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生产线上,每个岗位我都看了看,虽然我对加氢还原的技术细节不甚明了,但生产过程的运转情况,我还是略知一二。说实话,在没投产之前,我没想到这么顺利,我甚至认为,这么超前的制药工艺,在投产过程中,即使出点问题,报废几批原材料,只要最终取得成功,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老袁见证了多次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业化实践,有些技术和工艺,在试验过程中表现良好,一旦用于实际生产,就水土不服,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老袁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没有那么功利,搞技术探索,必要的学费该交就得交,他特别欣赏方翰民这种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即使探索失败了,只要能积累经验教训,付出的学费就值得。他认为,红星制药厂现在缺乏的就是方翰民这种人,那些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沉稳有余,闯劲不足,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在涉及到方翰民的问题上,厂领导班子个别成员三番五次故意为难他,袁厂长则为他主持公道,每次都力排众议,力挺方翰民,并为他的工作扫除障碍。
方翰民的加氢还原新工艺不仅在小试中试取得了成功,将其应用于一号生产线的深度技改,投产后同样取得了成功,这令袁厂长喜出望外,他不仅更加喜欢这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年轻人,而且感觉方翰民有点神秘莫测。
虽然袁厂长没有给方翰民施加任何压力,但方翰民对待技术和工艺问题一向严肃,他认为工业生产不同于在实验室做探索试验,不成熟的工艺技术就不能用于生产实践。
言谈中,袁厂长特别提到新工艺对消除废水污染的作用,“这件事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地方政府现在非常关注环保问题,只不过因为红星制药厂是本市的利税大户,有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只要不出大事,监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装着没看见。但这种局面长不了,作为企业,还是应该自觉把环保问题解决好,不能总是指望政府偏袒。”
“对,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环保问题的金钥匙就在企业手里,政府监管只是外因。”
“但是,企业解决环保问题,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三废处理是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除非企业效益好,否则,根本没有动力做这件事。就像前两年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为了环境保护,咱们的投资力度,一般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方翰民赞同袁厂长的观点,但他对环保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投资自然就大了,而且治理污染也很麻烦。要想彻底消除污染,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技术进步,就像二车间的深度技改项目,一旦两条生产线都采用加氢还原新工艺,将彻底消除废水污染。”
“是啊,这个目标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我觉得这只是个例,其他产品即使通过技术改造,恐怕也难做到这一点吧?”
“袁厂长,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早就成为花园式工厂了,只要在产品布局、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从多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这是关键。不过翰民,你应该从未出过国吧,怎么对欧美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情况,了解的如此详细?”
刚才的话一说出口,方翰民就知道自己失言了!但说出去的话已经收不回来,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难怪袁厂长起疑心,你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人,都没迈出国门半步,怎么会知道欧美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呢?
既不能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又要给老袁一个合理的解释,方翰民想了想,“这个嘛,自从进入红星制药厂当临时工,我就喜欢上了制药这一行,从那时起,我特别关注发达国家制药行业的状况,专门从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新闻里收集有关信息,日积月累,就知道不少外国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了。”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却也有其合理之处,所有单位的宣传部门一直告诫职工们,要干一行爱一行,方翰民在这方面做的堪称典范,他不仅喜欢制药这个行业,还处处关心国外同行的状况,这样的职工很少见!
