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自己也觉得很神奇,大田镇,是当年一心想离开的地方,当从山城重庆回到大田,再次相见的时候,心里却产生出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有内心的踏实。
赫家堡后的陈家山依旧矗立,面前的良田依旧是绿意盎然。一切仿佛没变,但在志第的心里,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看到站在身边的书荣,这种感觉就更加清晰和坚定。
志弟常常会忆起,当年在遇到书荣后,穿梭在山城高高低低的梯坎路时,心里怀揣着隐秘的少女心事,远远地眺望龙脊山下国立艺专,曾自言自语许下愿景,在这座山城寻一处普通住所,与书荣一起不求闻达,安生立命,风雨共度。
如今他们先后走出去,一起走回来,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
在重庆解放后的次月,12月10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二团进军有江,在县城东郊双河口与反共救国军第七师独立支队接火,激战近两小时,独立支队溃逃。人民解放军入城,有江县宣告解放。
一时间,仿佛所有曾经为之不屈奋斗、流血牺牲的理想,在中国各地先后赢得解放后,都已经实现。志弟想起了在山城工作的烽烟岁月,想起了牺牲的赵柱老师、纺织工会的同事、裕丰纱厂的工友,也想起了年轻的自己当年果敢地出走、在山城里为工友、也是为公平与正义奔走。
“一切都值得。”志弟心里喃喃地说到。
重庆解放三个月后,重庆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在清理国内革命时期的组织和干部情况,志弟也接到通知,回渝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赫家在大田繁衍生息了近百年,这片土地,对于志弟来说,蕴藏着太多的内容,关乎家族、亲人的记忆,以及自己生于兹,长于兹,大田人纯朴善良的相互守望,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成就了赫家人。
她想起了赫家祖辈,在这块土地上振兴文风,兴办乡土教育,倡导义礼,引领民风,赢得了大田官绅乡民的尊重。她猛地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对大田也应该有某种责任和使命?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不一定需要到大城市,我就留在大田,同样可以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当志弟把这个想法告诉书荣时,他坚定地点点头:“按你的决定吧,我们从建设好家乡开始!”
志弟很快向重庆裕丰纱厂工会写了书面报告,阐述了自己就地建设的愿望,并得到了批复同意。
当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刚过,在三月的春光里,大田镇赫家堡和刘家一派喜庆忙碌景象。小镇本来就不大,加之赫家三小姐与刘书荣本来就是众人的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婚礼仿佛成为大田人的共同节日,成为很多年后依然会聊起的话题。在大田人眼里,书荣与志弟的结合,是最合适的。
这一对新人的新,还体现在新的身份与职业上。
婚后第三天,接到通知,志弟被组织安排到有江县供销合作社大田镇供销站任站长。
按照上级组织的方案,志弟其实还有其他工作类别可以选择的,最终选择进入供销系统,是她自重庆回到大田后的所见所闻,刺激和思考的结果。
大田镇,地处四川东部重重叠叠的丘陵之中,因为四川湿润的气候,物产种类还算不少。除了每年一季的水稻收成,红薯、玉米、花生等等。特别是大方岭的广柑,是大田远近闻名的“名产”。
大田仅有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土路,从地图上看,宛若系着一根细线的气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这里的人们的普遍贫困但又心安理得、习以为常。
赫家堡几代人的积累,解放前有上百亩良田,雇佣了周围的乡民耕种,解放后这些农民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几十年来还算公平仗义的原东家——赫家,因土地结成的情感联系依旧还在。因为在他们心中,赫家首先是诗书之家,然后再是东家。
闭塞的交通和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之孩子生育多,大田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之中,刚够吃饱不能有任何意外情况出现。
比如说洪灾。就在建国前一年的九月。
“关帝庙垮了!砸死人了!”
