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二,安庆。

    现在坐在这间屋子里的,都是西营的核心人员。

    中军都督王尚礼,陕西固原人。

    前军都督白文选,字毓公,陕西吴堡人。

    后军都督冯双礼,字壮力,陕西肤施人。

    左军都督王复臣,字自明,陕西葭州人。

    右军都督祁三升,字凤川,陕西泾阳人。

    陕西人有泾阳人靳统武,中部人吴三省,葭州人王自奇、马士良,安塞人郭有名,神木人王之邦、王安,府谷人卜宁,鄜州人朱喜三、高明宇,洛川人李昌,长安人刘正国、高恩,泾州人丁仲柳、青涧人陈国能、同官人王玺、延长人高承恩、延川人王有德、陇州人王朝钦、肤施人郝孟施、永寿人关有才、延安人阎钟纯。

    肤施人王应龙,制弓匠出身,自陕北起兵时便跟随张献忠,一直担任老营总管。

    直隶易州人高文贵、真定人陈建,山西临汾人狄三品、沁源人康国臣,山东聊城人张虎,都是在太行山时期入伙的老兄弟。

    河南人有洛阳人卢名臣,内乡人王三才,洧川人王道亨、胡顺。还有新野人陈士庆,当世名医,绰号“老神仙”。

    徽州人窦名望、休宁人程万里、舒城人王显明、辽东人李本高,都是刚刚归降张献忠的明军军官。

    张献忠的历史轨迹与原本的历史也大不相同了,马元利、张化龙、张君用、刘进忠这些人全都不见了,可能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没有加入张献忠的队伍,或者在前期战斗中战死了。西营诸将的地位排序,也与另一时空颇不相同。

    刘国能、李万庆等人归降明朝之后,张献忠、罗汝才与革左五营便向东杀入了南直隶境内。罗汝才一度袭击庐州得手,但随后明军援兵大集,他又放弃庐州撤退。

    众所周知,张献忠不管是和罗汝才联兵还是和革左联兵,都战无不胜。现在三方共同联手,力量更是强大。麻城之变后,发生了谷可成南下的事情,左良玉向西撤退,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得以放手向东进攻。戊寅之变爆发后,刘良佐、倪宠、刘国能、马进忠被调走,南直隶的明军处境更加艰难。

    去年年末,张献忠和革左五营大举进攻安庐巡抚史可法驻守的安庆城。此时,左良玉尚在湖广境内,李万庆、张一川、王光恩、惠登相四营及牟文绶部正在庐州和罗汝才对峙,安庆境内只剩下史可法的抚标和黄得功部。

    黄得功和高起潜不同,围城打援的战术对他是有效的。革左五营虚张声势围攻安庆,张献忠则在桐城县的枞阳一带设下伏兵,黄得功中计,大败而归,撤回了无为。

    更让人吃惊的是,为张献忠献此策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此人名叫汪兆龄,桐城县乡绅之子。三年前王瑾打破桐城,汪兆龄的父亲十分配合。官府回来之后,一些与汪家有仇的邻居为谋夺其家产算起了旧账,将汪兆龄的父亲下狱。

    官司打了年余,汪家财产罄尽。汪兆龄索性招募了一帮参与过桐城奴变又不想背井离乡的人,劫牢反狱,把父亲救了出来。随后烧了宅院,躲进山里。汪兆龄的父亲在狱内感染监瘟,很快就死了,汪兆龄遂带着一百多人啸聚山林,张献忠打桐城时,他便前来投奔,献破城之策。张献忠对他大为欣赏,很快就倚为左右手。

    随后,西营以火药炸开安庆城,史可法自杀不及,被俘。目前仍被关押。

    西营和革左因为战利品分配闹得不大愉快,马守应和贺一龙北上去找刚刚重占庐州的罗汝才去了,贺锦、塔天宝和牛万才则向西返回了大别山。不过这并不影响西营诸将的喜悦,因为张献忠打算在安庆正式建立政权了。

    与历史上不同,西营兵马始终没有遭到什么严重的打击,陕北老兵存活了很多。再加上大量饥民入伙,又新收编了不少明军,现在张献忠麾下五军各有五千人,再加上王自奇指挥的张献忠亲军和其他辅助部队,总数不下三万。

    此时罗汝才的曹营也发展到了两万余人,马守应、贺一龙各有数千人,贺锦、塔天宝、牛万才三营加起来也有近万人。七营兵马共有七八万之多,只要有了根据地,稍一扩军便能有十万之众,的确是一支足以和闯军鼎足而立的力量。

    然而,张献忠能直接控制的只有西营的三万人而已,就连兵力只有他十分之一的塔天宝、牛万才也没有加入西营的想法。不过张献忠并不在意,他确信曹营和革左是不会投降官军的,这便足以分官军之势,协助他完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