袁厂长对方翰民的回答很满意,“说得好!只有把同行业的现状弄清楚了,才知道咱们跟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翰民,在你看来,二车间深度技改采用的新工艺,在世界制药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有了刚才的教训,方翰民这回谨慎多了,“依我看,新工艺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即使放到国际环境衡量,也能归类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老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以前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红星制药厂,现在突然有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这个消息传出去,至少会震惊国内同行。
“翰民,你想没想过,在二车间深度技改项目完成后,你的加氢还原新工艺,是否需要申报个什么奖励?一方面可以扩大你和企业的名声,另外,也是对你的技术成果的权威肯定。”袁厂长好心提醒道。
方翰民前世的职场经历主要在欧洲的RGP公司,他对国内的职场环境并不了解,在外国公司的研发部门,看重的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益,国内的技术人员则更注重技术成果的获奖情况,因为这关系到职称和职务晋升,当然还有薪资福利的增加。
在袁厂长提到这件事情之前,方翰民从没想过把自己的技术拿去申报什么成果,他觉得自己从前世带来的这些超前技术,能在红星制药厂得到应用就可以了。
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老袁见证了多次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业化实践,有些技术和工艺,在试验过程中表现良好,一旦用于实际生产,就水土不服,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老袁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没有那么功利,搞技术探索,必要的学费该交就得交,他特别欣赏方翰民这种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即使探索失败了,只要能积累经验教训,付出的学费就值得。他认为,红星制药厂现在缺乏的就是方翰民这种人,那些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沉稳有余,闯劲不足,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在涉及到方翰民的问题上,厂领导班子个别成员三番五次故意为难他,袁厂长则为他主持公道,每次都力排众议,力挺方翰民,并为他的工作扫除障碍。
方翰民的加氢还原新工艺不仅在小试中试取得了成功,将其应用于一号生产线的深度技改,投产后同样取得了成功,这令袁厂长喜出望外,他不仅更加喜欢这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年轻人,而且感觉方翰民有点神秘莫测。
虽然袁厂长没有给方翰民施加任何压力,但方翰民对待技术和工艺问题一向严肃,他认为工业生产不同于在实验室做探索试验,不成熟的工艺技术就不能用于生产实践。
言谈中,袁厂长特别提到新工艺对消除废水污染的作用,“这件事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地方政府现在非常关注环保问题,只不过因为红星制药厂是本市的利税大户,有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只要不出大事,监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装着没看见。但这种局面长不了,作为企业,还是应该自觉把环保问题解决好,不能总是指望政府偏袒。”
“对,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环保问题的金钥匙就在企业手里,政府监管只是外因。”
“但是,企业解决环保问题,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三废处理是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除非企业效益好,否则,根本没有动力做这件事。就像前两年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为了环境保护,咱们的投资力度,一般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方翰民赞同袁厂长的观点,但他对环保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投资自然就大了,而且治理污染也很麻烦。要想彻底消除污染,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技术进步,就像二车间的深度技改项目,一旦两条生产线都采用加氢还原新工艺,将彻底消除废水污染。”
“是啊,这个目标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我觉得这只是个例,其他产品即使通过技术改造,恐怕也难做到这一点吧?”
“袁厂长,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早就成为花园式工厂了,只要在产品布局、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从多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这是关键。不过翰民,你应该从未出过国吧,怎么对欧美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情况,了解的如此详细?”
刚才的话一说出口,方翰民就知道自己失言了!但说出去的话已经收不回来,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难怪袁厂长起疑心,你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人,都没迈出国门半步,怎么会知道欧美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呢?
既不能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又要给老袁一个合理的解释,方翰民想了想,“这个嘛,自从进入红星制药厂当临时工,我就喜欢上了制药这一行,从那时起,我特别关注发达国家制药行业的状况,专门从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新闻里收集有关信息,日积月累,就知道不少外国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了。”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却也有其合理之处,所有单位的宣传部门一直告诫职工们,要干一行爱一行,方翰民在这方面做的堪称典范,他不仅喜欢制药这个行业,还处处关心国外同行的状况,这样的职工很少见!
袁厂长对方翰民的回答很满意,“说得好!只有把同行业的现状弄清楚了,才知道咱们跟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翰民,在你看来,二车间深度技改采用的新工艺,在世界制药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有了刚才的教训,方翰民这回谨慎多了,“依我看,新工艺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即使放到国际环境衡量,也能归类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老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以前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红星制药厂,现在突然有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这个消息传出去,至少会震惊国内同行。
“翰民,你想没想过,在二车间深度技改项目完成后,你的加氢还原新工艺,是否需要申报个什么奖励?一方面可以扩大你和企业的名声,另外,也是对你的技术成果的权威肯定。”袁厂长好心提醒道。
方翰民前世的职场经历主要在欧洲的RGP公司,他对国内的职场环境并不了解,在外国公司的研发部门,看重的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益,国内的技术人员则更注重技术成果的获奖情况,因为这关系到职称和职务晋升,当然还有薪资福利的增加。
在袁厂长提到这件事情之前,方翰民从没想过把自己的技术拿去申报什么成果,他觉得自己从前世带来的这些超前技术,能在红星制药厂得到应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