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何兮的询问,霍冬就教了不少小技巧。这些小技巧对提高演技毫无作用,但多少引起导演的一丝注意,提高那么一丝的成功率。
在影视剧的创作方面,霍冬早已经不是门外汉了。
一般来说,影视剧有先后三次的创作过程:一次创作就是编剧创作。拍摄的时候当然可以适当的修改剧本,但绝不能修改掉剧本的核心内容。要不然,你买这个剧本干嘛用呢?擦屁股用吗?还不如自己原创呢。也就是刘石之前提到过的——抓住一个主题、一条主线!
当然,在创作组三巨头中,编剧是最弱势的,国内外都是类似的情况。往往拿到剧本后,制片方、导演,甚至主演就是喜欢瞎基霸乱改一通,结局几乎同样也是大烂片出笼。你说说看,同一个茅坑,一个人也不会同样的掉下去两次。可是影视圈里就是这样的蠢货居多,前面有了无数的大烂片先例,照样还是喜欢瞎基霸乱改!
二次创作就是导演创作。导演按照脑海中构建的镜头画面,制作出分镜头剧本,并且拍摄完成。
三次创作指的是剪辑。通过剪辑,“哲理”大片可以剪辑成为搞笑片。比如说——一个馒头发生的血案。
而在华国,三次创作的剪辑同样是由导演完成的。但在好莱坞,基本上就由制片人完成。关键是制片人能抓住商业元素。而导演对自己的镜头都有些偏爱,有时候就下不去剪刀。那种心情应该理解,自己的心血,全都舍不得,那怎么行呢?如果还要加进去导演的艺术追求和自我体现?那影片还怎么看呢?就让观众们懵圈去吧!
所以说,好莱坞的制片人是懂电影创作的,他们同样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导演,有着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不像在华国,制片人好像就懂拉拉赞助卖卖片子,专业知识可能就不懂多少了。
关于这个话题,这里暂时就不展开讨论了。既然现在想要在选秀节目中晋级,那就涉及到导演的二次创作,也就是拍摄前的选角。
影视剧的拍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选角当然也很重要。而没有任何影响因子下的选角,就是把试镜演员的表演,和导演自己脑海中构建的人物形象做比较,最适合的就当选,如果表演差一点的,那就选择形象贴切些的。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影响因子特别的多。有看名气大不大的;有看是否自带票房的;有投资人指定的,比如华莹;有氪金玩家,虽然比较少,但也有陶雪这样的;有御用演员老搭档;有圈子里的人情交往;当然还有利益输送,比如像金封这样的给回扣;还有比较特殊的利益输送,俗称潜规则,这应该都知道……
而排除掉这一切,那就要看那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每个导演脑海中构建的人物形象都是不同的。外人根本就无法知道,甚至连导演自己都可能无法用口头来形容。
因此说,扑街演员就算是拿到系统,把自己的演技点到满级,看不中的照样看不中,有极大机率照样扑街。演技其实是个很唯心的东西,你眼中的好演技,可能其他人眼中就是特么的太烂。根本无法用数据衡量。
尤其是那个——把自己的表演,贴近导演的构建人物形象?这只能说天知道了。根本无法猜测,也就无所谓什么事先准备了。
所以基于这点,霍冬就让这几个妹子钻点小空子。无非就是不断的增加评委的印象分,在镜头前混个脸熟。就算退一步说,如果这次真的没选秀上,在镜头前多露脸总是好的。
……
当天赶到了乌省卫视。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开始了正是拍摄。
霍冬他们几个终于拿到了剧本。分配给霍冬的角色是柳湘莲。分配给司雨的是司棋(惜春的丫鬟),程芦的是花芳官(宝玉丫鬟,十二女伶之一),吴悠悠的是莺儿(宝钗的丫鬟),何兮的是晴雯(这应该都知道。虽然这四个人物都在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上,无疑何兮抽到了一张好签)。
一看自己得到的是柳湘莲,霍冬更是没了兴趣,而且表演的是柳湘莲退婚,尤三姐自杀的那一段。
应该说,从形象上说,霍冬还是比较适合柳湘莲的。柳湘莲这个人物,在书中又称冷面二郎,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在《红楼梦》里是相对比较阳刚的一个男角色。
而从表演上来说,这场戏又比较简单。他是听到尤三姐在贾府中的坏名声,不愿意当接盘侠,气势汹汹而来,没想到尤三姐当场来了个抹脖子明志。柳湘莲顿时傻眼了,接着万分悔恨,扶棺痛哭,灰心出家!
当然,你也可以来个几万字的人物小传。什么尤三姐就是个机心婊,在离开柳湘莲的那五年,在贾府的行为不那么检点。不说**吧,起码也和贾府的那些老爷一起喝过花酒。因此迫不及待的想要让柳湘莲接盘。没想到最后被识破,于是恼羞成怒、无脸见人自杀云云。
而柳湘莲同样也是名声至上,因此绝不能忍受绿帽子,尤其是外人的非议所以肯定会退婚。然而没想到的是,尤三姐的自杀,立刻让他陷入到了道德上的窘境。尤其是被贾琏拉着见官,于是当机立断,立刻做了场半真半假的表演,并且毅然出家,挽回了自己的名声。当然,如果尤三姐自杀未遂,他照样不会接受这样有污点的女人作为妻子云云。
在影视剧的创作方面,霍冬早已经不是门外汉了。
一般来说,影视剧有先后三次的创作过程:一次创作就是编剧创作。拍摄的时候当然可以适当的修改剧本,但绝不能修改掉剧本的核心内容。要不然,你买这个剧本干嘛用呢?擦屁股用吗?还不如自己原创呢。也就是刘石之前提到过的——抓住一个主题、一条主线!