很多老一辈大田人都记得半夜里那一阵阵惊恐的喊叫声。那天下了整整一天的暴雨,沿镇子逶迤而过的文河早就盆满钵满。街道和居民家陆续进水,各家老老少少倾巢而出,仓皇赶到镇里最高处——乡公所避难。
赫家堡后的陈家山依旧矗立,面前的良田依旧是绿意盎然。一切仿佛没变,但在志第的心里,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看到站在身边的书荣,这种感觉就更加清晰和坚定。
志弟常常会忆起,当年在遇到书荣后,穿梭在山城高高低低的梯坎路时,心里怀揣着隐秘的少女心事,远远地眺望龙脊山下国立艺专,曾自言自语许下愿景,在这座山城寻一处普通住所,与书荣一起不求闻达,安生立命,风雨共度。
如今他们先后走出去,一起走回来,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
在重庆解放后的次月,12月10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二团进军有江,在县城东郊双河口与反共救国军第七师独立支队接火,激战近两小时,独立支队溃逃。人民解放军入城,有江县宣告解放。
一时间,仿佛所有曾经为之不屈奋斗、流血牺牲的理想,在中国各地先后赢得解放后,都已经实现。志弟想起了在山城工作的烽烟岁月,想起了牺牲的赵柱老师、纺织工会的同事、裕丰纱厂的工友,也想起了年轻的自己当年果敢地出走、在山城里为工友、也是为公平与正义奔走。
“一切都值得。”志弟心里喃喃地说到。
重庆解放三个月后,重庆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在清理国内革命时期的组织和干部情况,志弟也接到通知,回渝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赫家在大田繁衍生息了近百年,这片土地,对于志弟来说,蕴藏着太多的内容,关乎家族、亲人的记忆,以及自己生于兹,长于兹,大田人纯朴善良的相互守望,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成就了赫家人。
她想起了赫家祖辈,在这块土地上振兴文风,兴办乡土教育,倡导义礼,引领民风,赢得了大田官绅乡民的尊重。她猛地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对大田也应该有某种责任和使命?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不一定需要到大城市,我就留在大田,同样可以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当志弟把这个想法告诉书荣时,他坚定地点点头:“按你的决定吧,我们从建设好家乡开始!”
志弟很快向重庆裕丰纱厂工会写了书面报告,阐述了自己就地建设的愿望,并得到了批复同意。
当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刚过,在三月的春光里,大田镇赫家堡和刘家一派喜庆忙碌景象。小镇本来就不大,加之赫家三小姐与刘书荣本来就是众人的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婚礼仿佛成为大田人的共同节日,成为很多年后依然会聊起的话题。在大田人眼里,书荣与志弟的结合,是最合适的。
这一对新人的新,还体现在新的身份与职业上。
婚后第三天,接到通知,志弟被组织安排到有江县供销合作社大田镇供销站任站长。
按照上级组织的方案,志弟其实还有其他工作类别可以选择的,最终选择进入供销系统,是她自重庆回到大田后的所见所闻,刺激和思考的结果。
大田镇,地处四川东部重重叠叠的丘陵之中,因为四川湿润的气候,物产种类还算不少。除了每年一季的水稻收成,红薯、玉米、花生等等。特别是大方岭的广柑,是大田远近闻名的“名产”。
大田仅有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土路,从地图上看,宛若系着一根细线的气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这里的人们的普遍贫困但又心安理得、习以为常。
赫家堡几代人的积累,解放前有上百亩良田,雇佣了周围的乡民耕种,解放后这些农民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几十年来还算公平仗义的原东家——赫家,因土地结成的情感联系依旧还在。因为在他们心中,赫家首先是诗书之家,然后再是东家。
闭塞的交通和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之孩子生育多,大田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之中,刚够吃饱不能有任何意外情况出现。
比如说洪灾。就在建国前一年的九月。
“关帝庙垮了!砸死人了!”
很多老一辈大田人都记得半夜里那一阵阵惊恐的喊叫声。那天下了整整一天的暴雨,沿镇子逶迤而过的文河早就盆满钵满。街道和居民家陆续进水,各家老老少少倾巢而出,仓皇赶到镇里最高处——乡公所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