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知道,老太太这回是真生气了。老太太只有真生气时,才会称她沈氏。而平常都是呼她老大媳妇的。

    大太太赶紧从锦杌上起身,直挺挺地,就跪在老太太面前。膝盖磕在地砖上,发出不小的动静。吓得房里伺候的人,赶紧退了出去。

    “母亲这么问,显然是知道了。不是儿媳特意要瞒着母亲,而是这事儿,老爷特地交代不让母亲知道。一边是夫君,一边是婆母,儿媳实在为难。”大太太为难地说到,语气诚恳。

    老太太叹了口气,亲自起身扶起大太太,待大太太坐定后,语带郑重地说:“咱们婆媳俩说说话,你不要动不动就跪。你如今是当婆婆的人,过一两年就要抱孙子了,行事要注意些。”大太太应诺,十分感激地看着老太太。

    之后老太太就告诉大太太,女子出嫁从夫最为重要,但是也不能一味地,由着男人的性子。有不懂的事情就来问婆母,两个人商量着,总比一个人苦思强。

    大太太十分赞成,表示完对婆母的感激之后。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潘氏的事情。

    这个潘氏,闺名叫潘玉儿,年方十五,长得很是娇娆。是谨身殿大学士杨薄大人,一个月前送给大老爷的。听说还跟杨大人沾着亲。

    大老爷不好拒绝,把人带回了府里。不过大老爷想着大爷马上要娶亲了,且儿媳也姓潘。自己要是月前纳一个同姓小妾,传出去怕是不太庄重。所以只是把玉儿收了房,并没有给名分。

    谁知这个玉儿不是个安分的。竟引得大老爷的贴身小厮文心,向老爷讨要她。大老爷一气之下,赶走了文心,又打了玉儿。谁知玉儿不小心磕到了桌角,见了红竟小产了。

    这两天,这玉儿是整日的伤心、抹泪,见人就说大老爷害了她的孩子。大老爷是又气又恼,这几日大爷成亲,脸色都没见好。

    “竟然是这样,怪不得前两日杨夫人来观礼,提了潘氏的事。”老太太说到。“听说这大学士都是饱学之士,专门帮圣上参谋国事。怎么净干些保媒拉纤的事儿。”老太太语带不屑。

    “这杨大人跟二皇子殿下走得很近,最近帮着殿下笼络了不少朝臣。”大太太在谨慎地环顾四周,确定屋内没有其他人之后,说到。

    “这二皇子和大皇子,争夺太子之位的事,大曜朝妇孺皆知。可自古皇家争储,都是腥风血雨不断。老大媳妇,你要提醒老大,让他不要趟这趟浑水。我不求我们郑家有多大的富贵。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安安稳稳的,也就知足了。要不然我死后到了下面,都没有脸去见老太爷。”老太太伤感地说到。

    大太太说她晓得。定会遵从婆母的意思,尽力规劝大老爷。

    之后老太太又问郑明珠和郑明瑜,最近在做些什么。大太太都一一回答。

    老太太提醒大太太,最近要多关心珠姐儿、瑜哥儿的事儿,不能一心只关注郑明瑾。毕竟大小姐已经及笄,要赶紧议亲。且老太太听说,二爷最近经常出府,跟不三不四的朋友鬼混。这让她很担心。

    大太太回复说她早有安排,让老太太不要担心。

    跟老太太说完些许琐事之后,大太太开口道:“母亲,媳妇今早刚收消息。我那妹子,后日就要到我们府上了。”

    原来半个月前,大太太的亲妹子,曹沈氏,携一双儿女,从苏州府赶来,参加郑明瑾的婚礼。他们从苏州登船,一路沿着运河北上。谁知路上遇上了水匪。虽有绿林高手相助,最后有惊无险,到底是耽搁了不少时间。因此才晚到了几日。

    老太太想让郑明瑾,带着家丁前去运河渡口,迎接姨太太一行。结果大太太说,郑明瑾最近挑灯夜战,说是在准备明年的秋闱,不好打扰他。二人最后就定下了,让郑明瑜前去迎接。

    后面他们又商量起,姨太太一行的住宿问题。

    大太太说,姨太太与女儿曹曦的住宿,已经安排好了。就住在自己那第二进院子的西厢房中。正好自己与姨太太姐妹,可以多多相聚;曦姐儿跟珠姐儿姐妹,也好亲香亲香。难的是姨太太的长子,曹隐住的地方不好安排。

    老太太看大太太语有未尽的样子,说:“你有什么话直说就是,我们婆媳俩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大太太应诺过后,说了起来:“府里五进的院子,我们大房那一进,住得满满当当的;您这一进东厢住着瑾哥儿、闺福,西厢住着瑜哥儿,也是间不容隙的;五弟妹那边西厢倒是空着,只是久哥儿也偶尔来住住,况且五弟妹年纪也不算大,不好安排个外姓男住她那院子。媳妇想来,就只有东跨院的西厢房最合适了。三弟妹常年在护国寺休养,正房是空着的,也没有什么忌讳。”