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多次海难,损失巨大,相关的情况早就报到了天津府。周客山正因为受到了来自郭宁的沉重压力,所以才用动武来威胁章良朋。

      去年九月,郭宁在开封被部下群臣簇拥登基,建国大周,定年号为隆武。在皇帝从开封回返中都的路上,正逢覆灭开封朝廷的十余万精兵猛将得胜而归,诸军前后相继,数百里络绎不绝,沿途欢呼簇拥皇帝御驾,声势震天动地。

      不过,除此以外,建国定鼎的流程就很简朴,甚至称得上寒酸了。

      这倒不是为了凸显武人政权的本色,皆因大周的财政并不宽裕。

      拿下开封朝廷之后,大周的领地扩张了一倍以上,但收入并没有同比例增长。

      开封朝廷治下,河东南北两路是早年遭蒙古军南下屠杀的重灾区。秦陇四路的土地贫瘠,上百年来都是钱财投入的无底洞。南京路虽然富庶些,终究不似当年,何况黄河泛滥造成的损失巨大,开封以东多少灾民流离失所,新朝建立,难道好意思不赈济?

      女真人在此咬牙切齿地维持了两年,没办法既要军队,又要民生,最后不得不去抢劫南朝宋国,现在这难题可都转到大周朝廷手里了。

      与之相比,大周在军队建设上的直接开销,其实倒还有限。

      以分配土地的方式酬功,较之于赏赐钱财的支出少些,而且也能保障将士的忠诚度和战斗力。但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一次战争结束后,土地赐予和调整工作千头万绪,环环相扣,依然需要持续的投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名士卒立功受赏,直接划拨本地的荒田赐予即可。但一整支军队人人立功受赏,再加上必要的抚恤,动辄成百上千顷的土地要分配。所以必定伴随军屯的大规模调整,有的面积扩张、有的位置调动,有的合并,有的分拆。

      人都有私欲,将士也不是圣人。调整的同时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难免引发矛盾,不止影响耕作,更影响军队的团结。于是需要可靠的人手去复核、调查、惩处、斡旋。为此就得扩编军法部门,大量容留退役的老卒为吏员。

      说到底,每一项工作都要用钱来支撑。

      等到基层将士的田地拨付完了,那么多中高级文武部下的爵赏也不能拖。去年大周的封爵体系尚未完善,到改元以后,那么多人扳着手指头,把自己的功勋反复算过了,就等着在元旦大朝会上受赏。

      郭宁崛起神速,无论军队还是政务体系里,都还没有生成那种盘根错节,不得不重赏拉拢的巨头人物。但也正因为他崛起神速,新朝勋臣们的家底普遍都还单薄,全都等着开国建业后的大赏赐。

      总不见得将士们辛苦簇拥周国公做天子,然后自家发扬风尚,继续喝西北风度日吧。

      田宅豪华与否?奴仆可够驱使?租税和采邑的规格与前朝可相似?官职的高低是否压倒了我那老对头?免除徭役的范围和年限如何?有没有封妻荫子、丹书铁券?

      各种各样的内容早都被臣子们反复盘算,还有五六种真真假假的方案流传出外。有些方案大体符合定海军一向以来朴实的风格,有些方案却简直胡扯,按这思路落实下去,天下百姓立刻就遭猛兽血食,没法活了。

      郭宁对此心知肚明,更清楚爵赏不能拖,也不能克扣。对此,他和耶律楚材盘了许多次账本,还拟订了两个原则。

      一条唤作“尊崇武勋、功过不抵”。讲的是叙功叙赏倾向军人,参照金代九等爵制,不吝名位,却不能轻易制造出凌驾法度的权贵。

      另一条更是关键,唤作“利益共享,爵股相当”,讲的是叙功叙赏以后,并不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实封或者食户。郭宁会效法南朝商人集资海贸的路数,将上海行里归属大周所有的那部分股权拿出来,分配酬功。

      大安三年时,中都城里改朝换代,新皇政变上台,大杀宗室。郭宁乘机夺取了当时无人注意,却事实上极其庞大的资源,便是女真宗室们手里掌握的船队和走私商人。

      此后数年里,他不断扩张海上贸易,每年都能从这上头抽取数十万贯的巨额资财。待到南北两家并立的局面抵定,郭宁又凭着北方巨大的市场和物资产出,以己方船队和南朝宋人联合,组成了堪称巨无霸的商行。

      将士们都知道,那上海行与寻常行会不同。内部周、宋两国,各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以保障每年近千万贯的生意,上百万贯的好处进账。而且今年以来南方商路通畅,船队可以直达南朝的广州,直接与传说中的南海诸国交易,利润更是翻着跟头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