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武昌城,铁血男儿北伐奏头功。

    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贺胜桥一败涂地,丢盔卸甲地龟缩到他的老巢武汉三镇。

    “既生瑜,何生亮!”吴佩孚想起《三国演义》中周瑜绝望的哀叹,烦躁地不等卫士为他接过帽子,自己恼怒地把帽子摔在虎皮沙发上,向副官一声恫喝:“把刘玉春给我找来。”

    “总司令,第八军军长刘玉春听候训示!”不多时,刘玉春笔直地站立在吴佩孚面前。

    “我任命你为武昌守城总司令,统辖湖北督军陈嘉谟等部队,要给我坚守住武昌城,不能有失!”吴佩孚厉声发布完命令,马上语气“玉春呀,你是我最喜爱的战将,这次武昌安危均系你一身,你的责任重大呀!”吴佩孚知道此刻采取收买人心的办法比颁布什么制裁法令都管用。

    果然,刘玉春感激涕零地“喀嚓”一个立正,挺胸发誓:“玉春不才,承蒙总司令抬爱,玉春受恩深重。玉春就是肝脑涂地,也要力保武昌不失!”

    刘玉春立下“力保武昌不失”的誓言并非完全是一时冲动而夸下海口。这武昌城位于长江南岸,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全长约六十华里。城高两丈有余,城外护城河深二三米,有大小城门九座。城内的蛇山横贯其间,凭高俯瞰全城。城北濒临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四周平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刘玉春倾心竭力做好与北伐军决一死战的准备,把凡是能调动的兵力和军事器械一古脑儿都运至四周城阙及城垛,北伐军要想破城而入的确难上加难。加之吴佩孚坐镇汉口的“联军总司令部”,并附以高汝桐师固守,调暂编第二师刘佐龙部守汉阳,与武昌形成隔江鼎足而立的态势;吴佩孚又急忙联络孙传芳部队出兵湘鄂,妄图斩断北伐军后路。所以,刘玉春决心誓与武昌城共存亡,以此报答吴佩孚对他的“重恩有加”。

    九月的武汉秋雨霏霏,一阵阵风吹过,颇有些凉意。

    北伐军第四军攻占贺胜桥后,稍事休息,立刻逼近武昌城郊。

    叶挺独立团占据武昌通湘门一带距城数百米外的一片疏落的农舍。

    北伐军抵达武昌的有第四军、第七军和第一军的第二师。

    唐生智任攻城司令,陈可钰任副司令。

    攻城司令部决定:趁吴佩孚退居武昌立足未稳,立刻由第四军第十师和第七军一部及第一军第二师向武昌城发起攻击。

    攻城的部队都知道,攻破武昌城可能是彻底打败吴佩孚的最后一战,抢先攻进武昌城就是在北伐中立了特功。所以,个个表现得十分英勇。

    但是,由于武昌城太高,敌军火力太猛,攻城部队又缺乏物质准备,连起码的登城的梯子都没有,因此在遭受重大伤亡后被迫退了下来。

    欲速则不达。

    翌日,李宗仁任攻城总指挥,陈可钰任副总指挥。决定第二次攻城。

    这次攻城,针对第一次攻城失败的原因,决定每个担负攻城的团挑选三四百名粗壮的官兵,组成奋勇队(即敢死队),携带攀援城墙的长梯和绳索以及手枪、手**等短武器,奋力杀上城头,其余攻城队伍随之鱼贯冲击,一举将武昌城拿下。为了做到各个击破,对攻城区域做了明确划分:第四军和第一军第二师,进攻通湘门至武胜门之线的南门和东门地区,第七军进攻中和门至望山门之线的西门地区。对于各师各团的攻城范围,又做了明确的划定。

    叶挺独立团进攻通湘门。

    “第一次攻城,我们独立团担任预备队,没有接敌。这次攻城,指挥部叫每个团打乱建制组成一个奋勇队,我们团怎么办?”叶挺在扩大的党支部干事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他知道,谁参加奋勇队,就意味着牺牲呵!

    “我看,我们团每个营都是一把尖刀,官兵勇猛,敢打硬仗,就不必打乱建制了。”第一营营长曹渊首先发表了意见。

    “我同意曹渊的意见。”第二营营长许继慎马上表示支持。但他说完略一停顿,马上又讲,“团长,这个奋勇队就由我们第二营担任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不、不!”第一营营长曹渊听完急了,腾地站了起来,“团长,二营在攻打汀泗桥和贺胜桥中一直担任前卫任务,伤亡减员比我们第一营多,这一次轮也该轮到我们一营担任一次前卫任务了。许营长,你说要摆摆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他的话柔中寓刚,使人难以反驳。

    “不,还是由我们第二营担任。”第二营营长许继慎的语气虽然十分坚决但缺乏与曹渊匹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