赈灾事宜的,有建议官员的,有主张监察民情的。席如织可真是开了眼,原来遇到灾情,有这么多事要处理。她原本只以为发了银钱粮食就行了,是她想简单了。
太后端坐帘后,轻轻咳了一声,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下来,朝臣们都等着太后说话。
“诸位爱卿忠君体国,哀家和储君皆感欣慰。溃堤是关乎忻、越两州百万百姓生死的大事,追究责任查抄官员都可以往后放一放,希望诸位爱卿尽快拿出赈灾的办法,两州灾民都盼着朝廷呢。”
“谨遵太后懿旨。”众大臣齐声道。
下了早朝,席如织依旧去了修德殿。太傅们的课都非常好,她有在飞叶津的底子,听起来并不吃力。
下了课,席如织请教太傅们,自己昨天遇刺的事情太傅们都知道了,她知道自己错了。今日得知忻、越两州受灾,焦心不已。她想知道若是皇帝,此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端正自己的位置。
“呵呵。”年逾七旬的老太傅岳海林捻须笑道:“殿下有此问甚好。”
席如织的眼睛亮了,“还请岳太傅赐教。”
“身之存亡,系于一旦;国之安危,决于一夕。唯智者见微知著,临机而断。因势而起,待机而变。机不由我而变在我。故智无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老太傅的话很好懂,也很难懂。席如织联系自己的情况想了一下,太傅让她因势而起,待机而变。眼前的凌烟河决口是灾情,却也是她因势而起的一次机会。
下课后席如织被请到天颐宫用晚膳。过后太后问她是否看过朝臣的奏章。
“看了一些。”
“说说看。”
席如织想了一下,“户部在哭穷,工部在表决心,吏部在保举赈灾之人,御史台的奏章说两州灾民饥寒交迫,亟待朝廷赈灾。”
“襄国公呢?”太后喝着茶,一点不着急的样子。
“襄国公的奏章最好,建议调南方各州的粮食去灾区,明年免除北方二州和南方调粮州的赋税,这样既可以赈灾,又可以避免掏空国库,还可以节省筹粮的时间。”不得不说,水澄海这个建议虽然简单,却是好处多多。
“建议确实好啊。”太后笑,她放下茶杯,招手让席如织坐到自己身边,“儿啊,你不要轻视襄国公。他是三朝元老,论心机论手段都是极难对付的人。如今满朝文武多依附于他,咱们母女虽然占着皇位,可坐轿总要有人抬。如今的情况是,没人抬轿咱们心慌,有人抬轿咱们心更慌。”
太后这话里的无奈席如织深有体会。她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早朝时满朝文武煊赫,可是真正到了用人的时候,却不知道哪个人能用,哪个人不能用。
“让母后忧心是儿臣的错,儿臣会努力的。”其实她自己都觉得这话说得毫无诚意。
太后拍着她的肩,“哀家知道,我儿才十五岁,又多年不在国内,勉强了。可是如今咱们没有退路,能进则进,不能进也要进。淑仪,明白吗?”
席如织赶紧点头。从前在书院看到嚣张的掌院,她一直以为皇帝就是那样的,说一不二。自家皇兄殚精竭虑只是因为身体原因,如今自己上了才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她就是那个看花的。
“明日早朝沈丞相会提出合适的人选,淑仪,无论沈丞相提了谁,你记着,决不能让水党的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