当然,在创作组三巨头中,编剧是最弱势的,国内外都是类似的情况。往往拿到剧本后,制片方、导演,甚至主演就是喜欢瞎基霸乱改一通,结局几乎同样也是大烂片出笼。你说说看,同一个茅坑,一个人也不会同样的掉下去两次。可是影视圈里就是这样的蠢货居多,前面有了无数的大烂片先例,照样还是喜欢瞎基霸乱改!
二次创作就是导演创作。导演按照脑海中构建的镜头画面,制作出分镜头剧本,并且拍摄完成。
三次创作指的是剪辑。通过剪辑,“哲理”大片可以剪辑成为搞笑片。比如说——一个馒头发生的血案。
而在华国,三次创作的剪辑同样是由导演完成的。但在好莱坞,基本上就由制片人完成。关键是制片人能抓住商业元素。而导演对自己的镜头都有些偏爱,有时候就下不去剪刀。那种心情应该理解,自己的心血,全都舍不得,那怎么行呢?如果还要加进去导演的艺术追求和自我体现?那影片还怎么看呢?就让观众们懵圈去吧!
所以说,好莱坞的制片人是懂电影创作的,他们同样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导演,有着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不像在华国,制片人好像就懂拉拉赞助卖卖片子,专业知识可能就不懂多少了。
关于这个话题,这里暂时就不展开讨论了。既然现在想要在选秀节目中晋级,那就涉及到导演的二次创作,也就是拍摄前的选角。
影视剧的拍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选角当然也很重要。而没有任何影响因子下的选角,就是把试镜演员的表演,和导演自己脑海中构建的人物形象做比较,最适合的就当选,如果表演差一点的,那就选择形象贴切些的。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影响因子特别的多。有看名气大不大的;有看是否自带票房的;有投资人指定的,比如华莹;有氪金玩家,虽然比较少,但也有陶雪这样的;有御用演员老搭档;有圈子里的人情交往;当然还有利益输送,比如像金封这样的给回扣;还有比较特殊的利益输送,俗称潜规则,这应该都知道……
而排除掉这一切,那就要看那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每个导演脑海中构建的人物形象都是不同的。外人根本就无法知道,甚至连导演自己都可能无法用口头来形容。
因此说,扑街演员就算是拿到系统,把自己的演技点到满级,看不中的照样看不中,有极大机率照样扑街。演技其实是个很唯心的东西,你眼中的好演技,可能其他人眼中就是特么的太烂。根本无法用数据衡量。
尤其是那个——把自己的表演,贴近导演的构建人物形象?这只能说天知道了。根本无法猜测,也就无所谓什么事先准备了。
所以基于这点,霍冬就让这几个妹子钻点小空子。无非就是不断的增加评委的印象分,在镜头前混个脸熟。就算退一步说,如果这次真的没选秀上,在镜头前多露脸总是好的。
……
当天赶到了乌省卫视。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开始了正是拍摄。
霍冬他们几个终于拿到了剧本。分配给霍冬的角色是柳湘莲。分配给司雨的是司棋(惜春的丫鬟),程芦的是花芳官(宝玉丫鬟,十二女伶之一),吴悠悠的是莺儿(宝钗的丫鬟),何兮的是晴雯(这应该都知道。虽然这四个人物都在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上,无疑何兮抽到了一张好签)。
一看自己得到的是柳湘莲,霍冬更是没了兴趣,而且表演的是柳湘莲退婚,尤三姐自杀的那一段。
应该说,从形象上说,霍冬还是比较适合柳湘莲的。柳湘莲这个人物,在书中又称冷面二郎,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在《红楼梦》里是相对比较阳刚的一个男角色。
而从表演上来说,这场戏又比较简单。他是听到尤三姐在贾府中的坏名声,不愿意当接盘侠,气势汹汹而来,没想到尤三姐当场来了个抹脖子明志。柳湘莲顿时傻眼了,接着万分悔恨,扶棺痛哭,灰心出家!
当然,你也可以来个几万字的人物小传。什么尤三姐就是个机心婊,在离开柳湘莲的那五年,在贾府的行为不那么检点。不说**吧,起码也和贾府的那些老爷一起喝过花酒。因此迫不及待的想要让柳湘莲接盘。没想到最后被识破,于是恼羞成怒、无脸见人自杀云云。
而柳湘莲同样也是名声至上,因此绝不能忍受绿帽子,尤其是外人的非议所以肯定会退婚。然而没想到的是,尤三姐的自杀,立刻让他陷入到了道德上的窘境。尤其是被贾琏拉着见官,于是当机立断,立刻做了场半真半假的表演,并且毅然出家,挽回了自己的名声。当然,如果尤三姐自杀未遂,他照样不会接受这样有污点的女人作为妻子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